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一套色调鲜明的语文教材


和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体现各个阶段的要求,第一册按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第二、三、四册按文体和表达方式,第五、六册按实用体裁和文学体裁组成单元。

    2.大量增加适用性强的内容,突出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第二册起,系统安排了各类应用文教学,第五、六册则重点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3.重视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突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套教材,听、说、读、写都有各自的训练内容和序列,围绕阅读训练的要求,分散在各个单元和课文中,使各训练序列既自成体系,又互相配合。

    4.语文基础知识改变了编写短文的形式,结合课文的提示、练习和注释介绍,有利于与读写结合;同时,每册都有附录,系统归纳本册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供学生复习,不作课堂讲授。

            三

    教师要掌握好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必须转变几个观念。

    第一,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这套教材既有整体性、综合性、又有科学性、序列性,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语文教材的封闭体系,沟通语文和其他学科,沟通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沟通课内和课外,建立一个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因此,掌握这套教材,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要处理语文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教师教读和学生自读、课堂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指导他们更广泛地学习和运用语文。

    第二,“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是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有所遗漏,教师就会被认为没有尽到责任。这几乎成了多年的通例,必须打破这个观念。这一回,教科书不只一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一本,内容也有许多层次,不要求全部由教师教给学生,相当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学。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处理。厚厚的一本书,要求教师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教师教学用书》“说明”)教材编者十分强调这一观念的转变,给教师教学以相当的自主权。因此,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自己掌握“一桶水”和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关系,处理好教读和自读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要求,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使用同一套教材,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以有所区别,这有利于联系实际,改变“一刀切”的做法。一般地说,对接受义务教育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实用性强的知识可以多传授,实用能力要着重培养;对接受义务教育后准备继续升学的学生,知识面可以宽些,理论性可以强些。对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和班级,内容不要过深,要求不要过高;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和班级,内容可以深些、宽些,要求可以多些、高些。但无论对什么学生,都要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教师不要什么都包下来,一定要改变保姆式的教学方法。

    第三,教材的总体结构要求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思想,改变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之外,要特别重视实用能力的培养。过去,中学生不会组织整理材料,不懂基本实用文体的格式和要求,适应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常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并不是因为知识高深,能力复杂,而是因为重视不够,缺乏训练。使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固然不能放松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是,语文训练必须全面,实用能力必须加强。只有这样,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协调发展。

            四

    要学好、用好义务教育教材,除了转变观念外,还要掌握好教材的组织结构系统。

    这套教材的组织结构,从纵向看,包括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四个系统和一个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系统;从横向看,各种知识和能力相互配合,通过单元形式体现出来。

    四个知识和能力系统是:

    1.阅读训练:它体现每个单元和课文的基本教学要求,主要通过课文的教读、自读和练习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课文为中心,根据教材的总体结构来安排,是总体教学内容的具体化。要求具体,有一定弹性;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合理梯度。例如,第一册着重培养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以及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课文就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生活、科学世界、想象世界的顺序组成八个单元。为培养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安排了生活的启示、反映生活要渗透感情、认识和理解生活、文章与生活的关系等教学内容;为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又安排了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反映生活的各种表达方式等教学内容。第二册以训练记叙能力为主,兼及说明、议论的起步,认识表达方式的交叉现象。课文包括七个记叙文单元和一个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了记叙的要素、顺序、详略,中心和材料,记叙和描写,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说明和议论中的记叙等,体现了第一册“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的深化和提高,反映了语文学习螺旋上升的客观规律。

    2.作文训练:根据总体结构的训练目标,按照各册的教学要求,安排在各个单元和课文中。作文训练包括片段练习和全篇训练,片段练习安排在课文练习中,全篇训练每学期6次。每次作文根据该册和单元要求提出一项具体目标,例如,第二册着重培养记叙能力,六次作文依次要求:交代清楚记叙要素,注意记叙顺序,围绕中心自动检索,根据中心确定详略,叙述结合描写,记叙中穿插议论。每次突出一个重点,前后连贯,序列鲜明,最终形成综合能力。

    3.听说训练:包括随机训练和集中训练。随机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在课文练习里安排一定的内容。集中训练每学期两次,每次突出一个中心,与作文训练交错进行。例如,第一册要求“说话要大方,口齿要清楚”和“要说得清楚、简洁”;第二册要求“说话要有中心、有条理”和“说话要连贯、严密,学习听记”。不难看出,听说训练的要求与作文训练的要求基本一致。

    4.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和读写听说知识。基础知识不再采用短文形式,在课文提示、练习、注释中介绍,通过教读和自读理解,通过练习运用。短文形式有利于知识系统化,但不利于与课文结合,与读写听说训练结合。改变短文形式后,为弥补知识分散的缺点,每册课本都编了附录,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本册所学知识。

    5.除知识能力系统外,这套教材还有一个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训练系统,这是以往教材忽视了的问题。教会方法、培养习惯、也是培养能力,但不是单纯的语文能力,而是学习其他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第一册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勾画摘录词语、查字典词典、学习圈点批注、做摘抄、列提纲、做分类资料卡片、做读书提要等学习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注意提出问题自求解决的学习习惯。这都体现了这套教材重视培养自学能力的特点,它的要求也分散在各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突出一个重点。

    使用这套教材,要处理好上述五个知识能力系统的相互关系。五个方面的要求融合在各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由单元提示、课文和作文训练或听

《一套色调鲜明的语文教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30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