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三、在美术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生进行特别的教育,
我扎扎实实地给学生上,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
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但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原因,以及我的美术教学功底不够扎实,
因此还存在很的多问题。不过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去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好更多的美术知识。
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
并能主动的参与。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或讨论,或写生,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另外,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还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环境让学生热爱自然感受自然,
曾有画家说的好艺术源于生活与自然又高与生活与自然。
利用大自然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
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生活环境之美,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生活,
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将让学生生气勃勃地学好美术。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
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
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
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课堂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比如,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启发的语言激发学生想像;
用各种实验性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从而发挥他们的
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的互动氛围。学生做练习时,
我采用一题多练的方式,即同一课题内容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
可让学生用钢笔.铅笔,水彩笔等多种表现形式,也可用手工形式表现。
另外,课堂实践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多多利用美术来体现学生自己生活的环境,画面的故事可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
让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辅导作用,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中,
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讲述一定的基础理论,又要进行技法的演示;
既要指导学生的技法的操作,又要指导学生的训练,
使理论和技法转化为学生的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教师要提倡标新立异,
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可以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启发加强想象的丰富性。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创新。
在学生的实际绘画练习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边画边添加,
边做边想像,改变色调,重组画面等手段,开拓创新;
在正确评价学生绘画时,注重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
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许多的经验当然也有许多的不足。
面对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总结,学会运用更多、
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绘画中的天真、
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
教师一直以知识的传授者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
教师的角色却转换了。
1.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人,
不再是教导者、监督者、评判者,不再是"教"教材的人,不再是居支配地位,
单向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人,不再是绝对权威的、不可否认的、
高高在上的教授者,而是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活动的人。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2.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在本课程中,
教师不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
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
《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