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正文

发挥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泰来县泰来镇中心校 陈桂芝)
    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 、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并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科 学地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概念 、进行判断和推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能力。有助于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学习,学 会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教材不是简单地呈现例题——结语——习题,而是既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顺序,又体现了较科学的教 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改进教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谈自 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改进教
    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从具体到抽象是儿童的认识规律,感知是思维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感性认识,通过“操作”这一 外部程序的“内化”,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教“100以内数进位加法”(口算):
    28+5=? 算理时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打出投影片1)
    (附图 {图})
    28+5图(感性认识)教师点拨启发(知识迁移)应该怎样计算?学生根据“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 算)的计算方法,很快说出把28分解成20和8。这时教师打出投影片2(形象思维)到此步教师再引导:下步还 应怎样计算?
    (附图 {图})学生根据20以内数进位加法的知识很快说出先把8与5相加等于13。教师把片2抽拉成片3, 这时水到渠成:20+13=33,到此教师把上述感知(即演示)过程与学生一起写出下列思维过程(抽象思维):
    (附图 {图})
    想:
    (附图 {图})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100以内数(口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算理)。
    再如:在教“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四册教材40页)(长+宽)×2公式推导采取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找:在下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
    (附图 {图})
    2.描:从一点开始把长方形图形用蓝笔沿长方形四周描一描。(事先准备好的学具)
    3.
    (附图 {图})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突出两个长和两个宽相等)
    4.摸:引导学生摸学具的周长,摸课本和书桌的四周。(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5.推导:例1、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长6cm,宽4cm的长方形。把这段铁丝拉直,它的长度是多少cm?教师出 示下列图形(教具)(1)(表象)
    教师用一条线绳围成的长方形一周,然后展开如(2)。得出这个绳子就是这个铁丝的长。强调这个绳子就是 长方形的周长。这时,教师用→示意使长方形的长与宽展开周长的长与宽一一对应。启发学生怎样求这个铁丝 的长是多少cm?(多种计算思考方法)
    (附图 {图})
    (1) (2)
    生:列式1. 6cm+4cm+6cm+4cm=20cm
    生:列式2. 6cm+6cm+4cm+4cm=20cm
    6×2+4×2=20cm
    生:列式3. (6+4)×2=20cm
    师生通过四个算式的比较对照,最佳算式是3,进而归纳出(长+宽)×2这个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抽 象概括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采取操作→感知→理解的方法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即动作直观——表象——概念— —概念系统。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思想,符合学生学数学的认识规律。“动作直观 ”是认识的起点,“表象”是在操作和观察等活动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事物的初步形象,是知识形成的中介 ,最后才在头脑里将获取的“表象”进行深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它要求教 师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和学具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知识的“表象”,促进其理解,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让学生 说算理和公式的由来,这样使内化了的外部程序,经过大脑加工转化为外部语言,这样较好地培养了儿童逻辑 思维能力。
    二、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培养逻辑思维贯穿于教学过
    程的始终
    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师以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长期培养 的结果。我们要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把培养逻辑思维贯穿在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
    1.从认数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儿童是通过具体的物体理解抽象的数,认数中包含了对数形、数义、数序、大小比较及数组成的理解。教 材按着数的自然顺序,采用在原数上再增加1得出新数;新数减少1就得原数,使学生获得新数大于原数,原数 小于新数的认识,这样学生既建立了基数的概念,又增强了对数序的认识,对“增加”、“减少”含义的理解 也起到铺垫的作用。
    教材从认数2后运用图的直观作用,让儿童在“相等”的基础上认识“不等”,同时认识表示相等和不等的 符号(=、>、<)并用符号表示新数大于原数,原数小于新数,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数的大小 及顺序的

理解。从认数7以后出现了式与数大小比较,从图到式、从式到数使学生感受到式与数、数与式大小的 比较是数与数大小比较的发展,式只不过是表示数与数间的关系。这样的编排对加强数的认识,渗透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极有利的,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起点。
    这段教学教师要抓住时机,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数学的认识规律,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做好思维起 点的培养与训练。
    2.抓住以算理指导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实验教材正确处理了算律、算法和实际计算的关系,重视 以算理指导计算。
    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操作并实际计算获得了3+4+2的每种算法,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具体化,并以此来指 导100以内的加法口算和笔算。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刻理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算理在计算中的指 导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口算方法的来源。如口算49+3时,重点让学生搞清口算这道题时先把49分解成40和9, 使49+3转化为三个数相加,然后根据算理进行口算。这样学生对计算方法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 能自觉地根据算理确定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使计算准确无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3.注意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实验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口头表述的训练“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等等。而有些教 师认为学生只要会算就可以了,为了节省时间,加大练习的密度,他们把口头表述这项训练给去了,只重视了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述的训练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是 不可低估的。例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33-7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从3个一里不够减7个;还得拿出一 个十和3个一合成13,13减7等于6,6加上20等于26。学生说的有条有理,使内化的外部程序,通过头脑加工又 转化为外部语言,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

《发挥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05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数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