小学道德教育中的漫画故事教材教法
谢玲玲,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
一、引言
我国小学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一种强化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沿袭了古代中国的传统作法 ,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重视德目的教学,注入式地进行。小孩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只求背诵,不重视理解。聪 明绝顶的小孩也许会自然而然地贯通其中的道理,但大多数的学生对所读的东西,只是一知半解。这种注入式 的方式不符合学习规律,不为现代教育所接受。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再沿用这种古老的道德教育方式。
近二三十年来,欧美的教育工作者搞了许多颇具创新精神的道德教育实验,提出了不少新的方法,主要有 下列几种。
一是隐蔽课程。学校不设独立的道德教育课,也没有专门的教材,而由各科老师兼负德育工作。因此,德 育可以说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工作。
二是价值观念澄清法。所谓价值观念澄清法,就是学生具备自己的“一袋子”道德观念,他们可以自由去 澄清和选择,教师并没有固定的指导方向,只是采取中立的态度,整理和综合学生所持的意见。这种方法一方 面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所谓的“自由教育”精神,另一方面反映出西方社会的教师似乎缺乏信心,不愿将自己 的意见加在学生身上;而青少年则越来越早成熟,年纪轻轻便具有独立作主的思想,宁可受同辈的意见左右, 也不愿受老师影响。
三是道德认知发展法。这种方法始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30年代开创的儿童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理论。 继承者有美国的柯尔柏格,他根据道德发展阶段进行研究,以道德两难情境及问题解决方法去探索并推进儿童 道德推理和判断力及道德观念的发展阶段。近年来这种方法在欧、美、非各国实验过,获得的研究成果一定程 度上证实了柯尔伯格的论点。
四是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本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英国的学校道德教育课程中,是一种注重道德情感的道 德教育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基本思想是多关心,少评价。主张道德教 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础上,注重“角色承担”“情境教学”。
以上所述无论是古代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还是西方理性情感主义道德教育,对处于学龄初期的小学生来说 ,都存在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教材教法上不够生动活泼,未能主动适应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影响了教学效果 。有鉴于此,从1994年起,我们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利用漫画故事编写教材,组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开展实 验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简要说明这一实验教材的特点,分析漫画故事教学的长处及其对小学生道德发展所起 的作用。
二、实验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编写体例
(一)教材目标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学校、爱家乡、爱 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诚实勇敢、互相友爱、关心集体的品质,养成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勤 劳动、讲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结合小学低年级启蒙教育的特点,我们确定了“爱的教育”“礼貌教育”“ 勤奋教育”“诚实教育”“劳动教育”“公德教育”等六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作为教材编写的依据。
1.爱的教育——学会爱父母、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富有同情心,初步具有合群乐 人的品质。
2.礼貌教育——学会尊重他人,言行举止文明谦让,待人接物符合礼仪的基本要求,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3.勤奋教育——懂得勤奋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成功的基本条件,形成勤奋、刻苦的品质,持之以恒的奋斗 精神,做一个勤奋上进的人。
4.诚实教育——懂得什么叫诚实,形成待人处事的诚实态度和行为习惯。
5.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别人的劳动,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逐步养成劳动习惯。
6.公德教育——了解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花草等基 本的社会公德。
(二)教材内容
我们根据上述六大方面的德育目标,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为主,选取素材作为教学内容。
1.历史典故: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富有教益的典故,这些典故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历代 人民的提炼,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精华。它们往往在生动的情节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而且得到广大群众的共 同认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历史典故生动形象,学生便于接受,它们无疑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如《 孔融让梨》等。
2.从《三字经》《小儿语》等中国古代蒙学书籍及诸子百家的一些基本思想中选取相应的内容,如《不打 扰别人》《做客的学问》《滴水穿石》等等。
3.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补充相应的内容,如《爱护小动物》《爱同学》《爱老师》《遵守公共秩序 》《自己的事自己做》等。
(三)教材体例
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漫画故事德育教材采用统合设计的体例,即将课文标题、漫画故事、问题与思 考、学生活动作业和家长反馈等课内外教学环节、要素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编排。
1.课文标题:实验教材通过不同种类的标题为学生提供道德观念,形式上不求划一。首先尽量突出道德要 求的民族传统特色,如《孔融让梨》《长幼有序》《悬梁刺股》等课文都以中华民族历史典故取名;同时也穿 插反映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如《讲信用》《遵守公共秩序》《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部分则直接结 合德目来标题,如《爱父母》《爱老师》《乐于助人》等。
2.漫画故事:实验教材利用漫画引出故事,重视运用视听手段来加强教学效果,包括提供漫画软片、故事 录音等,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与思考:教材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在通过看漫画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和讨 论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4.学生活动作业:作业不重文字作答,而是设计了一些辅助教学的道德实践活动,并力求生动有趣,形式 多样化,旨在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态度和行为,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5.家长反馈:结合课本要求,设计家长反馈的内容,要求家长观察子女在品德课学习之后相关方面的道德 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以便统一教育措施,优化品德教学,帮 助学生矫正不良行为,有效地达到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经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形成了这样一种漫画故事教学的基本组织方式,即教师至少用一半以上的课堂教学 时间,结合课题先向学生讲述漫画故事,然后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向学生提出和揭示需要回答的道德问题,点明 故事主题,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和练习。
(一)漫画故事引路
通过对漫画的观察思考,辅之以教师的讲解,提供给学生一种道德行为的典范(或反面素材),让学生了 解课文中传递的道德观。如《悬梁刺股》一课的教学,先出示课题和漫画,以“谁把什么挂在屋梁上?”和“ 谁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为引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看图,拼读课文,理解大意,接着针对插图引导:“图 中坐着的人是谁?”“什么时候了他还在干啥?”之后让他们来听故事……课始以漫画故事引路,引起学习动 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细心地拼读课文,思考寓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漫画 ,认真琢磨教师讲述的故事,使学生头脑中先有了故事和漫画告 《小学道德教育中的漫画故事教材教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8257.html
一、引言
我国小学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一种强化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沿袭了古代中国的传统作法 ,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重视德目的教学,注入式地进行。小孩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只求背诵,不重视理解。聪 明绝顶的小孩也许会自然而然地贯通其中的道理,但大多数的学生对所读的东西,只是一知半解。这种注入式 的方式不符合学习规律,不为现代教育所接受。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再沿用这种古老的道德教育方式。
近二三十年来,欧美的教育工作者搞了许多颇具创新精神的道德教育实验,提出了不少新的方法,主要有 下列几种。
一是隐蔽课程。学校不设独立的道德教育课,也没有专门的教材,而由各科老师兼负德育工作。因此,德 育可以说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工作。
二是价值观念澄清法。所谓价值观念澄清法,就是学生具备自己的“一袋子”道德观念,他们可以自由去 澄清和选择,教师并没有固定的指导方向,只是采取中立的态度,整理和综合学生所持的意见。这种方法一方 面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所谓的“自由教育”精神,另一方面反映出西方社会的教师似乎缺乏信心,不愿将自己 的意见加在学生身上;而青少年则越来越早成熟,年纪轻轻便具有独立作主的思想,宁可受同辈的意见左右, 也不愿受老师影响。
三是道德认知发展法。这种方法始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30年代开创的儿童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理论。 继承者有美国的柯尔柏格,他根据道德发展阶段进行研究,以道德两难情境及问题解决方法去探索并推进儿童 道德推理和判断力及道德观念的发展阶段。近年来这种方法在欧、美、非各国实验过,获得的研究成果一定程 度上证实了柯尔伯格的论点。
四是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本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英国的学校道德教育课程中,是一种注重道德情感的道 德教育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基本思想是多关心,少评价。主张道德教 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础上,注重“角色承担”“情境教学”。
以上所述无论是古代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还是西方理性情感主义道德教育,对处于学龄初期的小学生来说 ,都存在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教材教法上不够生动活泼,未能主动适应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影响了教学效果 。有鉴于此,从1994年起,我们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利用漫画故事编写教材,组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开展实 验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简要说明这一实验教材的特点,分析漫画故事教学的长处及其对小学生道德发展所起 的作用。
二、实验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编写体例
(一)教材目标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学校、爱家乡、爱 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诚实勇敢、互相友爱、关心集体的品质,养成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勤 劳动、讲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结合小学低年级启蒙教育的特点,我们确定了“爱的教育”“礼貌教育”“ 勤奋教育”“诚实教育”“劳动教育”“公德教育”等六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作为教材编写的依据。
1.爱的教育——学会爱父母、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富有同情心,初步具有合群乐 人的品质。
2.礼貌教育——学会尊重他人,言行举止文明谦让,待人接物符合礼仪的基本要求,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3.勤奋教育——懂得勤奋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成功的基本条件,形成勤奋、刻苦的品质,持之以恒的奋斗 精神,做一个勤奋上进的人。
4.诚实教育——懂得什么叫诚实,形成待人处事的诚实态度和行为习惯。
5.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别人的劳动,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逐步养成劳动习惯。
6.公德教育——了解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花草等基 本的社会公德。
(二)教材内容
我们根据上述六大方面的德育目标,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为主,选取素材作为教学内容。
1.历史典故: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富有教益的典故,这些典故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历代 人民的提炼,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精华。它们往往在生动的情节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而且得到广大群众的共 同认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历史典故生动形象,学生便于接受,它们无疑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如《 孔融让梨》等。
2.从《三字经》《小儿语》等中国古代蒙学书籍及诸子百家的一些基本思想中选取相应的内容,如《不打 扰别人》《做客的学问》《滴水穿石》等等。
3.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补充相应的内容,如《爱护小动物》《爱同学》《爱老师》《遵守公共秩序 》《自己的事自己做》等。
(三)教材体例
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漫画故事德育教材采用统合设计的体例,即将课文标题、漫画故事、问题与思 考、学生活动作业和家长反馈等课内外教学环节、要素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编排。
1.课文标题:实验教材通过不同种类的标题为学生提供道德观念,形式上不求划一。首先尽量突出道德要 求的民族传统特色,如《孔融让梨》《长幼有序》《悬梁刺股》等课文都以中华民族历史典故取名;同时也穿 插反映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如《讲信用》《遵守公共秩序》《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部分则直接结 合德目来标题,如《爱父母》《爱老师》《乐于助人》等。
2.漫画故事:实验教材利用漫画引出故事,重视运用视听手段来加强教学效果,包括提供漫画软片、故事 录音等,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与思考:教材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在通过看漫画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和讨 论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4.学生活动作业:作业不重文字作答,而是设计了一些辅助教学的道德实践活动,并力求生动有趣,形式 多样化,旨在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态度和行为,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5.家长反馈:结合课本要求,设计家长反馈的内容,要求家长观察子女在品德课学习之后相关方面的道德 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以便统一教育措施,优化品德教学,帮 助学生矫正不良行为,有效地达到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经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形成了这样一种漫画故事教学的基本组织方式,即教师至少用一半以上的课堂教学 时间,结合课题先向学生讲述漫画故事,然后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向学生提出和揭示需要回答的道德问题,点明 故事主题,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和练习。
(一)漫画故事引路
通过对漫画的观察思考,辅之以教师的讲解,提供给学生一种道德行为的典范(或反面素材),让学生了 解课文中传递的道德观。如《悬梁刺股》一课的教学,先出示课题和漫画,以“谁把什么挂在屋梁上?”和“ 谁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为引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看图,拼读课文,理解大意,接着针对插图引导:“图 中坐着的人是谁?”“什么时候了他还在干啥?”之后让他们来听故事……课始以漫画故事引路,引起学习动 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细心地拼读课文,思考寓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漫画 ,认真琢磨教师讲述的故事,使学生头脑中先有了故事和漫画告 《小学道德教育中的漫画故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