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王光辉
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 新密 452370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反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于中学地理教育中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性活动中特有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创新能力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青少年学生善于模仿和学习,常常以最尊敬、敬佩的人为榜样。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有机地介绍一些地理科学家立志创造,从事创造活动,取得科学成就的感人事迹,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借助学科规律的揭示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从幼年起,学生们就怀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总想解开这一个个谜。我们就可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去创新。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们提倡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应该从培养质疑能力开始。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大胆质疑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
我认为学生咨询老师的形式是培养质疑品质的良方。学生咨询老师,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问,学生答”的习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老师质疑。教学中,我把学生的质疑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课前,讲课过程中,或讲完课后,我都鼓励学生质疑,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畅叙己见。(地理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同时,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对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列举课本、参考书中的缺点,进行批判;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各抒己见,陈述矛盾,揭露弊病;组织学生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学生经常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也使其说话能力得到提高,胆量得到锻炼,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训练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1.训练学生善于反向思考。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反向思考”的奇才,许多科学发明、发现都得益于反向思考,反向思考——“逆向思维”充分展现了人的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能力,更要注重训练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逆向思维能力。如应用“试错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正误探索缘由。如针对有关问题训练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反向思考:讲寒潮、台风、火山爆发是自然灾害时,就可发问它们对人类是否有有利的一面呢?人类能否利用自然灾害呢?
2.以探讨“扩散性问题”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扩散思维、多向思维等)。发散思维能就某一事物寻求出众多设想和方案,因此发散思维在创造思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创造学家甚至认为,人与人之间创造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发散思维水平的高低。我认为在备课时,针对一些知识点设计“扩散性问题”,在课堂上以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其发散思维,诱发其创新潜能。例如:在学习有关环境问题时,设计如下几个“扩散性问题”:人类破坏森林,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近年来,根据若干科学家的测算,现在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这种趋向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呢?怎样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思路,先不考虑想出来的合不合实际,可不可行。只有这样,思维才可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散,许多暂时不为人理解的有价值的智慧的火花,才不致被湮灭。
3.启迪学生假想,发展其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有关问题启迪学生假想。假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方式,它可以冲破人们的习惯思维,打破常规,摆脱守旧的思维习惯,开拓创新的设想。
总之,新课改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多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地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追踪观察、了解,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自己的看法,动手写一写小论文。这是一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好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192.html
王光辉
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 新密 452370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反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于中学地理教育中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性活动中特有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创新能力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青少年学生善于模仿和学习,常常以最尊敬、敬佩的人为榜样。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有机地介绍一些地理科学家立志创造,从事创造活动,取得科学成就的感人事迹,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借助学科规律的揭示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从幼年起,学生们就怀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总想解开这一个个谜。我们就可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去创新。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们提倡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应该从培养质疑能力开始。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大胆质疑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
我认为学生咨询老师的形式是培养质疑品质的良方。学生咨询老师,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问,学生答”的习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老师质疑。教学中,我把学生的质疑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课前,讲课过程中,或讲完课后,我都鼓励学生质疑,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畅叙己见。(地理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同时,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对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列举课本、参考书中的缺点,进行批判;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各抒己见,陈述矛盾,揭露弊病;组织学生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学生经常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也使其说话能力得到提高,胆量得到锻炼,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训练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1.训练学生善于反向思考。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反向思考”的奇才,许多科学发明、发现都得益于反向思考,反向思考——“逆向思维”充分展现了人的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能力,更要注重训练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逆向思维能力。如应用“试错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正误探索缘由。如针对有关问题训练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反向思考:讲寒潮、台风、火山爆发是自然灾害时,就可发问它们对人类是否有有利的一面呢?人类能否利用自然灾害呢?
2.以探讨“扩散性问题”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扩散思维、多向思维等)。发散思维能就某一事物寻求出众多设想和方案,因此发散思维在创造思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创造学家甚至认为,人与人之间创造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发散思维水平的高低。我认为在备课时,针对一些知识点设计“扩散性问题”,在课堂上以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其发散思维,诱发其创新潜能。例如:在学习有关环境问题时,设计如下几个“扩散性问题”:人类破坏森林,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近年来,根据若干科学家的测算,现在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这种趋向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呢?怎样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思路,先不考虑想出来的合不合实际,可不可行。只有这样,思维才可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散,许多暂时不为人理解的有价值的智慧的火花,才不致被湮灭。
3.启迪学生假想,发展其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有关问题启迪学生假想。假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方式,它可以冲破人们的习惯思维,打破常规,摆脱守旧的思维习惯,开拓创新的设想。
总之,新课改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多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地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追踪观察、了解,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自己的看法,动手写一写小论文。这是一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好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