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引进与借鉴
谈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引进与借鉴
文/熊承敏
摘 要:国外现代音乐教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确定追求目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主动探索,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这一新的教育思想突破了旧的教学模式,摆脱了课堂中教师的支配地位,它是教育的革命,是音乐教学法新的腾飞。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法;引进;借鉴
音乐,充满了创造性,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敏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大大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对音乐的教学作用已不能简单地视作一门技巧或作为陶冶性情、调节大脑的高级娱乐,它还有开发智力、培养品德、锻炼意志的作用,它是培养人才的特殊手段。
美国在1965年提出了“综合音感”教学,相继又产生了“发掘创造力”的教学法,它导致了美国涌现出大批创造型人才,使得美国在尖端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内突飞猛进。
20世纪德国伟大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早在20年代就探索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教育。他强调将人的本能发挥出来(要儿童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音乐教学中即兴演唱演奏,这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做音乐家,但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儿童都是有音乐感的,所以要一视同仁地去教育),这与过去我们视音乐教学是一种专业艺术的训练有本质的区别。奥尔夫有教无类的观点,对改变、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实在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他创编的大量教材中独特的节奏训练、五声音乐以及丰富的打击乐器,更适合借鉴到我们教学中来。
在东方,日本著名的“铃木教学法”已风靡全球。它十分注重“才能教学”,即人才的造就是环境的作用。其教学也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目的,而是美化儿童的心灵,使儿童成为早慧的天才。多年过去了,现在日本的儿童,从三四岁起就以音乐之父巴赫和音乐神童莫扎特的音乐来培养他们的敏锐感觉和高尚思想。日本全国已有两多万儿童接受了这种训练,日本出现的奇迹,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极大的兴趣。
分析以上三种教法和众多的体素流派,不难看出其教育思想都在于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掘创造力为出发点,而新颖独特的教法使人们完全改变了音乐教学的传统观念,音乐教育不可估量的作用被人们所认识。现代音乐教学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自由天地去充分地扩散思维,泛化知识,使学生自然地运用联想、演绎、归纳、比较、反证、推理甚至幻想等方法通过求异和横向思维方式求得答案,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升华到创造性应用水平上,形成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局面。
笔者听到部分教师对新的思潮和教法能否为我所取、为我所用感到怀疑。我感到以下两种倾向都是不对的:(1)对现代教学思想和方法缺乏了解,盲目照搬。(2)对新事物缺乏敏感,还墨守成规。因此,个别学校音乐课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而且音乐美感也在学生心灵里逐渐消失,随着年龄的增大也就和音乐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数学标准是,学生安分守己、认真听讲,教学进度似乎超前,即定认为优质课,殊不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想象已关进了教师的备课夹。学生按教师既定目标“奋力拼搏”,显然,学生只不过是一群“知识的拥有者”,永远不会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所以,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不负责任、盲目自由的改革是会带来混乱和失败的,顽固守旧的所谓负责也是错误的,而既有自由又有责任的改革才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真谛。
音乐教学改革要从根本上,多层次地、联系贯通地改,如果仅仅从儿童教学上单层次地进行,而忽视用新的思想、方法内容去培养师资,那将导致培养的教师在现代教学中失去创造性导演的资格,教育改革难以奏效。
通过实验探索我感到,普通音乐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是过渡性的借鉴。如,对美国“综合音感”思想的提炼和认识能在教学中出现“质”变,而逐渐形成真正创造性的课。过去,传统数学音高是用符号表示,而孩子却用一辆汽车上插着一面红旗来解释音乐:地是3,车是5,红旗是6。车开了,轮子在地上滚啊滚,就唱成咪梭,咪梭,啦……4岁的孩子能作曲,且用的是这么特殊的符号,这是孩子自己发现的真理。同时“综合音感”科学精辟的教学环节和系统循环上升的周期性,也给了教师广阔自由的思维天地。
在具体教材借鉴引用上,我们认为,奥尔夫教材其水平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如何巧借妙用是改进和突破目前大纲的极好途径。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试验将奥尔夫节奏训练渗进视唱练耳课,用立体声势训练方法(即口唱旋律,用脚、拍腿、拍掌、捻指击出伴奏节奏),不仅解决内心拍感和节奏,而且把音乐“活脱”地表现出来。此外,乐器引入课堂是奥尔夫教材精致独特之优势,如何变成“中国式”的奥尔夫教材是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教学手段上,“铃木教学法”环境之说明及心理教学极有参考价值。我觉得人的思想情感像一条意识的河流,川流不息,如果你能制造一种优美的音乐心境、气氛和环境,学生的美感起点就高,稍有美的东西即可引起其情感的激动。这样就提供了灵感出现的心理空间,更促进了创造力的放射性。
21世纪是人类智慧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为迎接新挑战必然要进行教育改革。我们要更快、更多地接受新思想、新信息,学习探索、分析研究,敏锐、理智地引进借鉴是形成我们自己本民族、本地区新教学法的必由之路。相信已跨越了第一步的教师,必然会踏上一条新的音乐教学的坦途。
(作者单位 湖北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学院) 《谈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引进与借鉴》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118.html
文/熊承敏
摘 要:国外现代音乐教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确定追求目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主动探索,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这一新的教育思想突破了旧的教学模式,摆脱了课堂中教师的支配地位,它是教育的革命,是音乐教学法新的腾飞。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法;引进;借鉴
音乐,充满了创造性,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敏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大大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对音乐的教学作用已不能简单地视作一门技巧或作为陶冶性情、调节大脑的高级娱乐,它还有开发智力、培养品德、锻炼意志的作用,它是培养人才的特殊手段。
美国在1965年提出了“综合音感”教学,相继又产生了“发掘创造力”的教学法,它导致了美国涌现出大批创造型人才,使得美国在尖端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内突飞猛进。
20世纪德国伟大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早在20年代就探索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教育。他强调将人的本能发挥出来(要儿童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音乐教学中即兴演唱演奏,这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做音乐家,但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儿童都是有音乐感的,所以要一视同仁地去教育),这与过去我们视音乐教学是一种专业艺术的训练有本质的区别。奥尔夫有教无类的观点,对改变、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实在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他创编的大量教材中独特的节奏训练、五声音乐以及丰富的打击乐器,更适合借鉴到我们教学中来。
在东方,日本著名的“铃木教学法”已风靡全球。它十分注重“才能教学”,即人才的造就是环境的作用。其教学也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目的,而是美化儿童的心灵,使儿童成为早慧的天才。多年过去了,现在日本的儿童,从三四岁起就以音乐之父巴赫和音乐神童莫扎特的音乐来培养他们的敏锐感觉和高尚思想。日本全国已有两多万儿童接受了这种训练,日本出现的奇迹,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极大的兴趣。
分析以上三种教法和众多的体素流派,不难看出其教育思想都在于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掘创造力为出发点,而新颖独特的教法使人们完全改变了音乐教学的传统观念,音乐教育不可估量的作用被人们所认识。现代音乐教学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自由天地去充分地扩散思维,泛化知识,使学生自然地运用联想、演绎、归纳、比较、反证、推理甚至幻想等方法通过求异和横向思维方式求得答案,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升华到创造性应用水平上,形成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局面。
笔者听到部分教师对新的思潮和教法能否为我所取、为我所用感到怀疑。我感到以下两种倾向都是不对的:(1)对现代教学思想和方法缺乏了解,盲目照搬。(2)对新事物缺乏敏感,还墨守成规。因此,个别学校音乐课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而且音乐美感也在学生心灵里逐渐消失,随着年龄的增大也就和音乐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数学标准是,学生安分守己、认真听讲,教学进度似乎超前,即定认为优质课,殊不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想象已关进了教师的备课夹。学生按教师既定目标“奋力拼搏”,显然,学生只不过是一群“知识的拥有者”,永远不会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所以,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不负责任、盲目自由的改革是会带来混乱和失败的,顽固守旧的所谓负责也是错误的,而既有自由又有责任的改革才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真谛。
音乐教学改革要从根本上,多层次地、联系贯通地改,如果仅仅从儿童教学上单层次地进行,而忽视用新的思想、方法内容去培养师资,那将导致培养的教师在现代教学中失去创造性导演的资格,教育改革难以奏效。
通过实验探索我感到,普通音乐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是过渡性的借鉴。如,对美国“综合音感”思想的提炼和认识能在教学中出现“质”变,而逐渐形成真正创造性的课。过去,传统数学音高是用符号表示,而孩子却用一辆汽车上插着一面红旗来解释音乐:地是3,车是5,红旗是6。车开了,轮子在地上滚啊滚,就唱成咪梭,咪梭,啦……4岁的孩子能作曲,且用的是这么特殊的符号,这是孩子自己发现的真理。同时“综合音感”科学精辟的教学环节和系统循环上升的周期性,也给了教师广阔自由的思维天地。
在具体教材借鉴引用上,我们认为,奥尔夫教材其水平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如何巧借妙用是改进和突破目前大纲的极好途径。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试验将奥尔夫节奏训练渗进视唱练耳课,用立体声势训练方法(即口唱旋律,用脚、拍腿、拍掌、捻指击出伴奏节奏),不仅解决内心拍感和节奏,而且把音乐“活脱”地表现出来。此外,乐器引入课堂是奥尔夫教材精致独特之优势,如何变成“中国式”的奥尔夫教材是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教学手段上,“铃木教学法”环境之说明及心理教学极有参考价值。我觉得人的思想情感像一条意识的河流,川流不息,如果你能制造一种优美的音乐心境、气氛和环境,学生的美感起点就高,稍有美的东西即可引起其情感的激动。这样就提供了灵感出现的心理空间,更促进了创造力的放射性。
21世纪是人类智慧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为迎接新挑战必然要进行教育改革。我们要更快、更多地接受新思想、新信息,学习探索、分析研究,敏锐、理智地引进借鉴是形成我们自己本民族、本地区新教学法的必由之路。相信已跨越了第一步的教师,必然会踏上一条新的音乐教学的坦途。
(作者单位 湖北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学院) 《谈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引进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