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好习惯、7个不良习惯并存
当代未成年人行为养成还欠功夫
12岁的杜志浩是西北工业大学附小的一名学生,他生性胆小,在班集体里向来是悄无声息的。学校开展“培养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习惯”课题研究,实行“人人上岗,人人有责”的制度,这下小志浩犯了难:哪个岗位能适合我这样的人呢?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选择了为大家开门关门的职务。这以后,这位小“守门员”不但尽职尽责,还经常做“份外”的事,成为同学们心目中最负责的小干部。去年他升入初中后,为了新集体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还利用休息时间回母校取经。母校的老师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小岗位的锻炼,责任心已经在孩子的心里扎下了根。
杜志浩所在学校进行的课题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的一个子课题。目前全国有350多所中小学参与了这一研究,每所学校承担的子课题都已进入结题阶段。日前,这些学校在北京参加了课题的结题培训。
当代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状况如何?据该课题组在北京进行的调查分析,当今一代中小学生有8个比较突出的良好习惯,如勇于表现自己、生活比较有序、待人有礼貌、喜欢交往、做事遵守规则、爱护环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欢迎新事物等。但同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7个应当改进的不良习惯:容易依赖他人,比较任性,害怕承担责任,交往中常会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喜欢攀比和炫耀,学习中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等。研究者指出,当代中小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的总特点是:传统性习惯好,时代性习惯不足;强调动作性习惯,忽视智慧性习惯;重视私人性习惯,忽视公共性习惯。
记者就此采访了该课题总课题组组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他说,通过对这些不良习惯的成因进行的研究,可以发现4个主要的教育误区——许多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虽多,却没有从习惯培养做起,因而常常不得要领。比如相当多的中小学校训都是概念化的,要求高大而模糊,孩子往往不知从何做起;父母们鉴于考试主要是考知识,所以还是重智轻德,常常告诫孩子:“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而这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大障碍;还有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的步调不一,形不成合力;许多父母和教师本身存在的坏习惯,对孩子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不良影响。
专家提出,培育优良的校规、校训、校风和家规、家训、家风,是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但需要师长共同遵守并以身示范。(苏婷)
《8个好习惯、7个不良习惯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