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词句训练方式


[作者]  青岛 国静静 傅宝先

[内容]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抓好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以词句训练为核心,可以带动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学习和训练。

那么,怎样进行词句训练呢?我们探讨了如下几种方式:

一、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词句训练词句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则很难弄清它的准确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联系它所在的语言环境,进行一番挖掘、体味和揣摩。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样两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两句话中都有一个“才”,这两个“才”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呢?第一个“才”是讲作者看到邱少云被烈火灼烧时心情的焦虑、痛苦,因而他觉得半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太漫长了,这个“才”表示时间长;第二个“才”是讲战士们在邱少云精神的鼓舞下,怀着为战友报仇的满腔怒火,冲向敌军阵地,迅速地全歼敌人,表示了结束战斗时间之短。同一个“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的时间长短不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不同,感情不同。巩固课上,我们又指导学生用“才”的这两种不同用法各造一个句子,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才”的理解,体会到用词造句的妙处,增强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运用比较法进行词句训练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理解词句无疑是一种好的方法。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自然段时,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在指导理解时,我抓住了一个“堆”字,“堆”是什么意思?学生心里明白但嘴里说不出。我们便问学生,把“堆”换成“摆”行不行,学生思考后说不行,并体会到“摆”是一个挨一个地放,而“堆”不仅有摆的意思,而且是一层撂在另一层上面,说明了数量之多。这么多的花圈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鲁迅先生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通过这样一个“堆”的挖掘,带起了学生对整句话的理解,由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实现了从词到句到文到感情的理解流程。

三、运用填充式进行词句训练句中有主干词语,修饰语、限制语、补充语等是对主干词语的说明、限制、修饰和补充,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准确、鲜明。因此,运用填充式训练方法让学生填写修饰语、限制语、补充语并加以体会,是理解句子的一种好方法。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你从这句话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满

头白发”说明老奶奶年纪已经很大,白发苍苍,老态龙钟;“背靠着一棵洋槐树”说明她体力已经不支,快站不住了,但背靠洋槐树也要站着,不肯蹲下去稍歇一会儿;“焦急”是指她急切盼望快点见到总理的灵车;“耐心”是指她不管等多久也要见到总理灵车的决心。她对总理那无限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活脱脱地从文中透出来,以致使阅读对象——小学生内心充满无比的激动。

四、运用直观手段进行词句训练课文中有些语句比较抽象,很难被学生理解,教师就要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手段,或实物演示,或出示挂图、投影,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生动的形象,从而达到理解。

如《赵州桥》最后一段:“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多美的语句,可在学生的心中,却很难清晰地想象出它们的样子。这时,我出示投影片,当那些千姿百态的龙的形象活灵活现地映入学生的目光中时,课文中的句子不再只是些呆板的文字,而是变成了一个个跃跃欲试的生命,抽象的句子变成了学生心中那充满生机的形象。句子理解了,同时也启迪和感染了学生的心灵。阅读中的词句训练落到了实处,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

五、运用句式变化进行词句训练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这正是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的表现,潜入其中细加体会,是吸收祖国语言营养的好方法。

如《养花》一课中有句话:“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许多学生读后对这个反问句的正面意思说不出来,我引导学生将这句话改成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两种句式的联系与区别,明白了这两种句式都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反问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些,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改写训练。

六、运用迁移规律,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学习理解词句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对词和句的学习来丰富学生自己的语言,实现知识与语言的迁移过程。

1.重视读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点出了读的重要性。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从读中体会词句的意思与感情;反复诵读,文中词句烂熟于胸,到用时方能左右逢源。读的形式各种各样,如默读,小声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特别重要的是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多少感情、语气都在那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朗读书声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达到背诵,语言仓库的积蓄就会逐渐增多。因此在词句训练过程中要重视读的训练,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记,将文中优美的词句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为他们的写作打下了基矗

2.重视学生说的训练要训练学生说出对词、句的理解,对内容的理解,对感情的理解。凡是“说”,就要通过大脑运用思维组织语言,这是内部语言训练;凡是“说”,就想说好,口头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连贯性、概括性、生动性水平都会逐步得到提高,这是外部语言训练。读熟了的文,用自己的口说出来,那是复述,复述是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过程。通过复述,加强了语言的再创造性训练,促进了学生把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通过回答问题、小声说、同桌说、班内讨论、复述等多种形式的说的训练,加强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使语言规范、条理。课文中的词句由书面语言文字转化为信息符号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并进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质性地掌握这一门工具。

总之,词句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落实到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词句训练方式》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35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