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新型历史主体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的组合,模拟创设历史场景或历史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效果更为突出: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历史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欲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还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合理想像。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时,首先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观看《袁世凯复辟帝制》多媒体课件资源,了解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历史背景,通读教材,理清本节教材的基本结构,最后通过大家的讨论一致认为可以以“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为本文的框架结构。然后我利用有关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几段录相和补充的文字资料、图片,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人物的活动进程而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二)探究阶段
1、自主探究,自主建构
在自主探究学习历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自主学习的服务者,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资源进行搜索、观察、阅读、分析、判断、加工整合等探究活动,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意义建构。
2、协作讨论,优化建构
协作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十分重要作用。而交流则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在“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占有一定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借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价值尤为重要)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寻求答案。在此过程中,坚持开放性原则。重在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义是问号。”因此,我们在历史教育中最大限度地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因素。教学过程的进展往往是围绕一个或者多个核心问题进行,并且是以“问题”的驱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致力于学生获取探究方法,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一般采取同桌或前后同学组合,也可以自由结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人人参与,又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机会,使得探究过程不仅是获取结论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学会探究的过程 。让他们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每小组研究若干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主上网搜集学习资源,或按老师的指引到指定的服务器上寻找课件进行主动地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寻找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到个人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
师生交流是教学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面对面或电子举手与学生交流与探讨,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当堂解决。教师也可以与学生通过媒体网络的BBS、电子白板、Web论坛、Email和Oicq号码、音频会议、视频会议等功能相互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交流,从而深入发现问题,共同讨论、归纳,构建出本课知识结构。
如我们在复习“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这一章节时,创设一座房屋的兴、盛、衰的动画场景演示,并不断归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步形成了如下一组连锁式的问题,展开了研究:(1)秦朝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的地基是什么?各部分结构如何?(2)汉初,这种制度在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它是怎能样重新巩固的?与秦朝比较,它在哪些方面有了发展?(3)为什么说唐朝使这种制度得以完善?(4)北宋时,这一制度产生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补救的?结果如何?(5)元朝对这种制度有哪些开拓性贡献?(6)明朝强化这一制度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要强化?这预示了什么?(7)清朝是如何进一步强化这一制度的?这种制度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最后落脚在了这样一个带有总结性的问题上来:你怎样评价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这组问题基本上就属于具有“驱动”作用的问题,正是它们引领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向深处得以延伸。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会制约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的。因此,教师就应当注意从多种层面入手,努力为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见解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
(三)、创新阶段
建构主义指出: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本阶段是意义构建和创新的阶段,是探究阶段的升华,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资源收入课堂,使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扩大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一定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并不仅仅要求学生简单地记住一些知识点、学会简单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去解决一些新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建构出富有个性化色彩和创见性的意义。因此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在体验、体味、体悟历史的同时,培育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恰恰能让历史教育走出枯燥、刻板、单调的说教,步入一个活生生孕育个性和创造精神的令人如痴如醉、引人入胜的堂奥。驰骋在广阔的历史舞台、历史人生。如在教学《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节后,引入江泽民和胡锦涛考察西柏坡的有关历史画面,从而强调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重要以及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即时引入其中,营造极具时代感和生活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自己的所见所闻去争论、去思考,旨在让学生随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和社会批判能力,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效应,以情动情,以情燃情,唤起其情感上、精神上的内在世界的变化。
四、 “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历史课,
历史新课程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协同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的。关于教学模式,首先避免两个错误的看法:一是认为教学模式是固定不变的公式,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必须死板地去套用它们;二是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一个学习方式并且该方式是一成不变的。这两种看法都会使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结果和影响。教学设计时可以找一个问题为突破口,结合主题展开层层设问,创设情景,启发思维,深入探究。
     2 、“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积极表达的欲望,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参与,如: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吸引力、层次感和针对性,在激发感知,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善于启发思维,控制学生的探讨思路和方法,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3、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活动的余地大,需要较多的课堂时间,因此,一方面要处理好教材内容,详略得当。另一方面尽量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它是创设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利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激发兴趣,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利于突破重、难点,揭示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完成意义建构。
总之,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教师不再是学生或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进行网上学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多媒体课件特别是网络课件进入课堂教学,使主体性教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自主-探究-—创新”在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环境下进行的,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亲身体验,这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对历史的创新理解,训练历史思维,从而引导、帮助学生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① 顾明远、孟繁华等:《国际教育新理念》
② 丁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师》
③ 肖川:《论创新教育》,《教育研究》1999(11)
④ 张屹, 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1)
⑤ 张屹, 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
⑥ 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2合刊《用建构主义理论反思历史教学》
⑦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新型历史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38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历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