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习例开拓能力
DE
证明:连结BE、CE,
AC
证tgB=tgCEA=──
CE
AB
tgC=tgBEA=──
BE
AD AB·AC AD
再证──=──── ,从而得tgB·tgC=──
DE BE·CE DE
(附图 {图})
图9
如上所述,抓住题目的特征,适当的演变、引伸、拓宽,不仅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思维活动 始终处于一种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一题到一路的“动态”进程之中,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抛砖引玉,特殊试探,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为了解题的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数、式、图形位置试探,从而获得解题思路。如:
例8,如图10,△ABC中,∠A的平分线和外接圆相交于D,BE是圆的切线,DF⊥BC,DG⊥BE,垂足分别为F, G。
(1)求证:DF=DG(《几何》第三册P131第6题)。
(2)设R是BD上一点(不包括点B)。
求证:S△RGB:S△RBC=1:2
(1)证明:连结BD,证∠CBD=∠EBD,即得DF=DG。
(2)分析:这是个定值的论证,且定值为1:2,如何寻求这个定值呢?一个命题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则 在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正确。本题动点R在BD上,那么把点R取在点D处,DF⊥BC,垂足为F,不难证明BF:BC=1:2, 也容易证明BD是∠CBE的平分线,点R在BD上,因为点R到∠CBE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RBG与△RBC的面积比与 R在BD所取的位置无关,现在只要证明BG=BF。
1
证明:①证BF=── BC ,
2
②证BG=BF,
③设点R到BG、BC的距离分别为h[,1]、h[,2],则h[,1]=h[,2]
所以,S△RGB:S△RBC=1:2。
(附图 {图})
图10
又如例9,如图11,P是⊙O外一点,PA、PB分别和⊙O切于点A、B,PA=PB=4cm,∠APB=40°,C是弧AB上任 意一点,过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D、E。求:(1)△PDE的周长,(2)∠DOE的度数。(《几何》第三册 P133第2题)
解:连结OA、OB、OC,①证DC=DA,EC=EB,可求得△PAB的周长=PA+PB=8(cm),②证
1 1
∠DOC=─ ∠AOC,∠EOC=─∠BOC
2 2
可求得∠DOE=70°
(附图 {图})
图11
本题难度不大,但在原题基础上加以变换更新,能使题目新颖,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解题能力 。如:
例10,如图12,P是⊙O外一点,PA、
PB分别和⊙O切于点A,B,PA=PB=L,∠APB=n°,C是弧AB上任意一点 ,过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D、E,求证:△PDE的周长和∠DOE的度都为定值。
分析:定值问题中的所求“定”而无“值”,证明方向不明,这是这类问题最大的难处,如何突破这个难 关呢?可以这样引导和启发学生:C是弧AB上任意一点,那么把点C取在弧AB的中点上,射线PCO是∠APB的对称 轴,射线DO是∠ADC的对称轴,由此可得△PDE的周为定值2L,∠DOE
1的定值为90°- ──n°,那么一般地就要证明:PD+DC+CE+PE=2L
2
1和∠DOC+∠EOC=90°- ─ n°成立。从求证式的结构特征,容易想
2到,证明中必须用切线长定理。
连结OA、OB、OC
∵DA、DC分别切⊙O于A、C
1
∴DC=DA,∠DOC=─ ∠AOC,
2
1
同理:CE=EB,∠EOC=─ ∠BOC
2
∴PD+DC+EC+PE=PD+DA+EB+PE=2L
1 1
∠DOC+∠EOC=── (∠AOC+∠BOC)=90°- ── n°
2 2
1
即PD+DE+PE=2L,∠DOE=90°- ──n°,结论已明。
2
(附图 {图})
图12
课本习、例题有丰富的内涵,对强化双基,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有着极大的潜在价值。深入挖掘其丰富 内涵,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观察、比较、猜测、联想、引伸、拓广,由此及彼等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把彼此孤 立的知识串联成线,联结成网,沟通成面,使学生解一题明一路,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 各种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深究习例开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