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新型历史主体探究教学模式
鹰潭奥科现代外语学校 李瑜
摘 要: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阐述了在新课标历史教学中探索并尝试着“自主—探究—创新”的主体性历史教学模式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推广为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凸显人格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宗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个性张扬,天性回归”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发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学习中自主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人在教学中探索并尝试着“自主—探究—创新”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给学生提供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感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以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视觉、科学的态度审视历史,开发多元智能,探究其得失,获取历史的启迪。由于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领悟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活动,建构、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这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十分有益。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自主—探究—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不断兴起,但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入了一个误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传统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个主体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个体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解释和假设。知识不能被传递,其理解只能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不断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且是以其经验、需要、信念等为基础的,并不只是简单吸收来自客体的信息。个人的知识的形成,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即社会性建构。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意义的建构(即理解),是学习者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 对教学内容进行“同化”或“顺应”,即在新的学习内容与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从而建构起人性化的知识意义。学生获得知识意义对学习者而言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
2、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二十一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目前,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热点。它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最佳抉择,必将带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江泽民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明确提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3、以历史学科特点为依据。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其学习主要内容。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上下跨度百万年,空间跨度五大洲,涵盖了人类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包罗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万千气象,学生只有通过感知丰富的历史素材,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对人类社会发展每一过程及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作出客观、符合历史事实的判断、分析和评价。因此,占有大量的、典型的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而学习历史着眼于了解现实、展望未来,这就需要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抓住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总结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因此“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历史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4、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本教学模式必须以人为本,从“尊重、平等、自由”的观念出发,挖掘人的潜能,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构建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新型教育模式,必须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对传统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我们这个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
二、“自主—探究—创新”的三环节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建构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那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建构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呢?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运用和构建了一种“自主、探究、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自主阶段 探究过程 创新阶段
“自主、探究、创新”的新型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强化创新意识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目标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坚持通过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和能力双重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步骤
自主阶段:提供学习资源:课程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音像资料、电影、电视、投影图片、挂图、计算机多媒课件、教学软件、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和资料等)、社会教育资源. 该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教师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体验情景,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引方向。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从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初步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是学习的初级阶段。
围绕目标,创设情境。
历史情境的创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新型历史主体探究教学模式》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380.html
摘 要: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阐述了在新课标历史教学中探索并尝试着“自主—探究—创新”的主体性历史教学模式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推广为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凸显人格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宗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个性张扬,天性回归”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发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学习中自主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人在教学中探索并尝试着“自主—探究—创新”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给学生提供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感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以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视觉、科学的态度审视历史,开发多元智能,探究其得失,获取历史的启迪。由于自主—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领悟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活动,建构、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这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十分有益。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自主—探究—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不断兴起,但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入了一个误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传统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个主体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个体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解释和假设。知识不能被传递,其理解只能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不断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且是以其经验、需要、信念等为基础的,并不只是简单吸收来自客体的信息。个人的知识的形成,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即社会性建构。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意义的建构(即理解),是学习者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 对教学内容进行“同化”或“顺应”,即在新的学习内容与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从而建构起人性化的知识意义。学生获得知识意义对学习者而言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
2、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二十一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目前,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热点。它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最佳抉择,必将带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江泽民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明确提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3、以历史学科特点为依据。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其学习主要内容。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上下跨度百万年,空间跨度五大洲,涵盖了人类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包罗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万千气象,学生只有通过感知丰富的历史素材,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对人类社会发展每一过程及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作出客观、符合历史事实的判断、分析和评价。因此,占有大量的、典型的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而学习历史着眼于了解现实、展望未来,这就需要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抓住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总结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因此“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历史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4、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本教学模式必须以人为本,从“尊重、平等、自由”的观念出发,挖掘人的潜能,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构建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新型教育模式,必须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对传统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我们这个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
二、“自主—探究—创新”的三环节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建构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那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建构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呢?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运用和构建了一种“自主、探究、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自主阶段 探究过程 创新阶段
“自主、探究、创新”的新型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强化创新意识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目标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坚持通过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和能力双重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步骤
自主阶段:提供学习资源:课程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音像资料、电影、电视、投影图片、挂图、计算机多媒课件、教学软件、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和资料等)、社会教育资源. 该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教师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体验情景,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引方向。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从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初步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是学习的初级阶段。
围绕目标,创设情境。
历史情境的创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新型历史主体探究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