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思潮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
【内容提要】成人高等教育在构造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重新审视终身教育的特质,把握成人高教的价值定位,并据此剖析目前运作现状,努力为发挥成人高教的现实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提供新的思路和运作策略。
【摘 要 题】终身教育
自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提案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倡导和不遗余力地推动,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并以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如何真正做到将成人高等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如何在概念和内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认识,如何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彰显终身教育的活力和精髓,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思潮散点透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社会交往的扩大,正在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们必然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这些变化对人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方面的限定,使教育在任何时间、空间上面向任何人,使教育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上贯穿人的一生,即逐步确定终身教育的形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界的共识,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可以终身受用,因而把人的一生划分接受教育期和职业活动期的想法和做法,已远远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和未来社会的需要。人类知识增长速度之快,更新周期之短,与人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更加激烈,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心灵之窗、富裕之门的钥匙。从某种意义上,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而言,终身学习都是一种回报无限的必不可少的投资。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选择,并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直接推动下,以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观为基础的终身教育思潮迅速扩展开来。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第一次果敢地提出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思潮体现了一种与传统教育(传统认为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念,表现出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征。所谓终身教育,简言之,就是指能满足个人在一生中多个阶段生存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于完善自我,构建学习化社会。综观终身教育的著作理论,其基本内涵可概括如下:
1.时空的整体性。即教育与学习“时时都有,处处皆在”。传统教育往往将人的一生分割为三个时期: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终身教育则冲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认为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完结永不休止的活动,即人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教育与学习,不可分割。教育是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互为衔接、彼此制约、相互整合的终身过程,它能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组织结构和最适当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智能。主张冲出教育学习只有在学校才是正规式的狭隘局限,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密切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各种教育体系都是人终生教育和学习的机构和场所。它十分强调教育资源的整合性和开放性,旨在实现人、教育、生活的整合。使人们充分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独特性、创造性,获得时空上的保证。
2.对象的全体性。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员,不论其性别、年龄、职业如何,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受教育、人人皆学习的学习化社会,以期给每一个人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因此,它也是实现人人平等的一个重要手段。
3.人格的主体性。从本质上讲,终身教育是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个性完善发展的人,教育过程“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每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终身教育应当是培养每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教育应当给予学习者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因为其学习动机有别于传统教育下的外部强制性,它完全出自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所以终身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培养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以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中心,允许并提倡人们的多次、多样选择,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切机会、一切便利,以实现人终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诚如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3年的专家会议报告指出的那样,“终身教育是解放自我实现及其自我完成的教育”。终身教育不仅仅是获得新的社会技能和技术工具以面对现实生活,还和内省的个人发展密切相关。
4.形式的多样性。由于终身教育具有整体性、全体性、主体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具有多样性。具体而言,终身教育在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场所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技术、组织形式等方面均有灵活多样性。它将克服传统教育单调、刻板、划一的弊端,使教育、学习更加切合实际,如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的,有校内、校外、远距离的,有长期、中期、短期的,有学历、学位、非学历、进修的等等。简言之,教育实现形式上多样化是终身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时空局限的具体表现,它主要包括: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教育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在此,我们还有必要弄清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与区别。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是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的: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系统,终身学习又是终身教育的延续,它维持终身教育体系的运作,并成为终身教育的目标指向。终身教育可被看作一套指导教育实践的组织和程序方针,旨在养成贯穿终生的学习。终身学习提倡培养公民个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那么终身学习的目的何在?正确全面的予以审视与回答,将有助于我们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如何积极应答终身教育的挑战问题的认识。中央教科所王松涛副研究员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对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其观点概述如下:终身学习应当超越社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基本的目标,其终极目的应当致力于通过贯穿一生的学习来获取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由,包括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在学得自由的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把学习作为生存的方式贯穿一生,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自由。我们认为上述学习目的论较之传统的学习目的论,固然是一种突破,较之“四会”(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习目的论,更是一种丰富和深化,它昭示的是现代教育本质的核心要义,是终身教育之于终身学习的灵魂所在。从某种意义讲,明乎此,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从80年代初传入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成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体系”;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江泽民主席讲话中更加明确提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应该说正在以积极的态势向前发展。诚如,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在我国要真正使“成人教育变得更具力量,成为一种欢迎、一种工具、一种权力、一种共享的责任”,它是打开迈向新世纪大门的钥匙,确是有待时日,任重而道远。
二、成人高教的价值定位
近代现代成人教育发展至今,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都无疑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终身教育无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是一种教育制度,自问世后,迅速风靡全球,显见二者之所以受到世人青睐与关注,是有其必然关联性的。
成人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成人为对象,它 《终身教育思潮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568.html
【摘 要 题】终身教育
自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提案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倡导和不遗余力地推动,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并以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如何真正做到将成人高等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如何在概念和内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认识,如何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彰显终身教育的活力和精髓,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思潮散点透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社会交往的扩大,正在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们必然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这些变化对人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方面的限定,使教育在任何时间、空间上面向任何人,使教育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上贯穿人的一生,即逐步确定终身教育的形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界的共识,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可以终身受用,因而把人的一生划分接受教育期和职业活动期的想法和做法,已远远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和未来社会的需要。人类知识增长速度之快,更新周期之短,与人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更加激烈,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心灵之窗、富裕之门的钥匙。从某种意义上,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而言,终身学习都是一种回报无限的必不可少的投资。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选择,并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直接推动下,以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观为基础的终身教育思潮迅速扩展开来。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第一次果敢地提出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思潮体现了一种与传统教育(传统认为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念,表现出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征。所谓终身教育,简言之,就是指能满足个人在一生中多个阶段生存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于完善自我,构建学习化社会。综观终身教育的著作理论,其基本内涵可概括如下:
1.时空的整体性。即教育与学习“时时都有,处处皆在”。传统教育往往将人的一生分割为三个时期: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终身教育则冲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认为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完结永不休止的活动,即人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教育与学习,不可分割。教育是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互为衔接、彼此制约、相互整合的终身过程,它能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组织结构和最适当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智能。主张冲出教育学习只有在学校才是正规式的狭隘局限,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密切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各种教育体系都是人终生教育和学习的机构和场所。它十分强调教育资源的整合性和开放性,旨在实现人、教育、生活的整合。使人们充分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独特性、创造性,获得时空上的保证。
2.对象的全体性。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员,不论其性别、年龄、职业如何,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受教育、人人皆学习的学习化社会,以期给每一个人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因此,它也是实现人人平等的一个重要手段。
3.人格的主体性。从本质上讲,终身教育是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个性完善发展的人,教育过程“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每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终身教育应当是培养每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教育应当给予学习者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因为其学习动机有别于传统教育下的外部强制性,它完全出自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所以终身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培养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以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中心,允许并提倡人们的多次、多样选择,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切机会、一切便利,以实现人终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诚如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3年的专家会议报告指出的那样,“终身教育是解放自我实现及其自我完成的教育”。终身教育不仅仅是获得新的社会技能和技术工具以面对现实生活,还和内省的个人发展密切相关。
4.形式的多样性。由于终身教育具有整体性、全体性、主体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具有多样性。具体而言,终身教育在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场所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技术、组织形式等方面均有灵活多样性。它将克服传统教育单调、刻板、划一的弊端,使教育、学习更加切合实际,如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的,有校内、校外、远距离的,有长期、中期、短期的,有学历、学位、非学历、进修的等等。简言之,教育实现形式上多样化是终身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时空局限的具体表现,它主要包括: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教育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在此,我们还有必要弄清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与区别。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是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的: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系统,终身学习又是终身教育的延续,它维持终身教育体系的运作,并成为终身教育的目标指向。终身教育可被看作一套指导教育实践的组织和程序方针,旨在养成贯穿终生的学习。终身学习提倡培养公民个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那么终身学习的目的何在?正确全面的予以审视与回答,将有助于我们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如何积极应答终身教育的挑战问题的认识。中央教科所王松涛副研究员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对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其观点概述如下:终身学习应当超越社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基本的目标,其终极目的应当致力于通过贯穿一生的学习来获取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由,包括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在学得自由的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把学习作为生存的方式贯穿一生,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自由。我们认为上述学习目的论较之传统的学习目的论,固然是一种突破,较之“四会”(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习目的论,更是一种丰富和深化,它昭示的是现代教育本质的核心要义,是终身教育之于终身学习的灵魂所在。从某种意义讲,明乎此,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从80年代初传入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成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体系”;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江泽民主席讲话中更加明确提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应该说正在以积极的态势向前发展。诚如,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在我国要真正使“成人教育变得更具力量,成为一种欢迎、一种工具、一种权力、一种共享的责任”,它是打开迈向新世纪大门的钥匙,确是有待时日,任重而道远。
二、成人高教的价值定位
近代现代成人教育发展至今,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都无疑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终身教育无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是一种教育制度,自问世后,迅速风靡全球,显见二者之所以受到世人青睐与关注,是有其必然关联性的。
成人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成人为对象,它 《终身教育思潮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