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文献】
[1] 陈节.古代家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福建学刊,1996,(2).
[2] 欧阳守道.巽斋文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3] 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 陈鼎.东林列传[M].北京:中国书店,1991.
[5]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 陈宏谋.培远堂手札节存[M].同治壬申江苏书局本.
[7] 中国共产党浦江县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学学会.宋濂暨“江南第一家”研究[C].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8]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康熙二十七年蔡方炳刻本.
[9] 陈献章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 方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1]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书店,1984.
[12] 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M].同治十年江苏书局刻本.
[13] [美]包筠雅.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M].杜正贞,张林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4] 明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教印本,1983.
[15] 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6] 丛书集成初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Z].光绪二十五年清会典馆石印本.
[18] 林希元.林次崖先生文集[M].乾隆十七年诒燕堂刻本.
[19] 张岱.陶庵梦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20] 庭训格言[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21] [荷]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2] 张澍.蜀典[A].新繁县乡土志[C].光绪年间刊本.
[23] 谭嗣同.仁学[A].谭嗣同全集[C].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钅加英
@②原字屯加阝
@③原字礻加朱
《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59998.html
[1] 陈节.古代家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福建学刊,1996,(2).
[2] 欧阳守道.巽斋文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3] 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 陈鼎.东林列传[M].北京:中国书店,1991.
[5]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 陈宏谋.培远堂手札节存[M].同治壬申江苏书局本.
[7] 中国共产党浦江县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学学会.宋濂暨“江南第一家”研究[C].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8]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康熙二十七年蔡方炳刻本.
[9] 陈献章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 方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1]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书店,1984.
[12] 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M].同治十年江苏书局刻本.
[13] [美]包筠雅.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M].杜正贞,张林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4] 明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教印本,1983.
[15] 四库全书[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6] 丛书集成初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Z].光绪二十五年清会典馆石印本.
[18] 林希元.林次崖先生文集[M].乾隆十七年诒燕堂刻本.
[19] 张岱.陶庵梦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20] 庭训格言[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21] [荷]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2] 张澍.蜀典[A].新繁县乡土志[C].光绪年间刊本.
[23] 谭嗣同.仁学[A].谭嗣同全集[C].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钅加英
@②原字屯加阝
@③原字礻加朱
《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