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在具体美术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特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要让学生主动的加入到学习中去并获得快感。设想:在美术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听得雾雾的。没有让学生发现,探究,学生内部动机没有有效的激发。因此,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的乐趣。
l、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喜欢的例子、熟悉、离奇的事情,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巴班斯基),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在学习《现代商业设计》一课中,我采用录像的形式拍摄一些学生熟悉的爱去的公共场所,配上欢快的音乐创设情景,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并提出问题,诱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情景,拉进和生活的距离。树立与国际接轨的意识。发现它的作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
2、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如在学习《现代服饰艺术》一课中渗透服装的多种功能,注意平时的衣服选购使我们穿的更得体更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例如。《标志设计赏析》就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图形标志,知道身边无处不存在图形标志和它所起的作用。充满了时尚感。欣赏的同时进行简单的设计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4、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情感的特质往往能在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中显露出来,经常发生而被镶嵌在个性之中,产生某种行为。美术教育的特点正是培养良好的人格,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达到人的培养。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以情施教,渗透人文教育。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在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举世名作时,通过充满激情的声调和富有情感的语言,以一组学生排演的13个人物动态揭示了犹大的卑劣、丑陋,表达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让学生深刻体会此画的意境,体会达,芬奇作画的技巧,以达到学习主体的情感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二、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然而,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等,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针对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创设问题情境。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象《现代商业设计》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它和绘画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教师出示不一样的两组图行让学生比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真正地卷入了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有利于教学的创新。
2、授之以“渔”,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课程教育改革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等。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我在《现代工业设计》一课中,对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来解决它,采取互帮互助的形式解决。让学生团结协作自主研究,在看那一组文字和那一组图形是好朋友时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课堂气氛活泼激烈,效果很好。在整个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再请学生帮他解决,不行的话老师再帮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使探究性学习获得实效。
三、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美术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探究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我们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完善人格。即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不要太依赖教材,它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媒介。在美术课堂上,应采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动的事物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大的创造空间。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摆好自己的位置。这对于能力重于知识的现代社会来说,意义是深远的。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标志艺术赏析》一课中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在欣赏的同时认识图形标志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课堂中采用抢答的方式,师生共同学习的方式,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留给让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标志的特征和艺术魅力,渗透基本的美术素养和美术知识。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自由创作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关注社会和生活,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
四、把握发展性评价
美术探究性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由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应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尺子”要及时的肯定不同的看法,给人以保留意见的权力。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单一的结果、轻多彩的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我们的学生逐渐形成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环节短、平、快,层次清楚。教师真正由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解脱出来,对教学意图、教学环节、学习过程进行大胆的改革,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美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自主的研究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学习、知道学习,为终身教育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