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理念发展的历史考察
育理念视为等同。
[7] UNESCO.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J].教育参考资料,1999,(3).
[8] UNESCO.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J].教育参考资料,1999,(7-8).
[9] 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10]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转引自杨东平编.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1.
[11] 韩延明.大学理念探析[D].厦门:厦门大学高教所,1999.
[12] [美]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2.
[13] 眭依凡.大学理念的哲学基础及大学理念的偏失[J].江苏高教,2000,(5).
[14] 肖海涛.大学理想的哲学基础[J].江苏高教,2000,(2).
[15] 刘振天.关于大学理念的再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5).
[16] 张应强.现代化的忧思与高等教育的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1999,(6).
[17] 王建华.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初探[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18] 杨德广.现代大学的性质与功能之浅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0,(6).
[19] 王冀生.大学精神与制度创新[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1).
《关于大学理念发展的历史考察(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132.html
[7] UNESCO.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J].教育参考资料,1999,(3).
[8] UNESCO.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J].教育参考资料,1999,(7-8).
[9] 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10]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转引自杨东平编.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1.
[11] 韩延明.大学理念探析[D].厦门:厦门大学高教所,1999.
[12] [美]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2.
[13] 眭依凡.大学理念的哲学基础及大学理念的偏失[J].江苏高教,2000,(5).
[14] 肖海涛.大学理想的哲学基础[J].江苏高教,2000,(2).
[15] 刘振天.关于大学理念的再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5).
[16] 张应强.现代化的忧思与高等教育的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1999,(6).
[17] 王建华.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初探[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18] 杨德广.现代大学的性质与功能之浅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0,(6).
[19] 王冀生.大学精神与制度创新[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1).
《关于大学理念发展的历史考察(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