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正文

我国农业、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


段,为面上的工作创造和积累经验。1996—2000年为全面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充分发挥绿色证书学员的作用,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并帮助农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顺畅地发展。通过实践,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制度。2001年以后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阶段,使我国的农民技术教育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建立农村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的制度。?
  4.农技电波入户?
  农技电波入户是在农科教结合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做法:?
  (1)建立体系,健全网络 ?
  河北省把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技电波入户网络作为突破口,探索出“两线一中心”的模式。两线即“天上”和“地下”两线。天上一条线指县电视台设固定栏目,通过天线电波传送节目;“地下”一条线,指在乡放像小分队并在村设放像点,作为拾遗补缺或强化培训,由县制片中心负责管理;“一中心”,即县(市)农业局建农业科教制片中心,集采、摄、编、制为一体,是该工程的中枢。同时在各级设通讯员、联络员和监督员,由县电波领导小组负责管理。?
  (2)搞好培训,建立一支精良的农技声像队伍?
  河北省县(市)制片中心为建立一支精良的农技声像队伍,加强对专职人员的培训,以中央七频道农业节目为教材,并举办培训班。还要请国家、省、市专家指导、讲评,在农业学校开办农业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由于采取了这些有效的措施,农业科技宣传教育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克服困难,求得支持,争取发展?
  农技制片中心硬件建设需要资金,河北省争取财政支持,同时各县、市又多渠道筹措资金。?
  (4)提高质量,多出精品?
  农技电波入户,选题是关键,制作是基础。只有抓住农民的需求和热点,才能吸引农民,提高收视率。因此,河北省要求节目要面向农业、农村、农民,为三农服务,从采编选题入手,与农民需求紧密结合,围绕农民关心的热门话题做文章,力求形式要活、内容要新、层次上要深、艺术上要精,做到可看、可学、可做、可信。为了提高节目质量,1997年河北省举办了农业科教电视“兴农奖”评选活动,激励制作人员多出精品的积极性。?
  农技电波入户,定位在农民、市场、科技和效益上,利用了农村电视较普及的优势,把农村电视作为农民获得知识、获取信息的工具,建立起了直接通向千家万户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成为农民学习农业科技,了解农业市场,掌握农业政策,寻求致富门路的重要渠道,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二、我国农业、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等农林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不适应。高等农林教育的教育思想还不能很好地反映农业和农村急速的变革,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转变上还有一定的惰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等都与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地位不适应。轻视农业以及农村的传统偏见和行为,严重影响高等农林教育的战略地位。如高等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中学毕业生不太愿意报考农林院校,形成了恶性循环,危及高等农林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这就使高等农林教育的实际地位与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要求不适应。?
  3.体制不适应。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是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高等农林教育的教学、科研、推广,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科研、推广相分离的体制,使得高等农林教育不能很快地发挥作用,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4.投入不适应。突出的表现在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设施差,现代化装备水平低。据教育部1998年底统计,全国50所高等农林本科院校仪器设备的价值平均每校为2283万元,是清华大学的5.58%,换言之,清华大学的仪器设备的总值是高等农林院校平均值的17.89倍。高等农林院校生均仪器设备为5371元,只略高于标准(5000元),是清华大学生均的1/3。农林科是研究生物及生命科学的,复杂的研究对象,要求有现代化的装备,但不少农林院校的仪器设备还是公私合营时的产品,现代化的仪器不多。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国家投入不足,也与高等农林教育的经济效益回报低,导致自我发展能力弱有关。?
  5.结构不适应。农林业生产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生产链已向产前和产后延伸,走向专业化,走向持续发展。尽管高等农林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不适应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需要。?
  (二)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需要?
  我国农村还有约20%人口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约8%人口的地区没有普及初等教育,扫盲和巩固扫盲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据1997年我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的占80%,文盲占14%。致使全国约40%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建设速度慢,全国农村劳动者的年培训率只有约20%左右,农村劳动者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只有88万,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就占了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人员。
  (三)农村教育结构不尽合理
  农村职业教育还很薄弱,农村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只有29%,比全国城乡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还很突出。?
  (四)农业和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普通中小学差距较大,薄弱学校占有相当比例;职业学校教学设施普遍不足,实验实习条件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国家财政至今没有培训农村劳动者的专项补助经费,成人学校办学条件简陋;高等农林院校装备水平低,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五)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制不顺?
  在教育内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统筹不够,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益;在教育外部,农、科、教等部门在教育培训上自成体系,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特别是表现在农科教推广体系不顺:?
  1.运行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以政府为主体的模式,运行机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使公益性及营利性推广工作均由政府承担。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生产一线推广人员少。目前,乡村一级组织不健全,大部分推广人员在乡镇以上,一线人员缺乏,使得推广工作出现基层断层。?
  3.推广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人员多。目前,我国农业推广队伍中,80%的人员都集中在种植、养殖、病虫防治等产中领域,而发展高效农业、特种农产品,以及产后加工等领域专业人才缺乏。另外,许多地方推广机构中安排了许多非专业人员,难以开展正常的专业工作。?
  (六)不少地方对农业和农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过多地强调农村教育的升学功能,忽视农村教育的经济功能,仍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社会上及一些党政部门甚至拿升学率作为衡量农村教育办得好坏的主要标准。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
  (七)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据1997年我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的占80%,文盲占14%。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在美国,农民受教育年限平均为12年,我国只有5年。一项先进技术在美国推广只需1年半时间,在我国平均是6年,甚至更长。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只有42%,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在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为400万,而玉米、大豆的产量却占世界产量的45%和51%,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5%和67%。我国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30%,且质量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市场上无竞争优势可言。?
  三、今后农业和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落实农业、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农业、农村教育发展速度,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主动与农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二)总目标?
  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在确保“两基”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高等农林教育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适应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需要的新型农业、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和运行体制,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农业、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41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教学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