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活: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作者]  陈明华/朱建华

[内容]

 

            一

    课堂教学境界的课题是教学艺术范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潜在课程的重要内容,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境界是对课堂教学情境和效果的描述。它是以教的境界为起点,以学的境界为结果的统一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创造者和始发者,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呼应程度是其标志。教学境界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其中以“热情活泼型”和“冷漠沉闷型”两种较为典型。在教学流程中,凡是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境界,学生就会产生轻松、愉悦、喜好等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学生则会产生焦躁、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绪体验。显然,教师把课教活,学生把语文学活的“热情活泼型”应是语文教师矢志追求的至上境界。诚如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课程·教材·教法》91年第10期)。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85年版)。“活”是语文课堂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不同的教的境界产生不同的学的境界。从目前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大多数课堂仍是“春风不度”:有的教师仍恪遵“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取分数”的功利观,行为短视,以“背书”和“念课”的记问之学为特征;有的教师死抱住“练为主线”的信条,把活生生的课文“放血剔肉”,幻变成一个个知识点,把课堂演变成拆拼知识点的“游戏台”;有的教师由越俎代庖式的“满堂灌”变成花拳绣腿式的“满堂问”,仅得活之皮毛……这样教的境界,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呼应程度或则死气沉沉,或则表面上轰轰烈烈,最终必然导致学生厌恶语文的情绪体验,产生学得死或不爱学的结果。

 

;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呢?我们认为本乎吕叔湘语文教育的“活”字思想,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的艺术化,实为语文教学的“执牛耳”之举。

            二

    考析“活”的教学境界,它往往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乐趣是活的前提。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瀚海里遨游;乐又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还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学生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所做的事乐意为之,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不乐意为之,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亦是如此。古代的孔子是非常主张激发学生“乐学”的,他曾自我评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这充分说明贯穿在孔子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是无穷的乐趣。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教学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那么如何做到乐呢?一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唤起学生学好语文的原动力;二是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进取精神,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驰骋于课堂这个“舞台”上,积极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三是根据学生实际,努力挖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潜质,提高并创设条件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用武之地”,真正体味到学有所得的快感;四是善于运用教师自身的感召力,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与学生同堂作文等。

    2.情趣是活的关键。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活动无非是丰富学生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社会心理学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我们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青年学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从来就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所以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角度讲,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情像磁石吸针般地吸引学生“忘我的投入”,使其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事实上,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如果教师情趣盎然,“未成曲调先有情”,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产生微妙的情感效应。如果教师课堂上纯然客观,不动声色,始终是一种“太上忘情”般地“背书”、“念课”的“零度风格”,必不能构筑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挚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搭准他们的脉搏,知晓他们学习语文的甘苦,以一位“谦谦君子”的身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师生毫无心理距离,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师生共同观照与议论某一问题,使得学生的情趣在被激活时产生认同效应,而且教师总比学生成熟,具有理性,处于主导地位,在整合课堂教学境界中释放出最大的情感能量,这一点始终占据着学生的意识表层,能产生尊从的教育效应。

    3.美趣是活的升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如一首

清新的诗,一曲优美的乐章,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长期以来,学生不爱学语文,甚至不愿学语文,尽管教师费力颇多,但收效甚微。个中因素很多,而毁弃美的教育,无视教学过程的审美性是重要原因之一。挽救颓势,让课堂成为缤纷多彩的美的立体空间是很重要的。教育美学认为,教师应该按照美的规律,依靠美的魅力去陶养、吸引乃至解放学生主体。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学生期望教学流程处于活的状态,课堂中应时时有新鲜的音美、色美、情美的涌现。就教材而言,中学语文教材里遴选了大量文质兼美、底蕴富赡的作品,其“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同声,皆快于耳”。就作家而言,有为国举行惊天地、泣鬼神的“尸谏”的屈原,有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有“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其闪光点,足可陶情怡性,塑造学生健美的人生。就教师而言,必须深入挖掘和灵活多变地传播教材的真善美,召唤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完善。在课堂上,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一切都充满美感,学生听课能生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神美愉悦。再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创造条件,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感受教材美,自我开采美的矿藏,有如在深幽的境界呼吸醇醇清风,充分有效地解放、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总之,要让学生在课堂这个既狭小又广阔的美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发现美、追求美,塑造美的人生。

    4.知趣是活的保证。任何艺术门类都有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而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首要特征是以认知价值为最大追求目标的。它要求以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多的有效知识,这就要求教学境界必须具备知趣的特征。从学习心理看,青年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无论是赢得同龄人尊重的需要,还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和前途,他们都非常希望多学一点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创造认知的课堂教学境界时,要筛选有价值的知识,确定有效知识量,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陌生感”。如高中第五册诗歌单元,可用一根“悲剧”的线索贯穿其中,《诗经》两首包含了古代人民被剥削的悲剧,《涉江》是屈原壮志难酬的悲剧,《

《活: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887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