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实践是音乐课堂的灵魂
音乐实践是音乐课堂的灵魂
作者/ 周世雨
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其表现领域更体现出一种技能性特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哪一项也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操作。笔者认为音乐课除了单纯的教唱和欣赏之外,还得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音乐创造。
一、从音乐教育的价值中找问题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亲切。教师可能太专注于书上知识性的东西。上课时总是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而且没有注意到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与交流,这可能就是在音乐课堂上为什么会变成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且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的原因吧!不能说全部音乐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几首歌,懂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能。虽然说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包含这些内容,但如果仅仅只是这些的话,那么目的就显得太苍白了,从音乐教育的价值中我们就可以知道音乐教育的目的远不止这些。
美国《艺术教育家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了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做了精辟的概括: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实践活动是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音乐实践活动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音乐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音乐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音乐指导。教师在音乐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要做到以上目的,首先得从音乐实践出发。因为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能重在“师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以至于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听众。音乐课应该是一种气氛活跃的学科,如果教师能够放下架子,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平等,在课堂上与学生多沟通,进行互动,多给他们一些音乐实践的机会,那么就势必增添了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合作、思考中学,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如湘教版高中音乐《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在乐器家族中寻找你的朋友》中的第二节课“笛子”,本单元的宗旨是由竹笛的欣赏和认识过渡到对中国民族乐队的认识,最后升华到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这节课属于演奏模块的内容,演奏模块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得以亲身参与演奏,直接地体验音乐,使学生能亲自去创作音乐的美,使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得提高。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名家名曲欣赏导入、竹笛学习,学生分组练习三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在课堂中设计了分组练习、模仿练习、音乐片段齐奏练习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学生吹奏比赛活动,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学生分组练习部分,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竹笛的兴趣。可见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课堂上非常之重要,所以作为音乐教育者的我们一定得重视音乐实践这个环节。学生是受教育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音乐知识传授,还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及音乐能力的培养,都必需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亲身参与大量练习和实践活动。给学生表现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此我们还得注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得鼓励学生的想象、创新精神。
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是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主体活动的潜在功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锤炼音乐思维能力,提高审美素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须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由空间。研究证明,学生受到的限制越少,体验的自由度越大,活动的自主性越强,其创造性发挥得越好。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参与快乐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沈建军在他的《音乐与超常规思维》一书中讲述对某个班的同学做一游戏:书上有三只鸟,一个顽童拿起气枪对准其中一只射击,噗的一声之后,请问树上还有几只鸟?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当场 《音乐实践是音乐课堂的灵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8887.html
作者/ 周世雨
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其表现领域更体现出一种技能性特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哪一项也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操作。笔者认为音乐课除了单纯的教唱和欣赏之外,还得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音乐创造。
一、从音乐教育的价值中找问题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亲切。教师可能太专注于书上知识性的东西。上课时总是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而且没有注意到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与交流,这可能就是在音乐课堂上为什么会变成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且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的原因吧!不能说全部音乐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几首歌,懂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能。虽然说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包含这些内容,但如果仅仅只是这些的话,那么目的就显得太苍白了,从音乐教育的价值中我们就可以知道音乐教育的目的远不止这些。
美国《艺术教育家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了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做了精辟的概括: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实践活动是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音乐实践活动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音乐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音乐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音乐指导。教师在音乐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要做到以上目的,首先得从音乐实践出发。因为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能重在“师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以至于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听众。音乐课应该是一种气氛活跃的学科,如果教师能够放下架子,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平等,在课堂上与学生多沟通,进行互动,多给他们一些音乐实践的机会,那么就势必增添了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合作、思考中学,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如湘教版高中音乐《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在乐器家族中寻找你的朋友》中的第二节课“笛子”,本单元的宗旨是由竹笛的欣赏和认识过渡到对中国民族乐队的认识,最后升华到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这节课属于演奏模块的内容,演奏模块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得以亲身参与演奏,直接地体验音乐,使学生能亲自去创作音乐的美,使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得提高。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名家名曲欣赏导入、竹笛学习,学生分组练习三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在课堂中设计了分组练习、模仿练习、音乐片段齐奏练习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学生吹奏比赛活动,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学生分组练习部分,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竹笛的兴趣。可见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课堂上非常之重要,所以作为音乐教育者的我们一定得重视音乐实践这个环节。学生是受教育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音乐知识传授,还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及音乐能力的培养,都必需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亲身参与大量练习和实践活动。给学生表现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此我们还得注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得鼓励学生的想象、创新精神。
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是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主体活动的潜在功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锤炼音乐思维能力,提高审美素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须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由空间。研究证明,学生受到的限制越少,体验的自由度越大,活动的自主性越强,其创造性发挥得越好。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参与快乐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沈建军在他的《音乐与超常规思维》一书中讲述对某个班的同学做一游戏:书上有三只鸟,一个顽童拿起气枪对准其中一只射击,噗的一声之后,请问树上还有几只鸟?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当场 《音乐实践是音乐课堂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