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综合范文 >> 人生励志 >> 正文

我在下一个出口


  我在下一个出口
  
  孙昌建
  
  2011年9月的一天,我把我的QQ签名改为——不在床上,就在地上;不在地上,就在地下。
  
  我要传达的一个信息是,我要去采写地铁了,不是一个人物,一篇文章,而是一部报告文学,一本书,所以非诚勿扰,诚了也请等一等再扰,因为我在施工的地下收不到信号。
  
  由此朋友戏称我这一年为地下工作者,当我挂Q时便有人会问我:回到地上了?
  
  其实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上,因为我去采访时,杭州地铁开工已经四年多了,而从正式成立地铁公司算起已将近十年了。十年磨一剑,我要写的就是这一段历史。
  
  报告文学不同于诗歌和小说,也跟通讯报道和散文不一样。有人说报告文学是一种大散文的概念,它往往以写人记事为主,且是一些重大的事件。这里所说的“报告”,其实就是“纪实”,而“文学”在这里更多的是指手段和风格,而不是说去虚构。此前我也写过人物的报告文学,写一个人半个世纪和“道路”的关系,15万字,采访和写作差不多也花了一年的时间。
  
  但杭州地铁于我,诱惑而又挑战。这不同于我以往的写作,以往我写民国人物,不会有人对我指手画脚的。或者说如果只写一个人,那只要把此人搞定就可以了。面对地铁,我曾经犹豫了很久,要不要接这个活。直到我写出初稿,我认为我的犹豫还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选题在某些人眼里,觉得还是太敏感;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可能又觉得可有可无,因为他们觉得杭州地铁太多事了,但把它摆到国家和世界的层面上,它又只能属于小儿科了,因为地铁已有150年的历史了,但于杭州,于浙江,却是史无前例的。
  
  我总喜欢少一事不如多一事,但促使我最终接下这个活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多年前发在《看电影》杂志的一篇专栏文章,题目就叫《开往地铁的电影》,里面列举了几部地铁题材的电影。当时是做了一点功课的,主要是找来了跟地铁有关的影碟,欣赏且比较。这意味着我是有一点地铁情结的。这个情结也就是地铁梦,这也是杭州人做了几十年的一个梦。
  
  我想起我第一次坐地铁的情景,那是在北京,1983年,当时的中国好像只有北京有地铁。
  
  将近30年之后,我依旧记得当时的心情,有点紧张、兴奋、好奇,跟第一次坐飞机有点近似,但坐飞机会有点恐慌(现在依旧),而且这恐慌是伴随全程的,而坐地铁则全无恐慌之感。那时的地铁坐的人还没那么多,所以更是感觉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当时觉得北京真牛,这个牛不仅仅是因为北京有天安门和故宫,更是因为有从未见过的地铁。
  
  那个时候我觉得坐火车已经有点奢侈了,谁知道地铁比火车还要厉害——它是不声不响就来到你面前了,而且上下车的速度是那么快,快到简直不可思议。对了,当时能想到的形容词只剩下“呼啸”一词。
  
  还记得一些有关的小细节。比如,那两年之后又去北京,我用一张3元的学生月票从复兴门坐到苹果园,一开始以为月票只能用来坐公交车,没想到月票竟能坐地铁;每一次去坐心里还是有点惴惴不安的,生怕坐错了地方,后来朋友说“坐错怕什么,你再坐回来好了,来来回回,随便你坐多少次”;当时的地铁车站还没有升降电梯,所以都得步行进出入口处,特别是从出口到地上,很有一种像到家的感觉,是的,离回家不远了……
  
  后来我也喜欢上了上海的地铁,因为那个陕西南路的地铁站有一个季风书店。后来我在香港和台湾,都是坐地铁去找书店的。那里的朋友也都跟我说,不要打的,那太贵了,坐地铁多方便呀。的确方便,而且我在地铁上也观察到一景,比如欧美人模样的坐地铁,喜欢捧一本书看;日本人则喜欢看杂志;港台人呢喜欢看报纸; (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而我们成群结队地去坐地铁,则是喜欢发短信或打电话,或者就是用耳机听歌……在日本,在印度,我都会因错过坐地铁的机会而有小小的遗憾,因为我在想,我写的虽是杭州地铁,但我要有世界地铁的概念才好呀,我想知道得越多越好,于是我去找书,找影碟。包括我还特意跑到南京,那里的朋友带着我从买票开始,带我坐到糖果小站、爱情小站等,这些名称实际上都是文化人策划的结果,至于说“坐地铁玩转巴黎”一类的策划,网上一点就是一大片。
  
  我知道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灵感,实际上就是来自于一只老鼠。一只老鼠迅速地消失在人的视线中,那是因为它有一条地下通道。
  
  而写地铁的灵感,可以说一点都没有。接下采写地铁这个活的时候,我刚刚出版了一部《书生意气》的书,那是向民国时代文人致敬的一本书,但是我知道,文化和文人最终是要接地气的,天降大任我轮不到,那么小任总可以去试试吧。事实上地铁于我,更是一次学习,是文科男在向理科男和工科男学习,是一个诗人在向现实学习,这是需要俯下身子,但不必向镜头微笑和皱眉的。我就是想把杭州造地铁这一事件作为切人口,来表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多元和纷杂,我们人性的光明和暧昧。
  
  所以当我坐在课堂里听地铁知识的讲座,当我曲着身子踏上施工中的盾构机,当我一篇篇地翻开潦草的采访手记,当我坐上正在试运行的地铁时,我的心是踏实的,特别是在对地铁人和建设者进行采访时,我觉得真是老天赐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地铁,接触到如此鲜活而生动的故事。而至于其他,我真的没有考虑多少,因为于我个人来说,多写一本和少写一本,要不要再写此类的文字,其实意义并不大,但对于杭州史上规模最大的这个建设项目,如果我的文字能够记录下某些片段,记录下时代行进过程中的某些轨迹,那就足够了。因为如果光喊口号可以把地铁造好的话,那么文学杰作也是可以用口号喊出来的,所以正如球场上也需要有人干脏活累活一样,我写地铁,纯粹就是想做一做我没有做过的。正如我有时在打开电脑荧屏的时候,并不知道第一个字要写什么,因为不知道,所以充满期待,所以才会有挑战。
  
  是杭州地铁人在用他们的行动鼓励我前行,因为真正感动我的,或者说我最希望有的,还是人的故事。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地铁人,他们为什么来杭州?他们来杭州遇到了什么问题?杭州正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吗?杭州地铁也如他们的想象吗?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问题,采访了几十

《我在下一个出口》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836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人生励志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