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游戏性刍议
核心领域为游戏的价值正名,中小学生的游戏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游戏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再次,应试教育下“一切为升学让路”的办学观、教育观是中小学生游戏性“陷落”且不断扩大的直接原因。高考这个指挥棒虽历经改革与变迁,至今仍发挥着惊人的魔力,迫使邻近它的人们放弃一切可能的娱乐、游戏,向它低头,而离它尚有距离的初中生、小学生也因成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而被迫早早起程,过早的丧失了游戏的权利。目前,这种压力下移的倾向愈演愈烈,已对幼儿园的游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不惜付出可观的经济代价给孩子报名上各种性质的培训班,把孩子的双休日、寒署假都占据起来,据一则报纸上的报道称,请家教的最低年龄已降至1.5岁。这种全民重教的现象固然有其进步的一面,但对儿童游戏性的侵害却是有目共睹的。有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儿童游戏的时间占闲暇时间的比例明显减少,由八十年代末的43.8%降低为九十年代的13.4%,而做功课的时间则由35.6%上升为40.2%。[1]这还是针对幼儿的调查,如果我们把调查对象定为中小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那结果一定是可以想象的。
可见,中小学生游戏性的“陷落”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不是某个人造成,也不能靠某些人的力量解决。但我们不能静观其变,而应该行动起来,尽每个人的微薄之力,为整个风气的扭转做一点贡献。
三、对策与建议
1.普及“珍视童年、呵护成长”的游戏观、成长观。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教育对儿童而言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传承,更是他们自身的生活,是他们生命里程中不可复返的一段经历,具有一次性、当下性。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因一次可能比较重要的考试而剥夺儿童整个的童年,使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处在没有游戏的阴影之中。“成长不烦恼”“童年要欢乐”等应为中国人共有的理念。我们希望伴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能认同中小学生的游戏权,并以实际行动来呵护他们的游戏天性,使他们的成长少一点遗憾,多几缕阳光。
2.切实落实“减负”工作。游戏性的发展以游戏为中介,而游戏又必须有时间、空间、精力等为保证。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仍然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减负”作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运动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减”了多少、减后又加、不减反加等现象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甚至十分普遍。可见,要着重做好“减负”工作,让广大教育者从思想上认同减负,行动上拥护减负,特别要防止走过场和反弹。中小学生只有从繁重的课业负担、思想负担中解放出来,才有可能放心地玩、开心地玩,进而玩出名堂,玩出花样,玩出我们期待的游戏性、创造性。
3.适时开展中小学闲暇教育。游戏与闲暇有着密切关联,游戏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游戏的正确引导,而闲暇教育在这当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闲暇教育的经验与研究表明,培养正确的休闲态度、训练丰富的休闲方式,可以防止儿童在闲暇时间无所事事或走入歧途。如果我们在减负的同时,能利用闲暇时间以游戏等活动为形式,开展生动、有效的闲暇教育,就可能扭转自发性游戏“放任自流”的不足,使游戏这柄“双刃剑”摒其不利的一面,让中小学生玩得健康、玩得有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一些人“游戏无益”的旧观念。闲暇教育与一些人提倡的“游戏教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不再拘泥于教学任务,特别是不一定局限于课堂,从而减少了游戏被教学工具化乃至异化的可能,对儿童游戏性的保护与开发有着更直接的助益。当然,我们并不排斥这种以促进教学为主旨的游戏教学,毕竟,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游戏化的教学总比静态、刻板、僵化的教学更接近儿童的游戏本性,更有助于保护其游戏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的游戏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大面积的“陷落”令人痛心,更让人担心。因为,游戏性同样关系着孩子的未来,关系着中国的未来。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这样一句话能成为每一个教师、家长的口头禅,那就是——“孩子,痛痛快快地玩吧!”
【参考文献】
[1] Liebeiman J.N.Playfulness;Its realtionship to imagination and creativety.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7.
[2] 何梦焱,刘焱《面向21世纪,培养儿童的游戏性》(《学前教育研究》1999.1.)
[3] 〔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成穷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 毛曙阳《儿童游戏观刍议》(《学前教育研究》1997.2)
[6] 刘焱,王丽,沈薇《建国以后儿童游戏发展变化的特点、趋势及原因分析》(《学前教育研究》1999.4)
[7] 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8] 许共城《艺术与游戏》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
[9] 〔美〕J曼蒂等《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京等译,春秋出版社(1989.) 《中小学生的游戏性刍议(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259.html
再次,应试教育下“一切为升学让路”的办学观、教育观是中小学生游戏性“陷落”且不断扩大的直接原因。高考这个指挥棒虽历经改革与变迁,至今仍发挥着惊人的魔力,迫使邻近它的人们放弃一切可能的娱乐、游戏,向它低头,而离它尚有距离的初中生、小学生也因成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而被迫早早起程,过早的丧失了游戏的权利。目前,这种压力下移的倾向愈演愈烈,已对幼儿园的游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不惜付出可观的经济代价给孩子报名上各种性质的培训班,把孩子的双休日、寒署假都占据起来,据一则报纸上的报道称,请家教的最低年龄已降至1.5岁。这种全民重教的现象固然有其进步的一面,但对儿童游戏性的侵害却是有目共睹的。有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儿童游戏的时间占闲暇时间的比例明显减少,由八十年代末的43.8%降低为九十年代的13.4%,而做功课的时间则由35.6%上升为40.2%。[1]这还是针对幼儿的调查,如果我们把调查对象定为中小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那结果一定是可以想象的。
可见,中小学生游戏性的“陷落”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不是某个人造成,也不能靠某些人的力量解决。但我们不能静观其变,而应该行动起来,尽每个人的微薄之力,为整个风气的扭转做一点贡献。
三、对策与建议
1.普及“珍视童年、呵护成长”的游戏观、成长观。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教育对儿童而言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传承,更是他们自身的生活,是他们生命里程中不可复返的一段经历,具有一次性、当下性。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因一次可能比较重要的考试而剥夺儿童整个的童年,使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处在没有游戏的阴影之中。“成长不烦恼”“童年要欢乐”等应为中国人共有的理念。我们希望伴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能认同中小学生的游戏权,并以实际行动来呵护他们的游戏天性,使他们的成长少一点遗憾,多几缕阳光。
2.切实落实“减负”工作。游戏性的发展以游戏为中介,而游戏又必须有时间、空间、精力等为保证。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仍然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减负”作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运动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减”了多少、减后又加、不减反加等现象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甚至十分普遍。可见,要着重做好“减负”工作,让广大教育者从思想上认同减负,行动上拥护减负,特别要防止走过场和反弹。中小学生只有从繁重的课业负担、思想负担中解放出来,才有可能放心地玩、开心地玩,进而玩出名堂,玩出花样,玩出我们期待的游戏性、创造性。
3.适时开展中小学闲暇教育。游戏与闲暇有着密切关联,游戏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游戏的正确引导,而闲暇教育在这当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闲暇教育的经验与研究表明,培养正确的休闲态度、训练丰富的休闲方式,可以防止儿童在闲暇时间无所事事或走入歧途。如果我们在减负的同时,能利用闲暇时间以游戏等活动为形式,开展生动、有效的闲暇教育,就可能扭转自发性游戏“放任自流”的不足,使游戏这柄“双刃剑”摒其不利的一面,让中小学生玩得健康、玩得有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一些人“游戏无益”的旧观念。闲暇教育与一些人提倡的“游戏教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不再拘泥于教学任务,特别是不一定局限于课堂,从而减少了游戏被教学工具化乃至异化的可能,对儿童游戏性的保护与开发有着更直接的助益。当然,我们并不排斥这种以促进教学为主旨的游戏教学,毕竟,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游戏化的教学总比静态、刻板、僵化的教学更接近儿童的游戏本性,更有助于保护其游戏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的游戏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大面积的“陷落”令人痛心,更让人担心。因为,游戏性同样关系着孩子的未来,关系着中国的未来。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这样一句话能成为每一个教师、家长的口头禅,那就是——“孩子,痛痛快快地玩吧!”
【参考文献】
[1] Liebeiman J.N.Playfulness;Its realtionship to imagination and creativety.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7.
[2] 何梦焱,刘焱《面向21世纪,培养儿童的游戏性》(《学前教育研究》1999.1.)
[3] 〔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成穷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 毛曙阳《儿童游戏观刍议》(《学前教育研究》1997.2)
[6] 刘焱,王丽,沈薇《建国以后儿童游戏发展变化的特点、趋势及原因分析》(《学前教育研究》1999.4)
[7] 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8] 许共城《艺术与游戏》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
[9] 〔美〕J曼蒂等《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京等译,春秋出版社(1989.) 《中小学生的游戏性刍议(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