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刘瑜
刘瑜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这些年长期在国外,对西方社会了解很深,亲身体会到中国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自由生活的模样。知识分子终极追求的东西忽然变成了现实,在外人看来无异于进了人间天堂。可是,她却说“人一辈子的奋斗,不就是为了挣脱这丧心病狂的自由”!(fanwen.oyaya.net)由邻居史蒂夫,这个自由自在的老光棍暮年凄惨的生活,她想到了人生还是应该被需要。她推崇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她甚至希望自己是个收银员,或者清洁工,不被理想剥削,不被思想压榨,不被自由的虚无压迫。尽管有时候,她对别人不得不过一种摩肩接踵的生活深感同情,可是自从成了学术上的“孤魂野鬼”,得到了一些人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方式,找别人吃一餐饭都要在心理上翻山越岭以后,她发现原来让她觉得不自由、让人烦躁的,会防止人抑郁,于是她嫉妒生活忙忙碌碌的人,怀念起做集体早操的日子。
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无论如何自由,如果生活稀薄,缺乏意义,人生又有何乐趣!
刘瑜的孤独来自文化隔阂。和许多留学生一样,她并没有彻底融入西方社会。这种文化乡愁让她的文章处处显现孤独的况味。同时,她的身边似乎也没有什么亲人、朋友,于是漫无边际的孤独时时包围着她。刘瑜的孤独还在于青春的流逝,无以面对。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中,她对孤独有刻骨铭心的描述?她说,年少的时候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后,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孤独具有一种累加效应,担心老一个人待着,会不会越来越傻。但现在,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对人生需要彻底的绝望,让你认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至此,刘瑜把孤独升华了。每一个人,都可以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寻找你自己心灵深处的他,一起出发旅行。
刘瑜给爱情这部分文章取了个很灰色的题目——“论爱情之不可能”。我以为,刘瑜写得最漂亮的文字是论述爱情的。读完她的这部分文章,情不自禁会拿来和张爱玲的文章比较,拿她和张爱玲的情感生活比较。张爱玲笔下男女的爱情总是太清醒、太现实,有太多的算计,让人对爱情不敢抱幻想,真正的爱情总应该有几分糊涂的。上帝真的不公平,给了刘瑜如此聪明的头脑、美丽的情思,却没有给她一份回肠荡气的爱情。张爱玲比她幸运,至少她轰轰烈烈地爱过,与才子胡兰成两情相悦过,哪怕花心的胡兰成最终抛弃了她,多年以后仍可以拿这段感情回想咀嚼。林徽因有太多值得同味的感情,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任何一个男人都能当得起林才女的感情。李清照呢,和赵明诚的那段婚姻,谁说他俩不是神眷仙侣?乔治·桑有天才钢琴家肖邦。才女总是对爱情有很高的期望。常会想,刘瑜这样的才女,应该有怎样的男人相配?他应该有优雅的情怀,出众的相貌,独特的气质,你一眼就能认识他在人群之中的与众不同,可是在刘瑜笔下,那些在她的生活中进进出出的男人就是一些可以到中国城背米、扛煤气的角色,得不到满足的爱情,散发一股幽怨之气?刘瑜对爱情的失望悲观来自于她对爱情执着的渴望。《Hello,stanger》,我们读懂一个妙龄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已经太晚》,让我们体会到青春无法拥有真正爱情的苍凉——“我突然意识到,这辈子可能都穿不上婚纱了,就是穿上,也未必有那样甜蜜的笑,就是有这样甜美的笑,也太晚了。15岁的时候再得到那个5岁时候热爱的布娃娃,65岁的时候终于有钱买25岁时热爱的那条裙子,又有什么意义”。刘瑜所有对爱情绝望的文字,我读出的都是对爱情的渴望。
世上的爱情,轰轰烈烈地开始,灰头土脸地结束,似乎已成定律。那些善始善终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稀缺。
读点刘瑜的文章吧,立马会让你觉得所有的生活都充满意义。更妙的是,她的一篇文章会激起你写五篇八篇文章的冲动,如果你是个热爱文字的人的话。你会不自觉地想,有这样的人存在,世界多么美好。你能想象的,你不能想象的,都会迸发出意义 《悦读刘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196.html
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无论如何自由,如果生活稀薄,缺乏意义,人生又有何乐趣!
刘瑜的孤独来自文化隔阂。和许多留学生一样,她并没有彻底融入西方社会。这种文化乡愁让她的文章处处显现孤独的况味。同时,她的身边似乎也没有什么亲人、朋友,于是漫无边际的孤独时时包围着她。刘瑜的孤独还在于青春的流逝,无以面对。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中,她对孤独有刻骨铭心的描述?她说,年少的时候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后,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孤独具有一种累加效应,担心老一个人待着,会不会越来越傻。但现在,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对人生需要彻底的绝望,让你认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至此,刘瑜把孤独升华了。每一个人,都可以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寻找你自己心灵深处的他,一起出发旅行。
刘瑜给爱情这部分文章取了个很灰色的题目——“论爱情之不可能”。我以为,刘瑜写得最漂亮的文字是论述爱情的。读完她的这部分文章,情不自禁会拿来和张爱玲的文章比较,拿她和张爱玲的情感生活比较。张爱玲笔下男女的爱情总是太清醒、太现实,有太多的算计,让人对爱情不敢抱幻想,真正的爱情总应该有几分糊涂的。上帝真的不公平,给了刘瑜如此聪明的头脑、美丽的情思,却没有给她一份回肠荡气的爱情。张爱玲比她幸运,至少她轰轰烈烈地爱过,与才子胡兰成两情相悦过,哪怕花心的胡兰成最终抛弃了她,多年以后仍可以拿这段感情回想咀嚼。林徽因有太多值得同味的感情,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任何一个男人都能当得起林才女的感情。李清照呢,和赵明诚的那段婚姻,谁说他俩不是神眷仙侣?乔治·桑有天才钢琴家肖邦。才女总是对爱情有很高的期望。常会想,刘瑜这样的才女,应该有怎样的男人相配?他应该有优雅的情怀,出众的相貌,独特的气质,你一眼就能认识他在人群之中的与众不同,可是在刘瑜笔下,那些在她的生活中进进出出的男人就是一些可以到中国城背米、扛煤气的角色,得不到满足的爱情,散发一股幽怨之气?刘瑜对爱情的失望悲观来自于她对爱情执着的渴望。《Hello,stanger》,我们读懂一个妙龄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已经太晚》,让我们体会到青春无法拥有真正爱情的苍凉——“我突然意识到,这辈子可能都穿不上婚纱了,就是穿上,也未必有那样甜蜜的笑,就是有这样甜美的笑,也太晚了。15岁的时候再得到那个5岁时候热爱的布娃娃,65岁的时候终于有钱买25岁时热爱的那条裙子,又有什么意义”。刘瑜所有对爱情绝望的文字,我读出的都是对爱情的渴望。
世上的爱情,轰轰烈烈地开始,灰头土脸地结束,似乎已成定律。那些善始善终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稀缺。
读点刘瑜的文章吧,立马会让你觉得所有的生活都充满意义。更妙的是,她的一篇文章会激起你写五篇八篇文章的冲动,如果你是个热爱文字的人的话。你会不自觉地想,有这样的人存在,世界多么美好。你能想象的,你不能想象的,都会迸发出意义 《悦读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