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 王德广
[内容]
一九八八年吕淑湘先生就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个“老大难”,少慢差费仍未改变。对此语文界前辈和专家深感忧虑,不得不大声疾呼: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学语文教学如果以培养现代人才作为宗旨,那么目前的教材、教法、师资都与此不相适应。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改进,全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初步成绩,但效果不明显。现就中学语文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语文教学开始从实际出发,遵照教学规律,重视适度优质,已形成几种教法:
1.精讲实练
适合典范教材。精讲,即少而精,就是讲到节骨眼上,讲重点难点疑点;实练,就是有选择有目的有典型意义地练,即能举一反三。
世事学问纷纭复杂,泛观博览归之约。先博后精,古今无殊!
2.以练代讲
适合浅显的教材。有些课文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事先阅读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指导学生练习上,结合实际,注意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如张志公所说,教师“能用尽可能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性
和可理解性,收到尽可能强的表达效果”。
3.读写结合
适合写作特点明显而又宜效仿的教材。读写结合,必须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用教材所有补学生所缺,不要硬行结合。如讲《落花生》可让学生写篇咏物言志的短文,讲《孔乙己》可学肖像、对话、动作描写,讲《果树园》可学环境和心理描写等。
4.边学边议
适合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最好不串讲,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可凭借注解、工具书自己阅读,难点疑点或老师解答,或大家议论,或查阅参考资料。这样学生既可积累大量实词,又能熟悉虚词用法,明确文言句式。
以上四种教法是目前语文教学通行的值得肯定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串讲全文,烦琐考证,照本宣科,不启发,不练习;课堂不活跃,步骤全篇一律,教法各种文体一律,练习单调,课外阅读面小,跟高考转;基础知识讲得不扎实、不系统,练的不实在;不发展智力,不善于培养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等。
二、语文教学的发展
为了适应四化的需要,克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语文教学,必须提倡科学化和现代化。
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是个新课题,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革命,绝不能再继续停留在多读多想多写的基础上,而要迈大步,摸规律,辟新径。我以为语文教学要科学化和现代化,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1.语文知识系统化
语文知识,上海同行概括为八个字: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前四个字为主,后四个字为辅。
现行的语文教材,知识单薄,又欠系统化,对语文教学现代化和科学化很不利,尤其是语文知识不系统化,教学的无计划性和盲目性就很难避免。为了少一些盲目性,多一些计划性,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现行教材,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尽量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其一,要有定量,亦叫四定——定时、定量、定项、定目标。一学期学生掌握多少生字、词语,掌握哪些句型,讲哪些语修逻知识,在什么文章中学会什么写作知识,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心中有本帐。每课如此,每学期如此。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系统提高,就能避免教学的重复和盲目性。
其二,要分散和集中结合。语文知识尽量课中分散,单元集中,二者结合。
其三,要有练习的系统。要使知识转化成能力必须在练习设计上下功夫,要做到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要逐渐形成系统。
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训练也应当有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要循序渐进吗?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和学才有所遵循。”诚然,只能如此!
2.语文教法的科学化
教法的科学化,就是教法规律化,即符合认识规律,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科学化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就是要把学生死板被动学习变成活泼主动的学习,把学生被动的记忆变成主动的思考。教法科学化要有基础,一是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二是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三是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教法科学化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启发式问题,二是少而精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由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即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语文教学少而精是对传统教学的革命,它要求教师得先博后精,犹如草变奶,花成蜜。
3.教学效果显著化
教学效果,主要看语感强不强,智力发不发达,能力高不高。
>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叶圣陶解释的很清楚:“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和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训练语感》)语感敏锐的人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想到希望、美好、生机、活力等,旨趣不尽。培养语感既要明确语言、文字的准确含文,又要充填生活的体验。
所谓智力,是指学习的潜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
《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