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机制的转变
应考虑如何使教师的平时考核制度化、规范化。
2.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增强指标的可测性。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教师评价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适当的量化体系。具体说来,在确定评价标准时,对于很难用简单数量来表示的因素,如奉献精神、思想观念等应使用定性的语言描述分析,而且要使用操作性语言来表述,并尽量避免语言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力求使每项指标都具备较大的区分度。由于定性分析具有不够明确、缺少可比性的缺点,对于容易进行数量化处理的教师行为,如工作量、出勤量、批改作业量等应尽量以数据形式做出评价,以便于对评价结果进行数量比较。但必须注意到,定量评价的适用范围较窄,定性评价应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恰当地结合起来,制定的评价标准才能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增强评价的可测性与可操作性。
(三)强调“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素质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个人的素质的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师评价亦应突出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反映在评价实践中,教师应该既是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因此,教师评价应该强调以“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所谓自我评价,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对自身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通过自我评价,评价对象由被动接受评价变为主动参评,这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形成自律机制和激励机制。因此,中小学校应将教师的自我评价作为其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和手段。积极采取自我评价,一方面能增强教师的自我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大大提高评价的民主性,增进评价内容的客观真实性。绝大多数教师会因为受到尊重和信任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当然,自我评价难免有时也会出现自我夸大的现象,因而有必要和“他评”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进行“他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即评价者要坚持综合性评价原则,把教师评价作为一个整体,在各项指标逐项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彻底摒弃“惟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是取”的价值观念。
2.评价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作,要求评价者不但要懂得本门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评价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1](P27)。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评价误差。
3.评价者要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立场。评价过程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着评价结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要核实情况,尽可能多地收集第一手信息资料,切忌主观臆断。必须坚持公正的立场,不徇私情,不带偏见,对每位被评价教师都要做到一视同仁。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和改进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只有突破“应试教育”观念的羁绊,对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改革,才能真正发挥素质教育下教师评价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远军.学校人员评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2] 瞿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陈玉琨.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机制的转变(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654.html
2.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增强指标的可测性。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教师评价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适当的量化体系。具体说来,在确定评价标准时,对于很难用简单数量来表示的因素,如奉献精神、思想观念等应使用定性的语言描述分析,而且要使用操作性语言来表述,并尽量避免语言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力求使每项指标都具备较大的区分度。由于定性分析具有不够明确、缺少可比性的缺点,对于容易进行数量化处理的教师行为,如工作量、出勤量、批改作业量等应尽量以数据形式做出评价,以便于对评价结果进行数量比较。但必须注意到,定量评价的适用范围较窄,定性评价应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恰当地结合起来,制定的评价标准才能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增强评价的可测性与可操作性。
(三)强调“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素质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个人的素质的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师评价亦应突出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反映在评价实践中,教师应该既是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因此,教师评价应该强调以“自我评价”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所谓自我评价,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对自身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通过自我评价,评价对象由被动接受评价变为主动参评,这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形成自律机制和激励机制。因此,中小学校应将教师的自我评价作为其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和手段。积极采取自我评价,一方面能增强教师的自我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大大提高评价的民主性,增进评价内容的客观真实性。绝大多数教师会因为受到尊重和信任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当然,自我评价难免有时也会出现自我夸大的现象,因而有必要和“他评”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进行“他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即评价者要坚持综合性评价原则,把教师评价作为一个整体,在各项指标逐项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彻底摒弃“惟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是取”的价值观念。
2.评价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作,要求评价者不但要懂得本门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评价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1](P27)。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评价误差。
3.评价者要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立场。评价过程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着评价结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要核实情况,尽可能多地收集第一手信息资料,切忌主观臆断。必须坚持公正的立场,不徇私情,不带偏见,对每位被评价教师都要做到一视同仁。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和改进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只有突破“应试教育”观念的羁绊,对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改革,才能真正发挥素质教育下教师评价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远军.学校人员评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2] 瞿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陈玉琨.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机制的转变(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