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破茧化蝶或困死茧中


被一些人认为是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思路,十二中把自己定位在培养合格公民上,也就是认真制作“青菜”的盛宴,使“青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至于编排“鱼”的舞蹈,是为了因材施教,不因关注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损害了少数人的利益。
    青菜的盛宴和鱼的舞蹈
  农时不可违,学时不可逆。对基础教育来说,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内,集中相对短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培养“精英”,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长远来看,培养“精英”的教育模式对一个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害无益。只有民族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精英”们才可能有用武之地。要知道,一头威猛之虎,永远也不可能只靠率领一群畏首畏尾的绵羊,就能取得纵横天下、笑傲江湖的勋业。
  十二中立志制作“青菜”的盛宴,同时编排“鱼”的舞蹈,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为了走一条使基础教育大众化的路子——虽然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而最重的压力又主要来自本市“优质高中”扩招的威胁。
  在采访时,记者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发展逻辑:以焦作市为例,该市声望最高的一中扩招,使声望次之的十一中的生源大批流失;十一中扩招,使身为薄弱高中的十二中的生源大批流失;十二中扩招,又使比十二中更为薄弱的高中的生源变得紧张,进而,中等职业学校门可罗雀,从而造成一方面生源较少甚至没有生源的学校的大批教育资源浪费或闲置,另一方面生源好的学校人满为患,教育资源紧张,师生比严重超标且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分析其中的原因,关键还是人们的观念问题,即大多数人因迷信高等教育而迷信普通高中教育,因歧视技术工人而歧视中等职业教育。深究之,还是因为人们首先从感情和思想上否认自己的孩子是“青菜”,即使孩子之所以成为“青菜”而不是“鱼”,是由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有这样顽固的观念在起作用,十二中要实施“青菜”教育工程,制作“青菜”的盛宴,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制作好“青菜”的盛宴,并使个别的“鱼”不失舞蹈的机会,十二中将教育教学分成了三大块:就业预备、特长生培养、升学教育。
  在就业预备上,十二中以校本课程为切入点,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劳动技术课。虽然课时不多,内容也相对简单,只是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劳动技术常识,但这种做法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
  1996年的第一学期,十二中搞了一次分流,把7门功课中有6门以上不及格的高三学生组成一个班,由祁宏伟亲自带班,准备为这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和职业技术培训课,目的是让他们学有所获,走向社会后尽可能快地适应工作或比较顺利地接受更高一级的职业技术培训。然而,实际效果是,尽管学校组织家长开了不少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家长依然强烈反对。
  现在,十二中依然坚持着每周一节的劳动技术课,可到底带有多少真正的就业预备色彩,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产生了多大的实质性影响,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而又肯定的答复——即便学校挂着“国家教育部高中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基地”的牌子。
  在特长生培养上,十二中侧重于体育、音乐、美术三科。这种做法并没超出绝大多数薄弱高中培养特长生,以求高考升学不空白的思想模式。该校的体育特长生曾多次代表河南省外出比赛,先后获得过一些奖励。比如在河南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十二中有10多位学生夺得了奖牌;上届亚运会皮划艇冠军范瑞楠也是该校毕业生。借助于特长生的培养,十二中的学生先后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这多少给它带来了一点声望,使人们觉得,十二中的学生也不全是“青菜”,从而使生源不至于过于紧缺。
  在升学教育上,尽管十二中一直抓得比较紧,学生也知道用功学习,进步的速度也很快,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基础不牢等客观原因,最后升入的多是本地的高校,如焦作工学院、焦作大学等,很少有飞越龙门的“鱼”。这使十二中在人们的眼里,又始终难以和“优质”挂钩。
  这样,即便十二中使出了浑身解数,也依然难以破茧化蝶,至于“青菜”的盛宴和“鱼”的舞蹈,也只能是其一直努力追求却又远未实现的教育理想。
    添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地方,在于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隐性的、长期的,昙花一现的轰动效应对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根据这个规律,“雪中送炭”式的教育行政手段更有利于使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公正地得到分配,也才有利于对最大多数的人,尤其是弱势群体,进行最行之有效也是最基础的教育。
  然而,虽然“雪中送炭”的行为更具平民色彩,但它却不如“锦上添花”的做法更容易制造光彩夺目的“形象工程”。于是,在现实生活中,“锦上添花”的做法多,“雪中送炭”的行为少。它最直接的后果是:优质高中不需破茧即可为蝶,一般高中纵然破茧也难化蝶,薄弱高中无力破茧只好困死其中。
  祁宏伟给记者讲了这样两个故事:一是他在北京四中、北京十四中考察时,发现人家根本不存在升学问题,十四中提出的目标是消灭大学专科,四中提出的目标是消灭大学本科;二是有一次他曾给焦作一中的校长许继公开玩笑,说如果许校长把一中的随便两个班放在十二中,让十二中的老师教,3年之后,拿这两个班的升学成绩跟一中的毕业班比,看谁的成绩更好。许校长说,不用比,我们不行。
  在讲第一个故事时,祁宏伟表现更多的是无奈,十二中的生源质量和师资无论如何也不敢和北京四中、北京十四中比;在讲第二个故事时,这种无奈就变成了不平——十二中的整体师资水平并不比一中差,但却没有好生源,为什么?
  十二中的整体师资水平之高,在一般高中并不多见。以青年教师为例,在全校120多名教职工中,有特级教师1人、省级教育教学专家2人(焦作市中学阶段仅有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及教坛新秀30余人,其中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0人拥有双学位。近几年来,该校获得各种奖励80多项,其中张硕果、冯志丽等10余位教师分获省历史、生物等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王南方、牛玉玲等10多位教师获市优质课、说课比赛一等奖。
  在教育科研上,十二中的老师希望科研兴校、兴教、兴学。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制定了《焦作市第十二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条例》,编写了《焦作市第十二中学科研课题指南》。《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研究与实践》《普通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等省级以上重点课题也先后在十二中开题。事实上,仅去年一年,十二中就承担了4项市级重点课题、5项省级课题,向省、市教育部门申报教育科研成果16项且全部获奖,对外公开发表理论文章30多篇。尽管如此,十二中离“优质高中”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
  实际上,从祁宏伟本人来说,他并不赞成“优质高中”“重点高中”和“示范高中”的提法,认为它违背了大众教育和基础教育规律,不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分配。他觉得,将高中分为“合格高中”或“标准高中”比较好,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终身受益的基础教育,而不是把高中教育单一化为升学预备教育。这种标准下的“优质”,才是真正的“优质”,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才既能像“青菜”一样制成盛宴,也能像“鱼”一样尽情舞蹈。
  然而,国民对高等教育的热情非但不减,反而愈演愈烈。从前是孩子考上大学就基本满足了,现在则非

《破茧化蝶或困死茧中(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41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素质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