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
性上仍有许多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对整个试点工作的部署,合理地分配试点任务,以及在发展远程教育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联系上,应做全面的、高屋建瓴的规划,重点扶持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使远程教育决策在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方面起表率和示范作用。
合作 多方位、集团化
试点初期,教育部对试点院校的试点工作并无明确分工;67所进行试点的院校各具特色;资源建设和共享有一定难度;各校校内外网络教学和资源建设的结合也不够紧密。
随着试点的深入,试点院校共同认识到,许多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是依靠高校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的,需要国家统筹规划、研究,提出科学决策;试点共同任务的驱动要求试点院校协作攻关;国内其他教育形式和境外远程教育的竞争,要求各校优势互补,联合办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要从校内外网络教学的统筹做起;集中优势力量,最重要的是整合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这三支队伍的力量。上述共识推动远程教育出现了多边合作的趋势和集团化的倾向。
高等学校发展远程教育所必需的技术、资金和灵活的机制都是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亚洲开发银行2000年的一份报告就呼吁高等学校要与企业联合共同发展远程教育。我国远程教育界从试点伊始就已经出现了校企之间联合与共建的萌芽。相当多的院校与公司已经开始合作,有的还实现了公司化或公司化运作。这种合作或企业化最终会成为远程教育大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大趋势下,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67所试点高校成立了协作组;农林,师范等行业院校之间或成立联盟或筹建协作组;上海六校联合招生;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以教育部“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和天地网结合项目”为纽带,开展远程教育技术的协作攻关和技术应用试点联合办学,强强合作,为远程教育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高水平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学服务管理标准化等都起到了开创和示范的作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整合教育信息化(教育电视台)、教育技术(电教馆)和网络教育(电大和网院)三支队伍,实行公司化、产业化运作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多边合作动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共同任务驱动和竞争压力下,我国远程教育多边合作与集团化的趋势将日渐明显。
运作 市场化、产业化
在国内关于教育是不是产业的争论尚未有定论之前,国际上已经有远程教育产业化的论述。O.Petes将远程教育与工业化生产过程类比,提出远程教育工业化教学的基础理论。随后,他和其他一些专家,又论述了在后工业化社会远程教育的服务属性和产业属性,即第三产业属性,论述了远程教育的商品化、市场化、竞争性与全球化的特征和必然发展趋势。现在国内关于教育产业已形成共识,但能否产业化还有争论。在诸多教育形式中,远程教育有望脱颖而出率先实现产业化。
远程教育产业化,将使远程教育院校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公平竞争,讲求质量,讲求信誉,讲求规模效益。竞争和创新将给远程教育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活力。
试点已将远程教育推向了市场,远程教育已经在为自己的商品作广告。而买主(学生)不仅希望了解他们学习的性质,而且要知道他们要花多少时间,交多少作业,付多少学费,以及他们在完成学业后将获得含金量多大的文凭。试点以来,有些院校在引入资金、技术和运行机制,在公司化和公司化运作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即使没有与公司合作的网络学院也已经置身于远程教育市场。因此从高等学历教育入手开展试点,的确是一种资金、技术和经验(包括运作机制)的原始积累。远程教育产业也可能与其他IT产业一样,有时会出现泡沫现象,那也无伤大雅。产业化的车轮将伴随这一朝阳事业的发展滚滚向前。
战略 全国化、本土化、全球化
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三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教育部强调通过试点,推动优秀教育资源向西部输送,促进西部教育质量提高,并指出支持西部教育是所有试点高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就为远程教育的全国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全球化。而西方正在利用其经济、科技和语言的优势,通过远程教育的快速传播,加速西方文化的东扩,这就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对这一冲突,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我国做出了有限开放教育市场的承诺。“有限开放”很可能就是以网络为媒体的远程教育市场。在远程教育国际化这一背景下,更引人注目的是本土化的趋势。我们一方面要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实现远程教育国际化,一方面要努力实现境外远程教育的本土化,在保持我国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底蕴的同时,根据国情和民族特点,借鉴别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吸收和应用国外优秀文化。只有本土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化,而不是全盘西化;也只有本土化,世界才能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把这些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比其他教育形式更具优势。中国的远程教育完全可以以华语教学作为开拓国际远程教育市场的重炮。
远程教育的全国化、本土化和全球化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更深层次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技术推动下全球一体化的产物,三者紧密关联,互相促进,在保持我国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推动远程教育走向世界。
对策和建议
远程教育具有事业、产业和专业等多重属性。在三业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专业和学科建设处于领头羊的地位。为此,建议教育部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高度重视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学科建设,与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的建设相结合,重点扶持华南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两个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通过“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中“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研究”这一凝炼学科方向的建设,取得标志性的成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好华师等网络学院示范工程。
遵从远程教育从高等学历教育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转化的趋势,重视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在经验、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始积累,包括试点初期示范班的经验积累,重点研究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远程教育的联系,研究试点结束后发展中国远程教育的战略部署,为真正实现国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初衷,铺垫理论和实践基础。
支持试点院校开展基于网络的教与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既要遵循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学与教模式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又强调发挥各校的优势和特色,进行模式创新,特别注重和推动个性化学习和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研究和探索。
有意识地研究教学需求,以此带动技术发展。同时,跟踪基础技术和知识媒体的前沿发展,重点抓好前沿技术和知识媒体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重视常规媒体的交互设计,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的选择余地,并研究执行远程教育标准,实现平台互操作和资源共享的实际问题。
研究学习中心的现状,以提供完善周到的学习服务为目标,规范学习中心的行为;树立学习服务意识,把创建样板和智能学习中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与扶持特色学习中心相结合,建设规范服务与特色服务相结合、适应不同地域和条件的多功能、多元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开展远程教育质量监控系统模型的研究,研究网络教育认证、评估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组织专家研究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经济学规律,讨论“适度规模”办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实现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双赢”提供依据。
建立一支中国远程教育真正的专家队伍,以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为主,兼收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专家。教育部要加强试点的总体部署,明确各试点单位的任务和责任,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的政策法规问题,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决策的科学化。根据试点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延长试点周期,并有效组织重大课题的攻关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支持试点院校的联合办学和协作攻关,研究高校和企业合作的各种问题。建议教育部牵头组织同行业的网络学院联合共创若干国家级的虚拟大学,使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和效应得到重大提升,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并在这方面为普通高等教育做出示范。
着力研究远程教育产业性质和市场规律,扶植远程教育产业,探讨中国远程教育产业化的途径。
研究通过远程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持的问题。重点研究中国加入WTO后远程教育的新格局。重视开放中国远程教育市场后的本土化对策研究,研究抓住机遇,通过华文教育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国远程教育走向世界的问题。
我们深信,假以时日,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仅会巩固其生存和发展“在质量上可比、在效益上有明显的优势”的基础,发挥其在教育观念、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经济学等方面的优势,更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交互性强、资源丰富、时空灵活和理念创新等理论上的特点,转变成教育实践和教育竞争的优势。实现远程教育事业、产业和专业的协调发展,开拓中国远程教育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国际远程教育的繁荣做出中国远程教育工作者新的贡献。
诚然,远程教育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对这一新生事物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持续研究。此外在我们掌握的现象和事实中,难免有一些未必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假象和烟雾,有一些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并无推广意义的突发事件,这些都会干扰我们对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地理和大教育的发展变化,都会左右远程教育的发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443.html
合作 多方位、集团化
试点初期,教育部对试点院校的试点工作并无明确分工;67所进行试点的院校各具特色;资源建设和共享有一定难度;各校校内外网络教学和资源建设的结合也不够紧密。
随着试点的深入,试点院校共同认识到,许多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是依靠高校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的,需要国家统筹规划、研究,提出科学决策;试点共同任务的驱动要求试点院校协作攻关;国内其他教育形式和境外远程教育的竞争,要求各校优势互补,联合办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要从校内外网络教学的统筹做起;集中优势力量,最重要的是整合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这三支队伍的力量。上述共识推动远程教育出现了多边合作的趋势和集团化的倾向。
高等学校发展远程教育所必需的技术、资金和灵活的机制都是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亚洲开发银行2000年的一份报告就呼吁高等学校要与企业联合共同发展远程教育。我国远程教育界从试点伊始就已经出现了校企之间联合与共建的萌芽。相当多的院校与公司已经开始合作,有的还实现了公司化或公司化运作。这种合作或企业化最终会成为远程教育大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大趋势下,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67所试点高校成立了协作组;农林,师范等行业院校之间或成立联盟或筹建协作组;上海六校联合招生;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以教育部“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和天地网结合项目”为纽带,开展远程教育技术的协作攻关和技术应用试点联合办学,强强合作,为远程教育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高水平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学服务管理标准化等都起到了开创和示范的作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整合教育信息化(教育电视台)、教育技术(电教馆)和网络教育(电大和网院)三支队伍,实行公司化、产业化运作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多边合作动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共同任务驱动和竞争压力下,我国远程教育多边合作与集团化的趋势将日渐明显。
运作 市场化、产业化
在国内关于教育是不是产业的争论尚未有定论之前,国际上已经有远程教育产业化的论述。O.Petes将远程教育与工业化生产过程类比,提出远程教育工业化教学的基础理论。随后,他和其他一些专家,又论述了在后工业化社会远程教育的服务属性和产业属性,即第三产业属性,论述了远程教育的商品化、市场化、竞争性与全球化的特征和必然发展趋势。现在国内关于教育产业已形成共识,但能否产业化还有争论。在诸多教育形式中,远程教育有望脱颖而出率先实现产业化。
远程教育产业化,将使远程教育院校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公平竞争,讲求质量,讲求信誉,讲求规模效益。竞争和创新将给远程教育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活力。
试点已将远程教育推向了市场,远程教育已经在为自己的商品作广告。而买主(学生)不仅希望了解他们学习的性质,而且要知道他们要花多少时间,交多少作业,付多少学费,以及他们在完成学业后将获得含金量多大的文凭。试点以来,有些院校在引入资金、技术和运行机制,在公司化和公司化运作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即使没有与公司合作的网络学院也已经置身于远程教育市场。因此从高等学历教育入手开展试点,的确是一种资金、技术和经验(包括运作机制)的原始积累。远程教育产业也可能与其他IT产业一样,有时会出现泡沫现象,那也无伤大雅。产业化的车轮将伴随这一朝阳事业的发展滚滚向前。
战略 全国化、本土化、全球化
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三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教育部强调通过试点,推动优秀教育资源向西部输送,促进西部教育质量提高,并指出支持西部教育是所有试点高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就为远程教育的全国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全球化。而西方正在利用其经济、科技和语言的优势,通过远程教育的快速传播,加速西方文化的东扩,这就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对这一冲突,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我国做出了有限开放教育市场的承诺。“有限开放”很可能就是以网络为媒体的远程教育市场。在远程教育国际化这一背景下,更引人注目的是本土化的趋势。我们一方面要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实现远程教育国际化,一方面要努力实现境外远程教育的本土化,在保持我国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底蕴的同时,根据国情和民族特点,借鉴别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吸收和应用国外优秀文化。只有本土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化,而不是全盘西化;也只有本土化,世界才能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把这些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比其他教育形式更具优势。中国的远程教育完全可以以华语教学作为开拓国际远程教育市场的重炮。
远程教育的全国化、本土化和全球化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更深层次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技术推动下全球一体化的产物,三者紧密关联,互相促进,在保持我国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推动远程教育走向世界。
对策和建议
远程教育具有事业、产业和专业等多重属性。在三业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专业和学科建设处于领头羊的地位。为此,建议教育部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高度重视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学科建设,与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的建设相结合,重点扶持华南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两个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通过“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中“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研究”这一凝炼学科方向的建设,取得标志性的成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好华师等网络学院示范工程。
遵从远程教育从高等学历教育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转化的趋势,重视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在经验、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始积累,包括试点初期示范班的经验积累,重点研究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远程教育的联系,研究试点结束后发展中国远程教育的战略部署,为真正实现国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初衷,铺垫理论和实践基础。
支持试点院校开展基于网络的教与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既要遵循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学与教模式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又强调发挥各校的优势和特色,进行模式创新,特别注重和推动个性化学习和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研究和探索。
有意识地研究教学需求,以此带动技术发展。同时,跟踪基础技术和知识媒体的前沿发展,重点抓好前沿技术和知识媒体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重视常规媒体的交互设计,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的选择余地,并研究执行远程教育标准,实现平台互操作和资源共享的实际问题。
研究学习中心的现状,以提供完善周到的学习服务为目标,规范学习中心的行为;树立学习服务意识,把创建样板和智能学习中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与扶持特色学习中心相结合,建设规范服务与特色服务相结合、适应不同地域和条件的多功能、多元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开展远程教育质量监控系统模型的研究,研究网络教育认证、评估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组织专家研究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经济学规律,讨论“适度规模”办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实现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双赢”提供依据。
建立一支中国远程教育真正的专家队伍,以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为主,兼收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专家。教育部要加强试点的总体部署,明确各试点单位的任务和责任,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的政策法规问题,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决策的科学化。根据试点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延长试点周期,并有效组织重大课题的攻关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支持试点院校的联合办学和协作攻关,研究高校和企业合作的各种问题。建议教育部牵头组织同行业的网络学院联合共创若干国家级的虚拟大学,使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和效应得到重大提升,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并在这方面为普通高等教育做出示范。
着力研究远程教育产业性质和市场规律,扶植远程教育产业,探讨中国远程教育产业化的途径。
研究通过远程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持的问题。重点研究中国加入WTO后远程教育的新格局。重视开放中国远程教育市场后的本土化对策研究,研究抓住机遇,通过华文教育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国远程教育走向世界的问题。
我们深信,假以时日,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仅会巩固其生存和发展“在质量上可比、在效益上有明显的优势”的基础,发挥其在教育观念、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经济学等方面的优势,更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交互性强、资源丰富、时空灵活和理念创新等理论上的特点,转变成教育实践和教育竞争的优势。实现远程教育事业、产业和专业的协调发展,开拓中国远程教育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国际远程教育的繁荣做出中国远程教育工作者新的贡献。
诚然,远程教育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对这一新生事物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持续研究。此外在我们掌握的现象和事实中,难免有一些未必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假象和烟雾,有一些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并无推广意义的突发事件,这些都会干扰我们对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地理和大教育的发展变化,都会左右远程教育的发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