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表演”的魅力
不费“力”的学习——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表演”的魅力
文/雷美华
摘 要: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
关键词:课堂气氛;表演;生物膜结构;减数分裂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貌似不对,实际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学生成绩不好主要是积极性没有被挖掘出来,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试问还有什么学不好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下面两个案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现呈献给各位同行,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一、案例一: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科学家通过对红细胞膜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得知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那么脂质和蛋白质是如何构成细胞膜的结构的?要探究脂质和蛋白质如何构成细胞膜的结构,首先要了解磷脂分子的结构特征。请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找出磷脂分子的结构特征。
学生活动:磷脂是一种由甘油、磷酸和脂肪酸化合组成的分子,通过甘油连接,头部磷酸是亲水的,尾部脂肪酸是疏水的。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现在请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思索。假设在1925年,你用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分子层,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征,请学生思考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该如何排列?思考找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可能是哪种或哪几种排列方式。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假设学生甲代表水,装扮成“狼”,学生乙是磷脂分子,代表“羊圈”,磷脂分子有头部和尾部,假设学生的头代表磷脂分子的头部,学生的两只手代表磷脂分子的尾部,尾部具有疏水性,所以尾部很“惧怕水”,因此我们假设学生的手代表“羊”。
现在请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体现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摆动双手在前或后,模仿磷脂分子的两条尾部自由运动。(表演过程一片片欢声笑语)据此,大家认为磷脂分子更可能是亲水性头部靠近水这种排列方式。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如果将“空气—水界面”换成“细胞膜”,请学生思考这时磷脂分子该如何排列?(视具体情况进行提示):细胞膜内是什么结构?该结构主要含有什么物质?请学生思考5分钟,设计并完成表演。
学生活动:(表演又是一片片欢声笑语。)由于细胞内外都是水,即细胞内外都是“狼”,两只狼内外夹击,一圈羊圈即一层磷脂分子层无论朝哪个方向都不能保护好“羊”,必须在细胞内外都使用“羊圈”,也就是需要两层磷脂分子层(尾部向内,头朝外)才能保护好“羊”。因此,我们认为磷脂分子更可能是亲水性头部靠近水在细胞内外,疏水性尾部在细胞膜内部双层环状的排列方式。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非常感谢学生“狼”吃“羊”的精彩表演。通过“狼”吃“羊”精彩的表演,现在你能否理解以下科学家实验的现象?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作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二、案例二: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通过学习哺乳动物精子细胞形成的具体过程,现在请学生和教师一起复习哺乳动物精子细胞形成的具体过程。我们设想:每个人侧面站立时举起上肢就像染色体(没有复制),正面站立时举起上肢的人就像经过复制的染色体,现在请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完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的具体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跃跃欲试,想象着自己如何扮演“没有复制时的染色体”“复制后的染色体”。体型、身高、性别等相像的3对(6名)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表演完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表演过程呈现一片欢声笑语)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染色体与复制后的染色体的联系与区别,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它们是同时发生的;形象地看出精原细胞(体细胞)与生成的精细胞的联系与区别等。
孔子说过教育要“因材施教”,他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学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却是相同的,即能够360°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人生使命之所在。
参考文献:
盛兰柱。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J]。中学生物教学,2012(06)。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高级中学)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表演”的魅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365.html
文/雷美华
摘 要: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
关键词:课堂气氛;表演;生物膜结构;减数分裂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貌似不对,实际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学生成绩不好主要是积极性没有被挖掘出来,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试问还有什么学不好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下面两个案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现呈献给各位同行,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一、案例一: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科学家通过对红细胞膜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得知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那么脂质和蛋白质是如何构成细胞膜的结构的?要探究脂质和蛋白质如何构成细胞膜的结构,首先要了解磷脂分子的结构特征。请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找出磷脂分子的结构特征。
学生活动:磷脂是一种由甘油、磷酸和脂肪酸化合组成的分子,通过甘油连接,头部磷酸是亲水的,尾部脂肪酸是疏水的。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现在请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思索。假设在1925年,你用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分子层,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征,请学生思考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该如何排列?思考找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可能是哪种或哪几种排列方式。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假设学生甲代表水,装扮成“狼”,学生乙是磷脂分子,代表“羊圈”,磷脂分子有头部和尾部,假设学生的头代表磷脂分子的头部,学生的两只手代表磷脂分子的尾部,尾部具有疏水性,所以尾部很“惧怕水”,因此我们假设学生的手代表“羊”。
现在请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体现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摆动双手在前或后,模仿磷脂分子的两条尾部自由运动。(表演过程一片片欢声笑语)据此,大家认为磷脂分子更可能是亲水性头部靠近水这种排列方式。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如果将“空气—水界面”换成“细胞膜”,请学生思考这时磷脂分子该如何排列?(视具体情况进行提示):细胞膜内是什么结构?该结构主要含有什么物质?请学生思考5分钟,设计并完成表演。
学生活动:(表演又是一片片欢声笑语。)由于细胞内外都是水,即细胞内外都是“狼”,两只狼内外夹击,一圈羊圈即一层磷脂分子层无论朝哪个方向都不能保护好“羊”,必须在细胞内外都使用“羊圈”,也就是需要两层磷脂分子层(尾部向内,头朝外)才能保护好“羊”。因此,我们认为磷脂分子更可能是亲水性头部靠近水在细胞内外,疏水性尾部在细胞膜内部双层环状的排列方式。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非常感谢学生“狼”吃“羊”的精彩表演。通过“狼”吃“羊”精彩的表演,现在你能否理解以下科学家实验的现象?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作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二、案例二: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通过学习哺乳动物精子细胞形成的具体过程,现在请学生和教师一起复习哺乳动物精子细胞形成的具体过程。我们设想:每个人侧面站立时举起上肢就像染色体(没有复制),正面站立时举起上肢的人就像经过复制的染色体,现在请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完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的具体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跃跃欲试,想象着自己如何扮演“没有复制时的染色体”“复制后的染色体”。体型、身高、性别等相像的3对(6名)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表演完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表演过程呈现一片欢声笑语)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染色体与复制后的染色体的联系与区别,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它们是同时发生的;形象地看出精原细胞(体细胞)与生成的精细胞的联系与区别等。
孔子说过教育要“因材施教”,他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学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却是相同的,即能够360°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人生使命之所在。
参考文献:
盛兰柱。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J]。中学生物教学,2012(06)。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高级中学)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表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