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中心契入延展法
一、概要
总复习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只是高三历史教育这一整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能服从高三历史 教育总目标。由于各指导教师对高三历史教学过程的安排不同,开展总复习的条件不同,其具体任务也不尽相 同,我们无法抽象评价复习方法的好坏,也不能够盲目套用他人的方法,包括笔者这里所谈的方法。
笔者根据农村普通中学学生特点,在高三教学中通常采用阶梯式教学:第一大阶梯是章节教学辅之各时代 综述,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基本知识,着重弄清主要历史现象的特征,因果及横向关系;第二大阶梯是专题国别 复习,使学生实现基本知识大联网,重点是掌握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通过了这两大阶梯,学生的历史知识、 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都获得了逐渐提高。以此为基点展开的总复习就是要跨上第三大阶梯:知识的迁移应用能 力——主要是运用正确史观分析历史本质、评价历史现象、概括历史特征,或运用史实说明论证历史问题,以 及准确表达等能力。因此,我把全面复习工作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在课堂上只抓住一些关键性知识层层深入, 纵横延展,进行理性的探讨,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笔者估且称这种方法为“中心契入——延展法”。
我想这一复习方法既适应现代高考的要求,也符合由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因为: 第一,通过中心契入,可对影响知识体系形成的关键知识实施纵深突破,形成知识中心;第二,通过层层递进 、纵横延展,可揭示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使之在一定史学思想统率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机有序有层次的系统 ;第三,有利于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历史,有利于其进一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评价、比较、说明、 论证等基本学科能力;第四,扩大了知识面,进行了多种思维训练。总之,它能促使学生将其已掌握的基本知 识在一定史学思想统率下形成有机有序有层次有中心的知识系统,并获得一套治史的基本方法,从而造成比较 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成为其独立处理历史问题和继续学习历史的条件;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 认识和思维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不仅有利于应对高考和历史学习。
二、操作
(一)确立题材。经过前两个阶梯的教学,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选择哪些现象做为中心契入的题材事关 复习效率。怎样选择题材呢?原则是:<1>通盘考虑全部教学内容和课时的松紧, 以确定题材的数量和内容; <2> 所选题材必须是教材中多次出现或历时较长或涉及范围广的历史现象;<3>须是学生似懂非懂的历史问题,
弄清该问题能起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认真设问。确定了某个现象为中心契入的题材后,就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像剥笋一样 自然愉快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活动。如我们确定了以“中国的封建经济”这一宏大悠久的现象为契入中心 时,可这样设问:(1)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学习, 你能描述一下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吗?(2)这种 模式在何时已初步形成?请扼要解释它形成的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并说明这一历史现象在当时意识形态领域 的反映。(3 )试概括并简要说明这种经济模式对古代政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4 )历代封建统治 者对待这种经济模式的态度与政策怎样?如何评价?(5)这一模式何时开始瓦解? 试举例说明并阐述其历史 必然性。这一模式的瓦解在意识形态中又有什么反映?封建统治者是如何对待这一趋势的?请用有关史实说明 并予以评价。(6)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为指导学生思考,我们可对有些问题给予提 示。
设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要讲究科学性,不能把学生引入形而上学的歧途。从一些试题资料看, 近年这种错误倾向很严重。这是一些教师自身视野有限而盲从高考形式的产物。第二,设问要让学生感到亲切 而又新鲜,似曾相识而又富有挑战性。设问太难太易都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第三,围绕一个契入中所设 问题要做到递进延展自然有序。第四,设计时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能力提高目标。
(三)组织教学。据本法实施时已具备的条件、加强表达能力和激化学习热情的需要,加上时间之紧迫, 复习时课堂形式采用“有控制的讨论式”为佳。教师已通过给定题材和设定问题已对讨论的内容和步骤实现了 控制。课堂上要注意的是控制讨论进行的速度、方法和秩序。我的做法通常是让学生自由讨论一定时间后,再 “点将”答问,然后师生共同纠错补漏。这是图简单的做法。笔者偶尔也试行分组讨论:将班级分成3—4组, 按排时间讨论指定问题,然后指定某组回答:该组需推荐一名“发言人”答问,组员可以补充;其它组对该组 回答发表看法,教师予以总结。这种方式效果好些,学生更投入,回答比较完整甚至可提出些我没预想到的见 解;但也多一些麻烦,如要分组重新坐定位置,需搬动桌凳,可能造成一些混乱,而且要动脑筋合理搭配差优 生,使各组之间能展开竞争。
(四)配套练习。如在复习了“中国的封建经济”后,应就中外史有关经济及其与政治、意识形态、科技 发展之间关系之类的材料命制习题。这样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增强其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二,可在不 占用更多课时的情况下扩大中心知识的辐射面;其三可检查教学效果。
三、特点
目前历史复习常用的方法有专题复习法、区域复习法、中心整合法等几种。
专题复习法是将同类知识按时间或空间顺序进行清理,基本特点是罗列知识点,主要意义在于能使学生知 识线索化、板块化,掌握社会某个方面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行专题复习时,人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来思维 的,思维的空间被界定在某个历史领域。而中心契入延展法是对某一历史现象寻根究底,不是知识罗列,主要 意义在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运用知识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时的思维是不受领域限制,并按学理逻辑递进延 展的。
区域复习法是对重要地域众多的历史现象进行综合考察。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认识重要地区历史发展的特 点、历史地位及其复杂历史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解剖麻雀提高学生分解、综合、概括、归纳、比较历史 的能力。这时思维被界定于特定的空间。中心契入延展法不是对某地域众多现象的综合考察,而是对某一历史 现象的深入思考,思维不受空间限制。
中心整合法是将全部历史知识从特定的时间〈包括时期〉、地点〈包括较大的区域〉和人物〈包括其他行 为主体〉为核心归总罗列,特点是归总知识。其意义主要在于使学生认识一些重要的历史时间、历史地域和历 史主体的特点地位,培养正确全面观察历史、评价历史的能力。这时人的思维活动是比较简单、思维方式比较 单一的。中心契入延展法的“中心”不是历史要素,而是重要历史现象;它不是用于归总知识而是通过对重要 现象的根究揭示历史现象间的内在逻辑,使学生认识历史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这时人的思维是由浅入深、由此 及彼地活动的,思维空间广阔,方式多样。
总之,各种复习法都有其效用,而相对来说中心契入延展法更能把学生的认识和能力提高到考试说明所要 求的水平。 《高考复习中心契入延展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740.html
总复习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只是高三历史教育这一整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能服从高三历史 教育总目标。由于各指导教师对高三历史教学过程的安排不同,开展总复习的条件不同,其具体任务也不尽相 同,我们无法抽象评价复习方法的好坏,也不能够盲目套用他人的方法,包括笔者这里所谈的方法。
笔者根据农村普通中学学生特点,在高三教学中通常采用阶梯式教学:第一大阶梯是章节教学辅之各时代 综述,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基本知识,着重弄清主要历史现象的特征,因果及横向关系;第二大阶梯是专题国别 复习,使学生实现基本知识大联网,重点是掌握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通过了这两大阶梯,学生的历史知识、 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都获得了逐渐提高。以此为基点展开的总复习就是要跨上第三大阶梯:知识的迁移应用能 力——主要是运用正确史观分析历史本质、评价历史现象、概括历史特征,或运用史实说明论证历史问题,以 及准确表达等能力。因此,我把全面复习工作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在课堂上只抓住一些关键性知识层层深入, 纵横延展,进行理性的探讨,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笔者估且称这种方法为“中心契入——延展法”。
我想这一复习方法既适应现代高考的要求,也符合由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因为: 第一,通过中心契入,可对影响知识体系形成的关键知识实施纵深突破,形成知识中心;第二,通过层层递进 、纵横延展,可揭示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使之在一定史学思想统率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机有序有层次的系统 ;第三,有利于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历史,有利于其进一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评价、比较、说明、 论证等基本学科能力;第四,扩大了知识面,进行了多种思维训练。总之,它能促使学生将其已掌握的基本知 识在一定史学思想统率下形成有机有序有层次有中心的知识系统,并获得一套治史的基本方法,从而造成比较 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成为其独立处理历史问题和继续学习历史的条件;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 认识和思维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不仅有利于应对高考和历史学习。
二、操作
(一)确立题材。经过前两个阶梯的教学,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选择哪些现象做为中心契入的题材事关 复习效率。怎样选择题材呢?原则是:<1>通盘考虑全部教学内容和课时的松紧, 以确定题材的数量和内容; <2> 所选题材必须是教材中多次出现或历时较长或涉及范围广的历史现象;<3>须是学生似懂非懂的历史问题,
弄清该问题能起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认真设问。确定了某个现象为中心契入的题材后,就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像剥笋一样 自然愉快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活动。如我们确定了以“中国的封建经济”这一宏大悠久的现象为契入中心 时,可这样设问:(1)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学习, 你能描述一下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吗?(2)这种 模式在何时已初步形成?请扼要解释它形成的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并说明这一历史现象在当时意识形态领域 的反映。(3 )试概括并简要说明这种经济模式对古代政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4 )历代封建统治 者对待这种经济模式的态度与政策怎样?如何评价?(5)这一模式何时开始瓦解? 试举例说明并阐述其历史 必然性。这一模式的瓦解在意识形态中又有什么反映?封建统治者是如何对待这一趋势的?请用有关史实说明 并予以评价。(6)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为指导学生思考,我们可对有些问题给予提 示。
设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要讲究科学性,不能把学生引入形而上学的歧途。从一些试题资料看, 近年这种错误倾向很严重。这是一些教师自身视野有限而盲从高考形式的产物。第二,设问要让学生感到亲切 而又新鲜,似曾相识而又富有挑战性。设问太难太易都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第三,围绕一个契入中所设 问题要做到递进延展自然有序。第四,设计时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能力提高目标。
(三)组织教学。据本法实施时已具备的条件、加强表达能力和激化学习热情的需要,加上时间之紧迫, 复习时课堂形式采用“有控制的讨论式”为佳。教师已通过给定题材和设定问题已对讨论的内容和步骤实现了 控制。课堂上要注意的是控制讨论进行的速度、方法和秩序。我的做法通常是让学生自由讨论一定时间后,再 “点将”答问,然后师生共同纠错补漏。这是图简单的做法。笔者偶尔也试行分组讨论:将班级分成3—4组, 按排时间讨论指定问题,然后指定某组回答:该组需推荐一名“发言人”答问,组员可以补充;其它组对该组 回答发表看法,教师予以总结。这种方式效果好些,学生更投入,回答比较完整甚至可提出些我没预想到的见 解;但也多一些麻烦,如要分组重新坐定位置,需搬动桌凳,可能造成一些混乱,而且要动脑筋合理搭配差优 生,使各组之间能展开竞争。
(四)配套练习。如在复习了“中国的封建经济”后,应就中外史有关经济及其与政治、意识形态、科技 发展之间关系之类的材料命制习题。这样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增强其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二,可在不 占用更多课时的情况下扩大中心知识的辐射面;其三可检查教学效果。
三、特点
目前历史复习常用的方法有专题复习法、区域复习法、中心整合法等几种。
专题复习法是将同类知识按时间或空间顺序进行清理,基本特点是罗列知识点,主要意义在于能使学生知 识线索化、板块化,掌握社会某个方面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行专题复习时,人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来思维 的,思维的空间被界定在某个历史领域。而中心契入延展法是对某一历史现象寻根究底,不是知识罗列,主要 意义在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运用知识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时的思维是不受领域限制,并按学理逻辑递进延 展的。
区域复习法是对重要地域众多的历史现象进行综合考察。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认识重要地区历史发展的特 点、历史地位及其复杂历史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解剖麻雀提高学生分解、综合、概括、归纳、比较历史 的能力。这时思维被界定于特定的空间。中心契入延展法不是对某地域众多现象的综合考察,而是对某一历史 现象的深入思考,思维不受空间限制。
中心整合法是将全部历史知识从特定的时间〈包括时期〉、地点〈包括较大的区域〉和人物〈包括其他行 为主体〉为核心归总罗列,特点是归总知识。其意义主要在于使学生认识一些重要的历史时间、历史地域和历 史主体的特点地位,培养正确全面观察历史、评价历史的能力。这时人的思维活动是比较简单、思维方式比较 单一的。中心契入延展法的“中心”不是历史要素,而是重要历史现象;它不是用于归总知识而是通过对重要 现象的根究揭示历史现象间的内在逻辑,使学生认识历史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这时人的思维是由浅入深、由此 及彼地活动的,思维空间广阔,方式多样。
总之,各种复习法都有其效用,而相对来说中心契入延展法更能把学生的认识和能力提高到考试说明所要 求的水平。 《高考复习中心契入延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