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心得体会
听“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心得体会
我于xx年xx月xx日参加了“预防职务犯罪”的讲座,通过听这次讲座,我受益菲浅,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产生的背景
《讲座》产生于我党反腐败斗争形势非常严峻的重要时期,也是产生于我党反腐败斗争战略的重大转折时期。改革开放后,由腐败所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我党对腐败的打击力度亦愈来愈大,但是难以最有效地遏制腐败特别是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猖獗活动。进入新世纪后,我党开始调整反腐败斗争的策略,将反腐败斗争从重打击惩治,调整到重教育预防上来;从治标调整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治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上来。并将预防腐败“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地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形势下,我省的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就应运而生了。
二、综合理解“讲座”的内容
讲座原则性回答了“为什么要将预防职务犯罪立法?”“什么是职务犯罪?”“预防职务犯罪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如何开展预防职务犯罪?”“预防职务犯罪的主体是什么?”等问题,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总纲。
1、确定了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是加强和规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公正、廉洁,依法履行职责。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
2、明确了预防工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预防工作。
3、明确了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则。内部预防、专门预防、社会预防相结合,指出了预防工作的方式,这种预防是内外结合、全民参与的大预防;教育、管理、监督相结合则明确了预防方法,突出了“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反腐败体系建设。所以“两个结合”的原则是方式方法的统一,是原则性规定与能动操作的统一。
4、明确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主体。《讲座》规定: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单位各负其责,检察机关指导、监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维护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工作、生产和经营秩序。这条规定明确了预防主体是单位、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结合中国共产党中央建立的反腐败机制,我对预防主体的认识是:
(1)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置于党委的领导下。在讲座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讲座》是党的意志上升到法律的反映。我党的反腐败领导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反腐败工作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置于党领导之下。
(2)从预防主体的地位看,各预防主体之间不存在领导被领导关系,结合 “预防职责”的内容分析,各预防主体应当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积极做好本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这就说明,各主体之间是相互联系、合作的,不具有从属性。
(3)从预防主体的任务性质看,大量的预防工作应是单位和社会各界来完成,他们是预防工作的先导和基础力量,而检察机关责任重大,是负责指导、监督预防工作的主体。但是,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提升位置,混淆职责,包办预防,从而削弱内部预防、专门预防和社会预防主体的预防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正确依法履行各主体预防职责
各主体预防职责是《讲座》硬性规定的,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可操作性。我的认识是:
1、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察、审计等执法部门也是单位主体。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督、审计部门既要履行单位预防的职责,又要负起指导监督或监督的预防职责。因此,其预防职责具有双重性。即既要履行好自身指导监督或监督的预防职责,更不能忽视本单位的反腐败斗争,忽视自身的腐败。
2、各单位预防职责在预防责任制的保障下,具有工作环节流程性,可操作性强。其流程顺序为:制定工作计划——措施——年度考核(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3、各单位预防职责的计划内容具有明确性、措施具有针对性、考核具有对象性、且具有工作的能动性。预防职责就告诉各单位应怎样去制订计划,怎样拟就措施。为了保证预防计划措施的落实,监督又具有双重性,即单位内部的年度考核和各执法执纪部门的指导、监督。
4、明确了司法、行政部门特别是检察部门的预防职责。《讲座》中考虑到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职能工作的特殊性,赋予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指导、监督权,这种指导监督权落实在五个方面,即指导监督各单位制定、落实工作计划;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建立联系协调制度;开展系统预防和专项预防;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结合检察职能检查预防工作。而对其它司法或行政执法单位只赋予其在职权范围内对各单位的监督职责。
《听“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心得体会》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21.html
我于xx年xx月xx日参加了“预防职务犯罪”的讲座,通过听这次讲座,我受益菲浅,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产生的背景
《讲座》产生于我党反腐败斗争形势非常严峻的重要时期,也是产生于我党反腐败斗争战略的重大转折时期。改革开放后,由腐败所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我党对腐败的打击力度亦愈来愈大,但是难以最有效地遏制腐败特别是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猖獗活动。进入新世纪后,我党开始调整反腐败斗争的策略,将反腐败斗争从重打击惩治,调整到重教育预防上来;从治标调整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治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上来。并将预防腐败“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地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形势下,我省的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就应运而生了。
二、综合理解“讲座”的内容
讲座原则性回答了“为什么要将预防职务犯罪立法?”“什么是职务犯罪?”“预防职务犯罪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如何开展预防职务犯罪?”“预防职务犯罪的主体是什么?”等问题,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总纲。
1、确定了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是加强和规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公正、廉洁,依法履行职责。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
2、明确了预防工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预防工作。
3、明确了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则。内部预防、专门预防、社会预防相结合,指出了预防工作的方式,这种预防是内外结合、全民参与的大预防;教育、管理、监督相结合则明确了预防方法,突出了“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反腐败体系建设。所以“两个结合”的原则是方式方法的统一,是原则性规定与能动操作的统一。
4、明确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主体。《讲座》规定: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单位各负其责,检察机关指导、监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维护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工作、生产和经营秩序。这条规定明确了预防主体是单位、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结合中国共产党中央建立的反腐败机制,我对预防主体的认识是:
(1)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置于党委的领导下。在讲座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讲座》是党的意志上升到法律的反映。我党的反腐败领导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反腐败工作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置于党领导之下。
(2)从预防主体的地位看,各预防主体之间不存在领导被领导关系,结合 “预防职责”的内容分析,各预防主体应当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积极做好本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这就说明,各主体之间是相互联系、合作的,不具有从属性。
(3)从预防主体的任务性质看,大量的预防工作应是单位和社会各界来完成,他们是预防工作的先导和基础力量,而检察机关责任重大,是负责指导、监督预防工作的主体。但是,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提升位置,混淆职责,包办预防,从而削弱内部预防、专门预防和社会预防主体的预防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正确依法履行各主体预防职责
各主体预防职责是《讲座》硬性规定的,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可操作性。我的认识是:
1、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察、审计等执法部门也是单位主体。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督、审计部门既要履行单位预防的职责,又要负起指导监督或监督的预防职责。因此,其预防职责具有双重性。即既要履行好自身指导监督或监督的预防职责,更不能忽视本单位的反腐败斗争,忽视自身的腐败。
2、各单位预防职责在预防责任制的保障下,具有工作环节流程性,可操作性强。其流程顺序为:制定工作计划——措施——年度考核(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3、各单位预防职责的计划内容具有明确性、措施具有针对性、考核具有对象性、且具有工作的能动性。预防职责就告诉各单位应怎样去制订计划,怎样拟就措施。为了保证预防计划措施的落实,监督又具有双重性,即单位内部的年度考核和各执法执纪部门的指导、监督。
4、明确了司法、行政部门特别是检察部门的预防职责。《讲座》中考虑到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职能工作的特殊性,赋予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指导、监督权,这种指导监督权落实在五个方面,即指导监督各单位制定、落实工作计划;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建立联系协调制度;开展系统预防和专项预防;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结合检察职能检查预防工作。而对其它司法或行政执法单位只赋予其在职权范围内对各单位的监督职责。
《听“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