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物理论文 >> 正文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好教材—新编高中物理试验课本浅议


 

1993年岁末,人教社向中学推出新版高中物理试验课本(简称试验课本),这是继1983年推出的高中物理(甲种本)之后的第五套物理教材(前四套教材分别为高中物理甲种本;高中物理乙种本;高中物理试用本及高中物理必修本和选修本).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有幸分别使用了这五套教材,觉得试验课本是目前笔者使用过的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较为理想的一套教材.

一、教材特点

1.试验课本强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智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前两种素质的培养,除了受学生的内因、学生周围的环境及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应该说,一套好的教科书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试验课本强化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各个章节内容中,编者十分注意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对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这些介绍消除了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误解:以为中国漫长的五千年文明史中,除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外,物理学的研究是一片空白.与此同时,编者又不失良机地在教材中介绍了诸如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环流器新一号等最新科研成果,从而激发了学生“爱我中华”的自豪感,为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试验课本的编者在“说明”中明确指出:“本书在编写中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训练,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期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课本在每节课的内容里都穿插有恰到好处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或在课后以“思考和讨论”的形式写出,或在眉批上以小字设问给出,启迪学生的思维.比如在第一册第24面讲授凸透镜成像内容时,编者作了这样的眉批:“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为什么?实像也可以在某一范围内直接观察到.在图2—9中,眼睛在什么范围内可以看到整个实像A1B1?试试看,能否作图表示出来.”这就引导学生进一步对“像”的物理实质作深入的思考.类似的设问不胜枚举.

在试验课本中不时可以见到各种的花边补白,这些补白或者对某个物理概念的理解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如第一册第66面),或者提醒学生对某几类物理规律进行归纳类比(如第二册第177面),或者向学生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如第一册第77面).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智力素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实现编者的既定目的,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试验课本还从教材系统的编排上加以改革,对教材内容的编写形式、文字语言及信息容量诸方面分别做了大量工作,下文将一一阐述.

2.教材体系编排突破过去的传统.1949年以来,我国的物理教材体系一直受前苏联的影响,高中伊始总脱离不了从质点运动入门.这样的体系有两大弊病:首先是,学生一下子就要实现从初中物理概念定性掌握到高中物理规律定量的学习,这当中转变的梯度之大使大量的学生难以适应,从而造成高一学生大面积掉队,甚至许多优秀学生也惧怕物理,认为物理难学;其次是,物理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脱节,使物理教学所需的数学手段超前于数学教学,这又加剧了物理学习的难度.

必修本虽然采用了降低要求的方法,但是许多教师由于习惯所致,教学往往走火,不自觉地又提高了难度.从根本上讲,必修本并未解决物理教学与数学进度脱节的弊病.试验课本的编者显然注意了这个问题,他们打破了旧有的体系,把几何光学提前,用较新的观点来讲述中学物理内容.这样既缩小了初、高中物理的距离,降低了梯度,也为数学教学提供时间,解决了数学手段教学滞后物理需要的矛盾.这样的教材处理其实也值得一般中学使用必修本时参考.

在高一学生最感困难的力学(指静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运动)教材编排上,编者采用分散难点、逐步到位的方法.如第三章“力”,从力的介绍到力的合成、分解及矢量的初步知识,第四章“直线运动”,第五章“牛顿运动定律”只介绍牛顿三大定律,并不涉及应用,第六章“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介绍了竖直上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和平抛运动,至此学生已逐渐适应了从初中的定性思维到高中的定量计算,再经过抽象思维的转变后,编者才推出第七章“动力学的基本问题”.尽管这一章是高一(上)的重头戏,涵盖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平衡(编者将其处理成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但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智力素质已基本适应了高中学习环境,因此以往高中学生在高一(上)物理成绩大面积滑坡的现象终于得到遏制.

试验课本还将“机械波”、“电磁波”和“光的本性”归类为《波动》放在电磁学之后,使教材更符合物理概念的逻辑发展,便于学生通过类比来体会、掌握两种不同物理本性的波动及其共性与区别.

试验课本十分注意教材间的联系.如第一册“重力势能”这一节,编者不失时机地把下册将要教的分子势能、电势能向学生作了介绍,篇幅不多,却让人对物理的整个体系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试验课本的语言生动、可读性强.试验课本的编者显然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功夫,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在引入时采用了通俗而生动的叙述,不仅有助于教师的讲课,而且使学生在预习时颇感兴趣.例如,第二册第六章在脉冲的形成和传播时课本是这样引入的:“脉冲的形成和传播可以这样来模拟:如图6—2所示(见第二册第146面),一组同学排成一行,从左边第一位同学开始,下蹲一下然后起立,第二位、第三位.……同学依次做这个动作,而开始下蹲的时刻依次推迟一会儿,另一组同学将会看到脉冲向右传播.……”这样既形象又生动.

又比如,对力做正功和负功的讨论,编者摒弃了以往四套教材中的纯数学讨论加语言叙述的枯燥方法,改用形象的图解加数学讨论(见第一册第167面到第168面),使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到困难.

4.试验课本既注意了物理概念的科学性又兼顾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1983年的甲种本因过于注意物理概念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如即时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在讲究严密性时就不得不用数学求极限的方法,从而加大了物理教与学的难度.而必修本又过于简略,只告诉学生乘车时去注意司机座前的速度计,那就是即时速度,这样教固然省事,但无法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即时速度的物理意义,更无法透彻理解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的关系,为后来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试验课本的编者则不然,他们采用了完全区别于前四套教材的方法,在讲授完位移—时间图象的基础上,给出了根据测量结果作出某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及其局部放大的图象(见第一册第67面图4—9和第68面图4—10).借助于两个图象和初中刚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帮助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从编者的笔下理解“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的物理意义及这两个概念的联系.这种做法既渗透了极限概念,又使推理通俗易懂.

5.试验课本信息容量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试验课本编排了多达34篇的阅读材料并在课本的最后安排了近代物理讲座.这些阅读材料既有物理规律发现的历史材料,也有近代物理前沿的新知识;它不仅让学生从中了解身边可见的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还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微观和宇宙.这些材料不仅范围广,而且趣味性强,激发了许多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为适应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试验课本的编者还注意在课后的习题里编入了近年高考的优秀考题,这些对教师与学生都有所帮助.

二、几点想法

1.这套课本是供高中重点学校使用的,且书中又有大量的启发式设问,这样,课后配置的习题量就显得少了些.

2.不论是试验课本还是必修本加选修本,都只能是一个大纲下的多种教材,因此,超大纲的内容应该用明显的记号标出.试验课本的个别内容是超纲而又未加记号的(如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及玻尔原子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3.前四套教材中有许多值得称道的精采之处,例如甲种本在阐述交流电的图象时,不仅利用u=Umsinωt引入,还采用了图文并茂配合,这样的阐述好处在于:学生不仅可利用数学函数式掌握交流电图象规律,还可将线圈的瞬间位置与图线相对应,从而便于掌握中性面与磁通量的关系.而试验课本只在表达式u=Umsinωt的基础上直接给出其图象.因此,与甲种本相比,显然逊色许多.

4.教材的个别地方出现失误.如第一册第24面阐述“光心”概念时写道:“光心比较特殊,不仅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它以后方向不变…….”这里“平行于”显然不妥,应改为“沿着”.

总之,尽管试验课本尚有不足之处,但它仍不失为一套值得称赞的好教材。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好教材—新编高中物理试验课本浅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43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物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