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两课”——教师育人的课外途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简称“两课”教师),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方面军,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等重大使命。实现这一特定教育职责的途径无非有两条: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灌输,另一条则是通过课堂外(包括所有非“两课”课堂教学以外的其它育人形式)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对于前一条途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两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探索和实际工作。但对后一条途径,还未引起包括“两课”教师在内的有关人士应有的重视。因此,进一步认识“两课”教师履行育人职责的课外途径的重要性、必要性,努力拓宽课外育人的领域,并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两课”教师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的积极性、主动性显得十分迫切。
一、“两课”教师教育职责的实现必须实行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
首先,“两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必须紧密结合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行。对此,课时十分有限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解决,它需要“两课”教师在课外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广泛接触学生的过程中掌握其思想脉搏,弄清楚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然后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人们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接受教育的认识基础和感情基础,也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知与行的转化。因此,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必须在实践过程中进行。
其次,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的天职,但作为专职从事思想理论教育的“两课”教师,在这方面的责任更大,更应成为履行这一职责的榜样和模范。诚然,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基本途径,但是学生的不少思想困惑和各种问题的暴露大量地还是在课外,因而他们更需要良师益友及时释疑解惑和心灵沟通。另外,学生对“两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及做人道理的接受和认同,往往很大程度上是从“两课”教师在课外的言行中得到强化或弱化的。这就更要求“两课”教师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自己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品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教风等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再次,“两课”及其教师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地位的体现和作用的发挥也不仅只是在课堂上和学生教育方面,而是应包括课堂外和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上的。如果“两课”教师仅把自己的教育职责定位在学生方面,教育途径仅局限在课堂上,与学校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不相配合、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封闭起来,势必影响其在学校地位的确立和作用的发挥。这也是一些学校“两课”及其教师地位不高,吸引力、影响力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知道,学校领导及方方面面对“两课”及其教师的重视、支持程度,是与他们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际作用成正相关的。一个游离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大系统之外的,对学校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足轻重的“两课”教师是不可能受到高度重视而大有作为的。
二、“两课”教师课外育人途径的基本形式
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品德课教师,一般都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较宽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较丰富的思想教育实践经验,具有向课外延伸的条件和优势,再加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为其向课外延伸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两课”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课外途径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就目前一些高校的成功经验,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拓宽育人领域。
1.开设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或讲座,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未来社会对人才既要求有高科技水平,又要求有高文化素质。因此,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两课”教师可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或主办讲座、作学术报告等形式,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人生体验,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人文氛围,提供一个开阔知识视野的学习空间。北大、清华、华中理工大学等著名院校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尝试,开出了数十门选修课,主办了数百场内容丰富、水平很高的讲座,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2.指导学生学马列、学党章,培养学生骨干和先进分子。青年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尤其是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有学习马列、靠拢组织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不少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基本知识知之不多,甚至有不少疑虑和困惑,需要加以教育和引导。“两课”教师可通过做党校、团校的兼职教师,或双学小组的顾问、指导教师,给他们以指导和辅导。这部分学生在校是骨干,走上社会以后,有的将进入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很需要也很值得“两课”教师为之倾注心血。
3.参与、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教学计划外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公益性等课外活动以及社团活动,对改善学生的素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特长,锻炼各种能力,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形式。实践证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同样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一方面,其活动质量和水平直接取决于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无论是第二课堂活动还是社团活动都有一个把握方向、兴利除弊的问题,都需要有德才兼备、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有较强组织工作能力的教师予以指导和把关,以保证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开展。
4.心理咨询。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具有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和可塑性等特点。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既有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条件,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有些学生也会因学习、生活、就业、恋爱、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产生诸多矛盾,导致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心理疾玻作为医疗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种补充手段的心理咨询,既可为心理疾患者进行治疗,又可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者解脱痛苦,达到纯医疗和思想工作都不能达到的效果。这一旨在加强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工作,需要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共同完成。“两课”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5.兼做班主任或辅导员。班主任和辅导员是直接接触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全面负责的政治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培养学生骨干,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条件的“两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应有兼做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经历,这不仅对自己的锻炼提高大有裨益,也可在大量接触和了解学生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课”教师也应积极配合宣传、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参与对师生思想状况的调研和教育方案的制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实现其育人职责。
三、采取得力措施调动“两课”教师课外育人的积极性
实现从课堂内向课堂外的延伸,对“两课”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精力的投向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仅有一般号召或提倡是不够的,它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调动“两课”教师课外育人的积极性。从目前情况看,最主要的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两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特殊要求,树立榜样意识,表率意识,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统一对课外育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克服封闭意识和畏难情绪,为向课外延伸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矗
2.努力创造尊重“两课”教师及其劳动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使“两课”教学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大增加了“两课”教学的难度。尽管广大教师为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克服困难,积极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同率仍不理想。这种投入和回报很不相称的状况常使不少教师为之苦恼,尤其是校内外藉此轻视“两课”,否定“两课”教师及其劳动的舆论更是严重挫伤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统一认识,不断强调和重申“两课”及其教师在学校思想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客观评价“两课”教师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勤劳动,并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两课”教学,积极发挥“两课”教师作用的实际行动,努力创造一个尊重“两课”教师及其劳动的外部环境。这是当前调动“两课”教师课外育人积极性的关键问题之一,需要予以特别重视。
3.把课外育人的具体要求和奖惩办法纳入“两课”教师工作条例,用制度引导和鼓励他们去开拓课外育人的途径。比如,所有“两课”教师都应有联系班,都要参与联系班的政治学习、党团和班级活动;青年教师必须兼做班主任或辅导员;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要开出1~2门选 《试论“两课”——教师育人的课外途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8511.html
对于前一条途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两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探索和实际工作。但对后一条途径,还未引起包括“两课”教师在内的有关人士应有的重视。因此,进一步认识“两课”教师履行育人职责的课外途径的重要性、必要性,努力拓宽课外育人的领域,并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两课”教师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的积极性、主动性显得十分迫切。
一、“两课”教师教育职责的实现必须实行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
首先,“两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必须紧密结合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行。对此,课时十分有限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解决,它需要“两课”教师在课外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广泛接触学生的过程中掌握其思想脉搏,弄清楚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然后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人们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接受教育的认识基础和感情基础,也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知与行的转化。因此,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必须在实践过程中进行。
其次,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的天职,但作为专职从事思想理论教育的“两课”教师,在这方面的责任更大,更应成为履行这一职责的榜样和模范。诚然,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基本途径,但是学生的不少思想困惑和各种问题的暴露大量地还是在课外,因而他们更需要良师益友及时释疑解惑和心灵沟通。另外,学生对“两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及做人道理的接受和认同,往往很大程度上是从“两课”教师在课外的言行中得到强化或弱化的。这就更要求“两课”教师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自己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品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教风等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再次,“两课”及其教师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地位的体现和作用的发挥也不仅只是在课堂上和学生教育方面,而是应包括课堂外和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上的。如果“两课”教师仅把自己的教育职责定位在学生方面,教育途径仅局限在课堂上,与学校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不相配合、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封闭起来,势必影响其在学校地位的确立和作用的发挥。这也是一些学校“两课”及其教师地位不高,吸引力、影响力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知道,学校领导及方方面面对“两课”及其教师的重视、支持程度,是与他们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际作用成正相关的。一个游离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大系统之外的,对学校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足轻重的“两课”教师是不可能受到高度重视而大有作为的。
二、“两课”教师课外育人途径的基本形式
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品德课教师,一般都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较宽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较丰富的思想教育实践经验,具有向课外延伸的条件和优势,再加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为其向课外延伸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两课”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课外途径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就目前一些高校的成功经验,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拓宽育人领域。
1.开设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或讲座,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未来社会对人才既要求有高科技水平,又要求有高文化素质。因此,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两课”教师可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或主办讲座、作学术报告等形式,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人生体验,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人文氛围,提供一个开阔知识视野的学习空间。北大、清华、华中理工大学等著名院校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尝试,开出了数十门选修课,主办了数百场内容丰富、水平很高的讲座,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2.指导学生学马列、学党章,培养学生骨干和先进分子。青年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尤其是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有学习马列、靠拢组织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不少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基本知识知之不多,甚至有不少疑虑和困惑,需要加以教育和引导。“两课”教师可通过做党校、团校的兼职教师,或双学小组的顾问、指导教师,给他们以指导和辅导。这部分学生在校是骨干,走上社会以后,有的将进入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很需要也很值得“两课”教师为之倾注心血。
3.参与、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教学计划外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公益性等课外活动以及社团活动,对改善学生的素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特长,锻炼各种能力,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形式。实践证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同样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一方面,其活动质量和水平直接取决于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无论是第二课堂活动还是社团活动都有一个把握方向、兴利除弊的问题,都需要有德才兼备、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有较强组织工作能力的教师予以指导和把关,以保证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开展。
4.心理咨询。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具有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和可塑性等特点。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既有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条件,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有些学生也会因学习、生活、就业、恋爱、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产生诸多矛盾,导致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心理疾玻作为医疗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种补充手段的心理咨询,既可为心理疾患者进行治疗,又可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者解脱痛苦,达到纯医疗和思想工作都不能达到的效果。这一旨在加强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工作,需要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共同完成。“两课”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5.兼做班主任或辅导员。班主任和辅导员是直接接触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全面负责的政治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培养学生骨干,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条件的“两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应有兼做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经历,这不仅对自己的锻炼提高大有裨益,也可在大量接触和了解学生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课”教师也应积极配合宣传、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参与对师生思想状况的调研和教育方案的制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实现其育人职责。
三、采取得力措施调动“两课”教师课外育人的积极性
实现从课堂内向课堂外的延伸,对“两课”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精力的投向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仅有一般号召或提倡是不够的,它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调动“两课”教师课外育人的积极性。从目前情况看,最主要的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两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特殊要求,树立榜样意识,表率意识,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统一对课外育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克服封闭意识和畏难情绪,为向课外延伸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矗
2.努力创造尊重“两课”教师及其劳动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使“两课”教学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大增加了“两课”教学的难度。尽管广大教师为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克服困难,积极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同率仍不理想。这种投入和回报很不相称的状况常使不少教师为之苦恼,尤其是校内外藉此轻视“两课”,否定“两课”教师及其劳动的舆论更是严重挫伤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统一认识,不断强调和重申“两课”及其教师在学校思想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客观评价“两课”教师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勤劳动,并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两课”教学,积极发挥“两课”教师作用的实际行动,努力创造一个尊重“两课”教师及其劳动的外部环境。这是当前调动“两课”教师课外育人积极性的关键问题之一,需要予以特别重视。
3.把课外育人的具体要求和奖惩办法纳入“两课”教师工作条例,用制度引导和鼓励他们去开拓课外育人的途径。比如,所有“两课”教师都应有联系班,都要参与联系班的政治学习、党团和班级活动;青年教师必须兼做班主任或辅导员;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要开出1~2门选 《试论“两课”——教师育人的课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