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学语文若干注释商兑
路。”《吕览》引此“有”作“或”。高诱曰:“或,有也。古‘有’字通作‘或’。”鲍照《在荆州与张使君李君士联句》:“三尹无喜色,一适或垂竿。”“无”“或”对文,即“或”犹“有”也。“或”与“有”,古音同属匣母,“或”属职部,“有”属之部,之职对转。“或”“有”二字古代经常通用。在《岳阳楼记》这句中,“或”即“有”的通假字。“或异二者之为”是说有异于上述两种人的所为,这是在经过探索之后,而语气肯定地指出“古仁人之心”与当时迁客骚人有根本差别,从而为下文表达中心思想打下稳固的基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037.html
&
nbsp; 四、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新编初五册《孟子二章》)
其中“拂士”,课本注释为:“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此注欠妥。
杨伯峻《孟子译注》、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辞海》皆训“拂士”之“拂”通“弼”,义为辅佐、辅弼,唯《辞源》修订本“拂士”条注云:“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人。拂通弼”,并以此句为书证。权衡以上二说,愚以为《辞源》修订本的说法更为妥贴。其理由如次:
首先,从文意看,“法家拂士”与“敌国外患”相对为文,都是指使国君忧患的对象。“敌国外患”固然是君主所忧患者,法家是守法度的世臣,国君不依法而行,就要进谏劝阻,所以也是国君忧患的人。如果“拂士”理解为“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则国君对他何患之有?唯其“拂士”是“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人”,则昏君常忧之。
其次,从古训看,拂通弼,弼有辅佐义,也有矫正义。《尚书·益稷》:“予违,汝弼。”孔安国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此弼字即纠正过失之意。《大戴礼记·保傅》:“洁廉而切直,匡过而谏邪者,谓之弼。弼者,拂天子之过者也。”此更明言“弼”有“匡过谏邪”义。贾谊《新书·保傅》:“洁廉而切直,匡过而谏邪者,谓之拂。拂者,拂天子之过者也。”《韩诗外传》卷八:“辅臣五人,拂臣六人。”拂臣辅臣对举。《说苑·君道》:“范氏之亡也,而少拂。”皆可证“拂士”即“能拂天子之过之士”,而非一般的“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可见课本注释有误,当予更正。
五、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新编高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编中学语文若干注释商兑(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