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陈浩丽     上饶市一中
摘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新世纪我国历史教改的新课题和发展趋势。从历史研究的基本手段和要求来看,网络信息技术为高中历史科目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丰富的网络资源使研究性学习真正具有了“研究”性质,大大拓宽了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范畴,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学习情境提供了支持。当然,网络资源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因而,只有通过检索定位、信息筛选与组织等手段和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才能使网络信息资源在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得以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 资源整合

一、缺乏网络信息资源支撑的研究性学习的局限性
(一)难以开展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必须有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基础;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式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从这种定义来看,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必须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从历史科目所具有的特点来看,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研究性活动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开展活动的教室、电脑等;二是研究所用的“资料”。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的研究非常强调占有研究“资料”。历史研究资料有很多种类,有历史文献、历史档案、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音像资料、研究著作和论文等。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但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几个大城市中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中小城市的高中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所需的研究资源只能是主要依靠网络信息资源。现在,各类网上图书馆、专业历史研究网站、历史博物馆等提供了大量的网上电子图书、研究论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为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条获取研究资料的便捷途径。
目前,从一些地方开展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来看,由于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找不到相关资料,因而教师往往自行选一个课题(其实是布置一篇论文),再把自己所拥有的研究资料给学生,让学生去做。由于研究课题完全由教师决定,同时,由于研究资料的贫乏,学生的独创性、探究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往往东拼西凑一篇论文,教师则随便给学生一个分数,使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的研究性学习中相当普通。由此可见,没有广泛的研究资源作为基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研究”意义可言。
(二)选题面窄。许多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选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往往要求学生以地方历史作为研究的首选的课题,把历史研究性学习同地方史研究等同起来。教师这么做主要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寄希望于地方史资料容易获得和其相对独有性,期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具有创新性;二是担心教材上的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同时,资料不易获得,不易出“成果”。其实,只要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即使是根据历史教材选定的课题也可以“创新”。比如朝鲜战争研究,国内外对其研究的很多,相关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网上仍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志华教授利用其从原苏联购回的大批原始档案资料,翻译了大量与朝鲜战争相关的资料并发布在个人网站上,所有研究历史的人都可以免费利用,其中一些资料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国内首次发布。利用这些资料研究朝鲜战争,仍然可以研究出“新意”。现在,许多历史教师成天沉浸于教材之中,科研素质不高,对历史研究的动态与状况了解甚少,欠缺网络信息资源搜索、整合能力,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选题面非常窄,限制了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发散。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很好地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大大地开拓学生的研究视野,使其选题面可以从古至今,得以极大的拓展。
(三)互动性、情境性差。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狭隘,缺乏现代化技术含量,师生的互动性差。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则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忽视体验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等,因而不能开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丰富性,对其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创设新情境,可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实现人机交互沟通。这样灵活高效地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空间得以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
二、网络信息资源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整合
网络信息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重复信息与无用信息多,可利用率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产量迅猛增长,泛滥成灾,导致大量的信息资源得不到组织和控制。使缺乏历史专业知识的高中生在搜索、选择相关网络信息时的负担大为增加。其次,网络信息资源的学术水平平均质量比较低。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容易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异化,导致网络上充满虚假信息、冗余信息、垃圾信息。某些图书情报专家尖锐地指出:“Internnet上的信息如果有一英里宽的话,则只有一英寸深”。再次,网络信息的组织处于无序状态。不同网站的信息组织方式,类别的设置各不相同,并且随时发生变化。比如对四大门户站的统计发现,由于时间的变化,分类引擎类名和类序都发生了变化,很多信息瞬息即逝。这种情况常使中学生在检索信息时无所适从。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搜寻的效率与信息的效用,是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必要步骤。所谓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目标的需求,对网络上无序、质量参差不齐的动态变化着的信息资源加以过滤和筛选、归纳,最终整合成高质量的、可供利用的系统研究资源。
(一)对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定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研究性学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及情报检索知识讲座。教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一个网络信息检索的范围。此外,在学生查找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校园网师生互动交流系统进行交流,对网络资源的检索进行定位。这一过程对教师的科研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教师应该牢记指导者的角色定位,不能越厨代庖,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信息资源查找定位,真正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之中来。
(二)建立共享资源库。在正式搜寻网络信息资源前,可利用校园网建立一个研究性学习资料库。然后学生分工合作,把网上能找到的资源下载到数据库来(不能下载的可以建立链接)。这个数据库应对所有参加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生实行开放式的共享,使研究资料的查找情况对教师与学生都保持高“透明度”,减少重复性劳动。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为研究资料的查找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使共享资源库得以最大程度的充实。
(三)进行信息组织筛选。在资源库建立后,就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筛选。首先依据信息的重要程度、知识含量、网站的权威性等情况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重要等级排序,同时将那些与课题关联性不大的信息删除。其次进行分层。把网上的事实性、数据性、档案性的资源归纳为第一层。此层信息具有原始资料的性质,几乎可以不经二次加工即可使用。第二个层次是研究性质的专著、论文等资源。第三个层次是综合性的研究资源。对第二、第三个层次资源的筛选需要比较高的知识与专业水平,教师应与学生开展互动,指导其对信息进行组织筛选和信息重组。
(四)对研究资源进行解读。经过前几个步骤后,所查找的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系统的可利用资源。这时,需要对资源库中的资料进行解读,指导学生根据选题,对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归纳、分析、概括,论证论点或假说。教师可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技术,以论坛形式开展对资料的解读。通过这种形式的解读,学生可把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之内和个人之间充分交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对资源库中的资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一个步骤写成以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就基本完成了。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有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设计是与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及网络资源的现状相联系的,其中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对研究资源的查找与搜寻、解读和利用能力,从而实现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50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历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