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建议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建议
文/陶琪艳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科学而有效的实验操作是获取实验价值和意义的关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入手,就《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改进,进行了粗浅的探析。旨在强化对生物实验的认识,并基于相关的实验提出改进建议,为实际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信息。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高中生物教学的半壁江山便是实验,而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又是生物实验有效开展的保证。就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来看,实验均是对生命运动规律或生命现象的探究。对于生物实验中的用具、材料以及方法步骤,都存在不唯一性,也就是说实验是可以优化改变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创新,不要拘囿于教材实验的条条框框,寻找出优于教材的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笔
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两个重要实验进行改进。
一、《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改进
该实验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实验。在教材实验中把抽象的实验直观化,对生物体的生长、细胞构成和细胞分裂等进行了验证。就实际来看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取材精准—解离透彻—染色适宜—制片到位”。那么本实验的改进点就落在解离、染色、制片等环节。现就该三环节的改进,进行详细的阐述。
1.改进解离的时间
在教材中制片过程是这样描述的: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在解离的操作中需要剪取洋葱根尖的2~3毫米,随后立即放入解离液中,并且解离的时间要控制在室温下3~5分钟。笔者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多次实验发现,这样实验的效果不是很好,细胞仍有较多处于不分散的状态。于是我在实验中适当把解离的时间延长,改为了8~10分钟,这样一来,洋葱根尖变得非常酥软,往下再依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压片,细胞组织立刻分散成单层细胞,实验效果明显,且成功率很高。
2.改进染色的时间和方法
在教材中染色过程是这样描述的:用盛有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盛放解离、漂洗好的洋葱根尖,且染色时间控制在3~5分钟。笔者在实际实验中发现此举存在弊端,主要是:(1)进行染色操作之后,被染材料很难找到,需要花费较多时间;(2)染色时间上的问题。如果染色时间长,在染色液中观察不到实验材料的染色程度,造成染色过深,实验失败。具体的改进措施是:直接把解离、漂洗好的洋葱根尖放到载玻片中央,并在根尖上滴一滴染色液,染色时间控制在45~60秒。随后用装有清水的滴管小心地将多余的染色液洗去,并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因为在解离环节的改进中,洋葱根尖已处于非常酥软的状态,染色非常容易,所以缩短了染色时间,并且直接滴少量的染色液于材料上,可以便于肉眼观察,有效地控制了染色的程度。
3.改进制片的方法
在教材中制片方法是这样描述的:盖上盖玻片,并在盖玻片上加上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轻进行按压,这样可以使得细胞分散开来。从实际的实验效果来看,该步骤操作的成功率比较低,主要问题是:(1)在取加盖在盖玻片上的载玻片时,发现两者相互黏合,发生一同取下的问题;(2)材料样本发生移动,造成细胞散乱,分生区不便于找到。其实在进行这一步骤操作时,可以先放2层吸水纸在盖玻片上,再加盖一片载玻片,进而用拇指轻轻按压,多次重复操作,使得材料标本成为云雾状,对于教材实验步骤中出现的问题可进行有效规避。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改进
1.改进画滤液细线的工具
在本实验的操作中四种色素的理想分离,关键在于“画滤液细线”,要求滤液细线“细而直”。在教材中,画线工具采用了“毛细吸管”,但由于实际操作中手用力不均匀,往往出现滤液细线“粗而弯”。因此笔者建议:用“刮胡刀片”替代“毛细吸管”,实际实验效果较好。这种改进的优点是:(1)用“刮胡刀片”画滤液细线,可以很好地保证滤液细线“细而直”,进而保障了实验需求;(2)画线工具源于生活,且简单耐用,节省了实验成本。
2.改进层析液
在教材中层析液是苯、石油醚、丙酮的混合物,层析液也可以用93号汽油代替。不过这两种层析液均带有毒性,且易于挥发。因此关于实验中的层析液,笔者仍建议使用95%的酒精,其同样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且材料价格低廉,是绿色安全的实验材料。
3.改进层析用具
在教材中层析法采用了滤纸条纸层析法。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最大不足,就是所得到的分离色素带不是很清晰,尤其是胡萝卜素,因其色素的含量较低,很难在滤纸条上清晰看到。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采用教学用的“白粉笔”,其实验效果很好。具体方法是:(1)对完整的一支白色粉笔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在白粉笔粗的一端重复进行“画色素滤液细线”的相应操作,务必做到滤液细线“细而直”;(2)在层析的时候将白粉笔有滤液细线的一端轻轻插入层析液中,同样注意滤液细线不要碰触到层析液面,稍等片刻之后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清晰的色素分离带,实验效果很好。
科学而有效的实验操作是获取实验价值和意义的关键,本文重点分析了高中教材中《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两个实验,并就实验的操作方法,提出了改进与建议,为优化实验操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信息。
参考文献:
[1]张连季.对高中生物实验的几处改进和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2).
[2]翟天智.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与创新[J].中学生物学,2011(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建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558.html
文/陶琪艳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科学而有效的实验操作是获取实验价值和意义的关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入手,就《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改进,进行了粗浅的探析。旨在强化对生物实验的认识,并基于相关的实验提出改进建议,为实际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信息。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高中生物教学的半壁江山便是实验,而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又是生物实验有效开展的保证。就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来看,实验均是对生命运动规律或生命现象的探究。对于生物实验中的用具、材料以及方法步骤,都存在不唯一性,也就是说实验是可以优化改变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创新,不要拘囿于教材实验的条条框框,寻找出优于教材的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笔
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两个重要实验进行改进。
一、《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改进
该实验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实验。在教材实验中把抽象的实验直观化,对生物体的生长、细胞构成和细胞分裂等进行了验证。就实际来看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取材精准—解离透彻—染色适宜—制片到位”。那么本实验的改进点就落在解离、染色、制片等环节。现就该三环节的改进,进行详细的阐述。
1.改进解离的时间
在教材中制片过程是这样描述的: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在解离的操作中需要剪取洋葱根尖的2~3毫米,随后立即放入解离液中,并且解离的时间要控制在室温下3~5分钟。笔者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多次实验发现,这样实验的效果不是很好,细胞仍有较多处于不分散的状态。于是我在实验中适当把解离的时间延长,改为了8~10分钟,这样一来,洋葱根尖变得非常酥软,往下再依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压片,细胞组织立刻分散成单层细胞,实验效果明显,且成功率很高。
2.改进染色的时间和方法
在教材中染色过程是这样描述的:用盛有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盛放解离、漂洗好的洋葱根尖,且染色时间控制在3~5分钟。笔者在实际实验中发现此举存在弊端,主要是:(1)进行染色操作之后,被染材料很难找到,需要花费较多时间;(2)染色时间上的问题。如果染色时间长,在染色液中观察不到实验材料的染色程度,造成染色过深,实验失败。具体的改进措施是:直接把解离、漂洗好的洋葱根尖放到载玻片中央,并在根尖上滴一滴染色液,染色时间控制在45~60秒。随后用装有清水的滴管小心地将多余的染色液洗去,并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因为在解离环节的改进中,洋葱根尖已处于非常酥软的状态,染色非常容易,所以缩短了染色时间,并且直接滴少量的染色液于材料上,可以便于肉眼观察,有效地控制了染色的程度。
3.改进制片的方法
在教材中制片方法是这样描述的:盖上盖玻片,并在盖玻片上加上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轻进行按压,这样可以使得细胞分散开来。从实际的实验效果来看,该步骤操作的成功率比较低,主要问题是:(1)在取加盖在盖玻片上的载玻片时,发现两者相互黏合,发生一同取下的问题;(2)材料样本发生移动,造成细胞散乱,分生区不便于找到。其实在进行这一步骤操作时,可以先放2层吸水纸在盖玻片上,再加盖一片载玻片,进而用拇指轻轻按压,多次重复操作,使得材料标本成为云雾状,对于教材实验步骤中出现的问题可进行有效规避。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改进
1.改进画滤液细线的工具
在本实验的操作中四种色素的理想分离,关键在于“画滤液细线”,要求滤液细线“细而直”。在教材中,画线工具采用了“毛细吸管”,但由于实际操作中手用力不均匀,往往出现滤液细线“粗而弯”。因此笔者建议:用“刮胡刀片”替代“毛细吸管”,实际实验效果较好。这种改进的优点是:(1)用“刮胡刀片”画滤液细线,可以很好地保证滤液细线“细而直”,进而保障了实验需求;(2)画线工具源于生活,且简单耐用,节省了实验成本。
2.改进层析液
在教材中层析液是苯、石油醚、丙酮的混合物,层析液也可以用93号汽油代替。不过这两种层析液均带有毒性,且易于挥发。因此关于实验中的层析液,笔者仍建议使用95%的酒精,其同样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且材料价格低廉,是绿色安全的实验材料。
3.改进层析用具
在教材中层析法采用了滤纸条纸层析法。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最大不足,就是所得到的分离色素带不是很清晰,尤其是胡萝卜素,因其色素的含量较低,很难在滤纸条上清晰看到。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采用教学用的“白粉笔”,其实验效果很好。具体方法是:(1)对完整的一支白色粉笔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在白粉笔粗的一端重复进行“画色素滤液细线”的相应操作,务必做到滤液细线“细而直”;(2)在层析的时候将白粉笔有滤液细线的一端轻轻插入层析液中,同样注意滤液细线不要碰触到层析液面,稍等片刻之后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清晰的色素分离带,实验效果很好。
科学而有效的实验操作是获取实验价值和意义的关键,本文重点分析了高中教材中《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两个实验,并就实验的操作方法,提出了改进与建议,为优化实验操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信息。
参考文献:
[1]张连季.对高中生物实验的几处改进和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2).
[2]翟天智.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与创新[J].中学生物学,2011(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