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的位置
常熟市石梅小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市虞山东南麓、梁昭明太子读书台旁,至今已有95年的历史。而今的石梅小学有30个班,1400多名学生,近百名教职工,学校依山而建,校中有山,校舍高低错落,故亭长廊,绿树红花,颇具江南园林格调,是一所园林式学校。学校致力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爱国、勤奋、团结、求真”的校风,“严谨、务实、勤奋、创新”的教风,“勤学、守纪、多思、善问”的学风;致力于创建学校的特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百年老校焕发出了青春。1993、1996年连续两次被省教委授予“江苏省模范小学”光荣称号,成为江苏省知名小学,为常熟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学校要“常规加特色”、教师要“达标加专长”、学生要“合格加特长”的三加思想是常熟市教委于1990年在全省率先提出的,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三加”思路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形成特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一、常规加特色建设。
常规是基础,特色是发展。已经形成的特色,反过来又能成为高起点的常规,如此不断循环,学校才能逐步攀登新的高峰。几年来,我校坚持把常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请假制度》《学校会议制度》《课堂教学常规的规定》《“五认真”评优制度》等。狠抓各科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科研管理等。管理中重过程、重平时,充分发挥各教研组的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各组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我校的语文、数学、电教、自然等教研组都被评为常熟市的先进教研组。
另外,我校在管理中着力理顺各层人员的工作关系,努力完善各室(自然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陈列室、劳技作品展览室、校史展览室)的建设与管理。既使大家明确职责、大胆工作,又能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几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常规管理一等奖,常熟市校园管理、德育工作、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常熟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过硬的常规管理,使师生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保证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持了在当地的领先地位。
在抓好常规的同时,我校多年来已形成电化教育、劳动教育两大办学特色。
早在1978年,我校就开始把电教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探索。马友檀老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一架双镜头幻灯机,王美卿老师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在长期实践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校在加强电教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踏上了教育科研之路。从1986年开始,我们每年举行一次电教研讨会,除本市学校外,还有苏州、昆山、无锡、上海等临近县市的兄弟学校参加。1987年,我校又承担了省电教馆、苏州市电教馆下达的课题《电教在小学课堂同步教学中的作用》《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实验于翌年八月顺利完成,实验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我校将录音应用于学生作业,在语文、数学教学中指导完成有声作业,论文也刊于《上海教育科研》。我校还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提供了三节电教课实录。教育科研使我校的电化教学搞得生机勃勃,至今我校在省级以上发表电教论文200多篇,学校在1992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电教示范学校”。
近年来,我校又加快了电教的特色建设,1994年,我校重建了电化教学楼,形成了两个可上观摩课的电化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各一个,一个设备现代化的演播厅,开通了全校闭路电视。同时进一步重视电教软件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开始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1996年,我校申报并接受了全国电教实验学校的验收。电教已成为我校不断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一个窗口。
1990年,我校又把劳动教育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以此为突破口,加强素质教育。我们根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订了《劳动教育纲要》,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了下列劳动课:纸工、泥工、传统工艺、烹饪、电工、金工和缝纫等,并编出系列教材16册。随后通过“内驯、“外聘”、“脱产培训”等方法较快地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劳动课教师队伍,并建成了装备较全的劳动课专用教室,包括缝纫室、钳工室美工室、电工室、传统工艺室、烹饪室等,按照自我服务、家务、社会公益三块劳动教育的要求,建立了18个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
为提高劳动课教学质量,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并把其流程图及详细说明印在劳动课专用备课本上,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学生人手一张《劳动联系卡》,它是家庭、学校全面了解孩子劳动情况的渠道,更是孩子劳动成绩的重要依据。我校还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制订了一套周密可行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学生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的科学评估。评估中遵循教育性、实践性、可行性等原则,方法上采用平时分散考核与期末集中评价相结合、学校考核与家庭评议相结合、验收性考核与每年固定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1994年,我校成为“中德合作苏州劳技师资培训中心”项目试点学校,进行“家政与生活技艺”的课题研究,使我校的劳动教育更上一个台阶。1995年,江苏省电教馆受国家教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拍摄了反映石梅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工作的电视教学片《盛开的劳动教育之花》,用于培训全国边远地区的小学校长。我校有关劳动教育的论文、总结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并在全国和国际会议交流。劳动教育正日益成为我校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达标加专长培师。
学校要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我们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达标培养,主要抓了两个方面:
1.抓思想素质达标。
政治思想上,我校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教师的头脑,坚持政治学习,树立正气,消除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对教师的影响和侵蚀,使教师自觉把自己的岗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明确自己在“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战略中的地位和任务。职业道德上,我们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的钱物。几年来,我们结合学习本校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模王美卿的先进事迹,深入开展“石梅风苑”十讲活动,即讲思想、讲团结、讲纪律、讲科学、讲朴素、讲奉献、讲严谨、讲创新、讲身教、讲效益。全校教师热爱事业,为人师表,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2.抓业务素质达标。
我校小学部52名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有35名,占专任教师67.3%,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8名,占专任教师的34.6%。教师的总体素质较高,但我们仍不放松,从1995年启动“青蓝工程”,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组成一个培训班,由特级教师王美卿任班主任,给予业务上的具体辅导。1996年,我们又提出“分类指导、分层提高、分步达标”的思路,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型为4年教龄以下的新教师,主要通过个别指导,随堂听课,每学期一堂汇报课等形式,促使他们在短期内教学基本功过关。第二类是参加市级评优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以下的教师,通过每人在固定时间(每周三)挂牌上课的形式,争取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成为校级“教坛新秀”、
为了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我们根据学校的电教优势,制订《电教职技达标考核条例》,定期组织讲座、辅导和培训,定期组织考核,使每个教师能达到“七会”(会使用投影仪、收录机、放像机、会制作灯片、会微机操作、会使用闭路电视、会使用语音室设备)。
在抓好达标工作后,我们鼓励教师形成教学专长。学校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教师书法培训班,每周二下午课后活动;举行教师一技之长表演赛;组织朗诵、演讲比赛;开展书画比赛等。激发了教师形成专长的动机,提供了教 《寻找自己的位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8824.html
学校要“常规加特色”、教师要“达标加专长”、学生要“合格加特长”的三加思想是常熟市教委于1990年在全省率先提出的,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三加”思路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形成特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一、常规加特色建设。
常规是基础,特色是发展。已经形成的特色,反过来又能成为高起点的常规,如此不断循环,学校才能逐步攀登新的高峰。几年来,我校坚持把常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请假制度》《学校会议制度》《课堂教学常规的规定》《“五认真”评优制度》等。狠抓各科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科研管理等。管理中重过程、重平时,充分发挥各教研组的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各组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我校的语文、数学、电教、自然等教研组都被评为常熟市的先进教研组。
另外,我校在管理中着力理顺各层人员的工作关系,努力完善各室(自然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陈列室、劳技作品展览室、校史展览室)的建设与管理。既使大家明确职责、大胆工作,又能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几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常规管理一等奖,常熟市校园管理、德育工作、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常熟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过硬的常规管理,使师生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保证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持了在当地的领先地位。
在抓好常规的同时,我校多年来已形成电化教育、劳动教育两大办学特色。
早在1978年,我校就开始把电教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探索。马友檀老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一架双镜头幻灯机,王美卿老师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在长期实践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校在加强电教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踏上了教育科研之路。从1986年开始,我们每年举行一次电教研讨会,除本市学校外,还有苏州、昆山、无锡、上海等临近县市的兄弟学校参加。1987年,我校又承担了省电教馆、苏州市电教馆下达的课题《电教在小学课堂同步教学中的作用》《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实验于翌年八月顺利完成,实验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我校将录音应用于学生作业,在语文、数学教学中指导完成有声作业,论文也刊于《上海教育科研》。我校还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提供了三节电教课实录。教育科研使我校的电化教学搞得生机勃勃,至今我校在省级以上发表电教论文200多篇,学校在1992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电教示范学校”。
近年来,我校又加快了电教的特色建设,1994年,我校重建了电化教学楼,形成了两个可上观摩课的电化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各一个,一个设备现代化的演播厅,开通了全校闭路电视。同时进一步重视电教软件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开始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1996年,我校申报并接受了全国电教实验学校的验收。电教已成为我校不断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一个窗口。
1990年,我校又把劳动教育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以此为突破口,加强素质教育。我们根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订了《劳动教育纲要》,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了下列劳动课:纸工、泥工、传统工艺、烹饪、电工、金工和缝纫等,并编出系列教材16册。随后通过“内驯、“外聘”、“脱产培训”等方法较快地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劳动课教师队伍,并建成了装备较全的劳动课专用教室,包括缝纫室、钳工室美工室、电工室、传统工艺室、烹饪室等,按照自我服务、家务、社会公益三块劳动教育的要求,建立了18个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
为提高劳动课教学质量,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并把其流程图及详细说明印在劳动课专用备课本上,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学生人手一张《劳动联系卡》,它是家庭、学校全面了解孩子劳动情况的渠道,更是孩子劳动成绩的重要依据。我校还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制订了一套周密可行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学生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的科学评估。评估中遵循教育性、实践性、可行性等原则,方法上采用平时分散考核与期末集中评价相结合、学校考核与家庭评议相结合、验收性考核与每年固定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1994年,我校成为“中德合作苏州劳技师资培训中心”项目试点学校,进行“家政与生活技艺”的课题研究,使我校的劳动教育更上一个台阶。1995年,江苏省电教馆受国家教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拍摄了反映石梅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工作的电视教学片《盛开的劳动教育之花》,用于培训全国边远地区的小学校长。我校有关劳动教育的论文、总结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并在全国和国际会议交流。劳动教育正日益成为我校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达标加专长培师。
学校要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我们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达标培养,主要抓了两个方面:
1.抓思想素质达标。
政治思想上,我校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教师的头脑,坚持政治学习,树立正气,消除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对教师的影响和侵蚀,使教师自觉把自己的岗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明确自己在“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战略中的地位和任务。职业道德上,我们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的钱物。几年来,我们结合学习本校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模王美卿的先进事迹,深入开展“石梅风苑”十讲活动,即讲思想、讲团结、讲纪律、讲科学、讲朴素、讲奉献、讲严谨、讲创新、讲身教、讲效益。全校教师热爱事业,为人师表,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2.抓业务素质达标。
我校小学部52名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有35名,占专任教师67.3%,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8名,占专任教师的34.6%。教师的总体素质较高,但我们仍不放松,从1995年启动“青蓝工程”,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组成一个培训班,由特级教师王美卿任班主任,给予业务上的具体辅导。1996年,我们又提出“分类指导、分层提高、分步达标”的思路,将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型为4年教龄以下的新教师,主要通过个别指导,随堂听课,每学期一堂汇报课等形式,促使他们在短期内教学基本功过关。第二类是参加市级评优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以下的教师,通过每人在固定时间(每周三)挂牌上课的形式,争取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成为校级“教坛新秀”、
市级“教学能手”。第三类是已经在市级评优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或已经成为市级学科教改带头人的教师,通过对内上示范课,对外借班上课,参加市级高级研修班等形式,成为某一学科的教学骨干,争取成为市级以上学科教改带头人,成为名教师。为保持教师稳定的上进心,我们对上述三类教师分别设立了“荷花奖”(劝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意)、“梅花奖”(代表石梅水平)、“红枫奖”(红枫为常熟市树,代表市级水平)。这一措施使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目前我校青年教师中有市级学科教改带头人3名,市级“教坛新秀”6名,市级教学能手4名。
为了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我们根据学校的电教优势,制订《电教职技达标考核条例》,定期组织讲座、辅导和培训,定期组织考核,使每个教师能达到“七会”(会使用投影仪、收录机、放像机、会制作灯片、会微机操作、会使用闭路电视、会使用语音室设备)。
在抓好达标工作后,我们鼓励教师形成教学专长。学校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教师书法培训班,每周二下午课后活动;举行教师一技之长表演赛;组织朗诵、演讲比赛;开展书画比赛等。激发了教师形成专长的动机,提供了教 《寻找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