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化学论文 >> 正文

关于《童年与解放》的断想


排名第×,以及班上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信息。我不禁纳闷,这么多时间用于考试,有多少时间用于教学?难怪总喊着课时不够用,要加班加点。这么快就要学生“顺应”,现实哪里来得及“同化”?频繁的考试至少反映出教育者的两项不足:一是教学手段的贫乏,不知道怎么教,也不想认真思考怎么教,便端出“统治者”的架子,以考代教,逼学生就范。二是自信心不足,默认学生肯定不会好好学的,只好频频以考试来鞭打学生,以掩盖自己的心虚。

  在现实工作中,考得勤的教师其学生往往还考得好,这让那些“以考代教”的教师很有成就感,觉得这是一条通向“学生优质发展”的康庄大道。这种“劣币逐良币”的做法,严重扰乱了教学的生态环境,往往让想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教师非常痛苦。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是能考出好分数,可发展前景呢?《童年与解放》中谈到:“这样的一张认知图式无能力再去同化新的事物、洞烛新的世界。换句话说,通过无数次长期而密集的筛检而成功的一个个号称精英的心智,竟是无法从事独立思考的一张张平版印刷”。及时消化、段段清往往是频繁考试的理由,甚至会拿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作为理论支撑。事实上,艾宾浩斯画的是遗忘曲线,它对应的是记忆的问题,只有机械地把学习等同于记忆,才会对学习者提出“短平快”的要求,才会不给学习者留时间、留余地去“同化”学习内容。这样做的教师,并不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同化”而发生了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关注的只是学生的“顺应”与否。其实,那只是学习者低级的“条件反射”,这与巴甫洛夫说的“流哈啦子”实在是没什么区别。

  在课堂教学中,密集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干扰。有些公开课上,会看到教师与学生“短平快”的一问一答,似乎十分热闹,很具有“观赏性”,评课者也会因此而评价课堂“师生互动充分,气氛活跃”。可这真是一种“学习的气氛”吗?还是教师自己的才艺表演?前些日子,和组内一青年同事聊天,很有共识,都感觉到现在有个不上台面的评课标准,那就是:教师上得满头大汗的、口干舌燥的课,就不算是好课;如果教师上得脸红脖子粗、青筋直爆,那就更不“入流”了。这样的标准,值得我们反省。

  *作者系化学教师。 《关于《童年与解放》的断想(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652.html

  • 上一篇范文: 外婆家:城楼下的外婆家
  • 下一篇范文: 开学第一天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化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