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论创造与创造力开发


想价值之结论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分享一些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传记,体会和感受他们经历的模糊阶段,让学生了解到模糊性常常是他们取得创造性成果的一个准备阶段。
  3.允许出错。在某种意义上说,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让他们相信自身的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提出大量的观点。而任何提出大量观点的人,总会出现错误。即使像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这样伟大的人,他们也会提出许多错误的观点。他们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观点永远正确,而是因为他们为其他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让别人从他们的思想中获得养份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
    (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其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胆怯无助于创造力的发展。害怕被认为是学生不愿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主要原因,害怕失败、害性暴露自己的缺点、害怕受到嘲笑是对创造性思维的极大威慑。有的学者认为,学生能做什么的主要障碍是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做,而自信来源于成功的经历。研究表明,成功是未来进一步努力的促进因素,而失败则是消极因素。这不是说不应该允许学生失败,而是说应该鼓励学生实现他们能够达成的目标。对过去很少有成功经历的人,要求环境鼓励与奖励他们的创造性努力,哪怕这种努力并不是非常成功的。许多学者强调营造支持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意味着教他们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负责。不幸的是,许多教师和家长往往从外部寻找学生失败的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强调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所谓自我管理,实际上是要学生成为自己认知活动过程的积极管理者,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主体生成过程中融进自己的主见。自我管理者需要关注自身的思想过程,并对自己的思想负责;他需要了解自身的长处与弱点,并找出扬长避短的方法;他需要努力寻找能够加速自身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环境条件。创造活动总是自我导向的,因此控制创造过程的策略必然来自个体自身。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如何监控与管理自己的创造过程。许多研究也表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
   (七)向学生传授创造发明技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方法,开发人的创造力、从事发明创造活动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了许多帮助人们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技术与策略。这些技术与策略可以为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有效的手段。
  斯腾伯格及其同事认为创造力是智慧能力、知识、思想方式、个性、动机与环境等六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9][20]。因此,在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时,不能强调其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而忽视、排斥其他方面,需要围绕创造力的构成成分及其结合方式进行比较完整、全面的训练。我们分别讨论了培养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不同的可能途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则需要全面、综合地考虑这些不同的培养与开发途径。
【参考文献】
  [1] Torrance,E.P.Guilding  Creative  Talent[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62.
  [2] Nickerson,R.S.Enhancing  Creativity.In  R.J.Sternberg(ed.).Handbook  of  Creativit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 Amabile,T.M.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cativity  [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3.
  [4] Barron,F.Creative  Person  and  Creative  Process[M].New  York:Holt,Rinehart,&  Winston,1969.
  [5] Eysenck,H.J.Creativity  and  Personality: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Psychological  Inquiry,1993,(4):147-178.
  [6] MacKinnon,D.W.Personal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Creative  Potential[J].American  Psychologist,1965,20:273-281.
  [7] Flavell,J.H.Metacognition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In  L.B.Resnick(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76.
  [8] Perkins,D.N.The  Nature  and  Nurture  of  Creativity.In  R.J.Stemberg  and  E.E.Smith(eds.).The  Psychology  of  Thought[M].Cambr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9] Nickerson,R.S.Enhancing  Creativity.In  R.J.Stemberg(ed).Handbook  of  Creativit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0] Sternberg,R.J

《论创造与创造力开发(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22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素质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