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新的体育教学观提出了体育课应是开放、情感、能动、激励评价的课堂。体育教师应当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Abstract: A new P.E. and Health Cuniculum Standard has appeared. It comes in time. I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make something new what they want to do. And in class they are interested, happy and want to take part in every activity. How will the teachers teach them? We P.E. teachers must use many new scientific ways to make all kinds of students to be the parts of the class.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happi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different progress.
关键词: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创新
Key words: Curriculum Standard; P.E. education; make something new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吹进了各行各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在这股春风中诞生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又怎样呢?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读,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认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美国是发现的国家,日本是研究的国家。但在科技上,日本远不如美国,研究别人的人只能跟在后面跑。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我们要在这一习惯的基础上,慢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形成创新能力。
1.2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1.3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强调要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改革以知识为本,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强调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学校最大的浪费是人的生命的浪费,儿童在校时的生命的浪费和以后由于在校时不恰当的和反常的准备工作所造成的浪费。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说来是真实市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向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活那样。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原则。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把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要做某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他们并不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1.4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的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的、多样化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目标。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2.1体育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2.1.1教学内容的开放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1.2教学方法的开放。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2.1.3评价方式的开放。
以前我们把测验和考核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由于运动能力受遗传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优,而有的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优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心理和行为。
2.2体育课堂应是民主的课堂。
2.2.1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
2.2.2面向全体学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乐于关注少数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新课程下,我们要转变这种观点,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学习的权利。
2.2.3关注学生差异。由于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们要把这种差异当成一种财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运动,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2.3体育课堂应是和谐的、重情感的课堂。
2.3.1创设“人文化”的课堂硬环境。体育场地、活动器械、电教设施、美育挂图等是体育课堂的硬环境。体育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才能使体育的物化环境“活”起来,呈现出浓浓的“人文化”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将体育器械摆放成富有情趣的艺术图案,能给学生严谨感、秩序感,优化学生的“心境”,这样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便会大幅度的提高。
2.3.2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其人格。沟通感情。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遵循“真实”、“接受”“理解”三原则,表里一致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控制情绪。首先教师不能把自己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矛盾时能够冷静地思考,既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又主动地与教师交换意见。
2.4体育课堂应是启发学生全面参与的课堂。
思维参与:设疑——动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并将其隐藏在情境之中,再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尝试——讨论。在某些项目教学时,教师先不进行示范,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行主动去尝试,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讨论,围绕教学中心,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
情感参与。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身顺心违”现象:一些老师苦心经营的教学过程,学生往往漠然视之。因此,教师唯有以情唤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碰撞中产生出美丽的火花,才能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教学高潮。
行为参与。行为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的直接表现,也是老师调控学习过程、调控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差异参与。学生的先天素质及后天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能力等是有差异的,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合理组织。
分层教学,老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程度、素质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不同的评价方式等。分组教学时,体育教学不能简单地按照学生个子的高矮和性别的差异分成几个自然小组,而应根据学生的技能、素质等实际情况科学的分组,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学习的需要。
全员参与。体育教学能否做到全员参与,是衡量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成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个体学习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新的教育理念。
3.1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创造个体。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每个孩子视为一个创造的个体,给予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并对学生萌发的创造欲望给予很好的保护。
例如一堂跳绳课,就有三种不同的教法。第一种教师示范,然后以示范为标准,大家认真模仿,并以此标准进行评价。第二种让学生自己去跳,然后逐个评讲,提出不足之处。第三种,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跳,当看到不同姿势时,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他,希望他深入思考。这样才不至于把一些具备创造性的学生埋没,才有利于培养新形势下的新人才。
这不仅仅是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观念不同的理解。长久以来,我们体育教育教学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体育教师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师总把学生看成一个个任人摆布的物体。在不同家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474.html
Abstract: A new P.E. and Health Cuniculum Standard has appeared. It comes in time. I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make something new what they want to do. And in class they are interested, happy and want to take part in every activity. How will the teachers teach them? We P.E. teachers must use many new scientific ways to make all kinds of students to be the parts of the class. Differen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happi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different progress.
关键词: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创新
Key words: Curriculum Standard; P.E. education; make something new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吹进了各行各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在这股春风中诞生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又怎样呢?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读,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认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美国是发现的国家,日本是研究的国家。但在科技上,日本远不如美国,研究别人的人只能跟在后面跑。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我们要在这一习惯的基础上,慢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形成创新能力。
1.2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1.3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强调要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改革以知识为本,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强调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学校最大的浪费是人的生命的浪费,儿童在校时的生命的浪费和以后由于在校时不恰当的和反常的准备工作所造成的浪费。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说来是真实市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向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活那样。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原则。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把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要做某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他们并不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1.4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的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的、多样化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目标。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2.1体育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2.1.1教学内容的开放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1.2教学方法的开放。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2.1.3评价方式的开放。
以前我们把测验和考核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由于运动能力受遗传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优,而有的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优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心理和行为。
2.2体育课堂应是民主的课堂。
2.2.1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
2.2.2面向全体学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乐于关注少数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新课程下,我们要转变这种观点,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学习的权利。
2.2.3关注学生差异。由于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们要把这种差异当成一种财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运动,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2.3体育课堂应是和谐的、重情感的课堂。
2.3.1创设“人文化”的课堂硬环境。体育场地、活动器械、电教设施、美育挂图等是体育课堂的硬环境。体育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才能使体育的物化环境“活”起来,呈现出浓浓的“人文化”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将体育器械摆放成富有情趣的艺术图案,能给学生严谨感、秩序感,优化学生的“心境”,这样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便会大幅度的提高。
2.3.2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其人格。沟通感情。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遵循“真实”、“接受”“理解”三原则,表里一致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控制情绪。首先教师不能把自己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矛盾时能够冷静地思考,既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又主动地与教师交换意见。
2.4体育课堂应是启发学生全面参与的课堂。
思维参与:设疑——动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并将其隐藏在情境之中,再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尝试——讨论。在某些项目教学时,教师先不进行示范,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行主动去尝试,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讨论,围绕教学中心,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
情感参与。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身顺心违”现象:一些老师苦心经营的教学过程,学生往往漠然视之。因此,教师唯有以情唤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碰撞中产生出美丽的火花,才能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教学高潮。
行为参与。行为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的直接表现,也是老师调控学习过程、调控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差异参与。学生的先天素质及后天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能力等是有差异的,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合理组织。
分层教学,老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程度、素质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不同的评价方式等。分组教学时,体育教学不能简单地按照学生个子的高矮和性别的差异分成几个自然小组,而应根据学生的技能、素质等实际情况科学的分组,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学习的需要。
全员参与。体育教学能否做到全员参与,是衡量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成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个体学习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新的教育理念。
3.1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创造个体。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每个孩子视为一个创造的个体,给予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并对学生萌发的创造欲望给予很好的保护。
例如一堂跳绳课,就有三种不同的教法。第一种教师示范,然后以示范为标准,大家认真模仿,并以此标准进行评价。第二种让学生自己去跳,然后逐个评讲,提出不足之处。第三种,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跳,当看到不同姿势时,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他,希望他深入思考。这样才不至于把一些具备创造性的学生埋没,才有利于培养新形势下的新人才。
这不仅仅是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观念不同的理解。长久以来,我们体育教育教学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体育教师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师总把学生看成一个个任人摆布的物体。在不同家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