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论创造与创造力开发


体形象的知觉保留在人脑的记忆中,就形成了关于事物形象的表象。由个别事物的表象上升为一般性表象,形成概念。这里的一般性表象,即是该概念在人脑中的意象。从感知到表象、意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不可超越的感性阶段。在感性认知基础上,借助于抽象概括,将对具体事物的感性的表象上升为意象,将记忆中的形象的表象作为思维材料,以联想和想象的形式对其进行再现、分解和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就是所谓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创造中有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形式是想象和联想。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人们凭借想象的作用,可以在头脑中“预见到”尚未产生的事物,可以进行各种文艺创作、技术革新、科学发明等创造性活动。联想作为一种形象思维方法,也是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联想能使得尚未认识的事物与已经认识了的事物相联系,从而借鉴已知事物的有关知识来认识未知的事物。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活动中,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有时表现为这样一种序列,即联想、类比、再造或创造性想象,最终建立起某种认识模型或发明新产品、新技术。
  尽管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都是人们从事创造发明的思维形式和方法,但是它们本身也离不开逻辑思维的辅助和准备。所以,逻辑思维和创造发明息息相关,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是难以获得创造成果的;完全脱离逻辑思维仅凭“灵感”或形象思维而获得科学发现或创造发明的情况更为罕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就思维的过程来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没有一种形象思维中无逻辑思维,也没有一种逻辑思维中无形象思维。人们的思维中常常是既有知觉、表象的参与,也有概念的参与。在思维过程中往往是用词语支配知觉和表象,同时又用知觉和表象来检验词语。总之,一切创造都离不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效应。
    (四)创造是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统一
  创造力研究中广为使用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智力结构的三维模式”中明确提出并予以界定的两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从多方面、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和常规的思维方式。求同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具有三个重要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显然,求异思维的这些特征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它在创造活动中往往使人们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创造性设想,在创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求同思维在创造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实际上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之间有着极密切的关联,创造过程是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整合过程,是两者高度协调的结果,是求异——求同——再求异——再求同循环往复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思维层层深入,副近目标,最终新的思维脱颖而出。所以说,创造力是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高度统一的产物。
    (五)创造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有机结合
  直觉思维是指人脑基于有限的数据和事实,调动一切已有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作出迅速的识别、敏税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的思维过程;直觉思维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就直接提出结论,它进行的模式是跳跃式的;在进行过程中,主体不能用言语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而分析思维则是指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通过逐步推理得到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方式;它进行的模式是阶梯式的,步骤明确,包含着一系列严密、连续的归纳或演绎过程;在其进行过程中,主体能充分地意识到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与运算,并能用言语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
  直觉思维有两种形式,即直觉判断和顿悟(或灵感)。直觉判断是一种自觉的思维形式,也可说是逻辑判断的一种超常形式。农夫识牛、骑手相马、大夫望色诊病等,都有直觉判断的因素在内。顿悟或灵感则表现为自觉思维过程的中断,是在主体苦苦思考某个问题而理不出头绪,一时间不知所措,将问题暂放一边时却突然开窍,使问题获得解决的超常思维形式。
  大量的事实表明,在创造活动中,直觉思维在确定研究方向、选择有前途的研究课题、识别有希望的线索、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工作的可能结果、提出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领悟机遇的价值、在缺乏可供推理的事实时决定行动方案、在未获得决定性佐证时提出对新发现的看法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分析思维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一是非逻辑性。直觉思维没有明确的逻辑规则,也不经过严密的推理,因而具有非逻辑性。二是直接性。直觉思维总是以跳跃的方式,径直指向最后结论,似乎不存在中间的推导过程。三是自动性。直觉思维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无需主体有意识地作出努力。四是快速性。由于直觉思维以直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或其判断过程之短,短得好似闪电;或其不用推理就可得出结论,因而具有快速的特点。五是个体性。直觉思维的主体对思维过程的各种运算、心理活动没有清晰的意识、无法向他人说明,带有很大的个体性。六是坚信感。直觉思维主体在主观上对结论(无论实际上正确与否)具有一种坚信感。七是或然性。由直觉思维得出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具有或然性,需要逻辑或实践加以检验。
  创造常常是在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密切配合、协同活动下进行的。一方面,是因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直觉思维是在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人们触类旁通,形成深邃的直觉。而绝大多数知识经验都是人们以前分析思维活动的结果,所以直觉思维是不可能脱离开分析思维的。直觉思维的运用,与人们对各种实践方法和分析思维方法的运用是否已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有关。当人们对分析思维方法的运用已十分娴熟时,遇到问题几乎无需再作有意识的选择,就能随机应变、自然而然地采用适宜的、省去许多中间环节、步骤而迅速地得出结论。直觉思维实际上是分析思维的高度压缩、简化、自动化或内化。因此,直觉思维虽然具有非逻辑性的特点,但在本质上却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形式。另一方面,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创造活动过程中,两种思维必须取长补短。创造就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有机结合、协同活动的结果。
    (六)创造是左脑和右脑两半球的沟通
  人脑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是高度分化的。左半球主要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言语回忆和时间感觉,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等功能;其操作是串行的、继时的信息处理,是收敛性的因果式的思考方式,循序渐进,合乎逻辑。而右半球则主要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视知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认识空间关系、识别几何图形、做梦、理解隐喻、发现隐蔽关系、模仿、音乐、节奏、舞蹈以及态度、情感等,具有非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等功能;其操作是并行的、空间的信息处理,是发散性的非因果式的思考方式。沟通两半球的机制则是胼胝体。胼胝体是由两亿条左右神经组成的“束”,大脑皮层的每一部位都有神经纤维进入胼胝体,以每秒40亿个神经冲动的速度在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这就使得两半

《论创造与创造力开发(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22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素质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