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管窥
现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爱听音乐的人其音乐素质通常会比不听音乐的人的音乐素质要高出许多。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和家长却无法容忍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塞着耳机忘情地聆听音乐的样子,其实他们是在阻挡着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一条最佳途径。
尽管如此,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依然有66%的学生说自己养成了欣赏音乐的习惯,只有34%的学生还尚未养成这一习惯,如果我们考虑当前中小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考虑一些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听音乐所持的消极态度,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当然,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欣赏音乐的习惯的高中生达77%,而小学生只有48%。爱听音乐是人的天性,学校音乐教育有责任创造条件、排除干扰,好好地保护学生的这种天性,这应该是学校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听音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大部分学生也具有听音乐的好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我们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下面这组统计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在聆听音乐时,能基本想象出音乐所描写的景象的学生有58%(高中要高,为77%),不能产生任何联想与想象的有42%(小学要高,为52%)。
在谈到欣赏音乐的感受时,认为感受最深为“令人愉快”的学生有46%,感受最深为“音乐真美”的学生有41%,在欣赏音乐时“谈不上有什么感受”的学生有13%。此项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在听一首不熟悉的歌曲时,能准确地打出音乐节拍的学生只有37%,不能打出音乐节拍的学生高达63%。此项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在欣赏歌曲时,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歌词内容上的学生有29%(小学低年级为60%、小学高年级为27%、初中为22%、高中为17%),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歌曲旋律上的学生有50%(小学低年级为22%、小学高年级为47%、初中为60%、高中为65%),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演唱者身上的学生有21%(小学低年级为28%、小学高年级为26%、初中为18%、高中为18%)。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明显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通常情况下,决定学生选择演唱(或欣赏)歌曲的主要因素是“歌词写得好”的占18%(地市级以上学校为13%、县级以下学校为28%),主要因素是“旋律优美动听”的占57%(地市级以上学校为65%、县级以下学校为40%),主要因素是“演唱者是自己崇拜的偶像”的有25%(地市级以上学校为22%、县级以下学校为32%)。此项不同年级之间差别不大。
在欣赏乐曲时,完全不能分辨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占27%(小学低年级为51%、小学高年级为26%、初中为17%、高中为28%),能分辨得出个别乐器的占51%(小学低年级为37%、小学高年级为53%、初中为60%、高中为44%),能分辨得出某些乐器的占22%(小学低年级为12%、小学高年级为21%、初中为23%、高中为28%)。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明显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在欣赏歌曲时,完全不能分辨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占25%(小学低年级为63%、小学高年级为22%、初中为17%、高中为12%),基本上能分辨的占60%(小学低年级为32%、小学高年级为64%、初中为71%、高中为58%),完全能分辨的有15%(小学低年级为5%、小学高年级为14%、初中为12%、高中为30%)。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在欣赏音乐时,完全不能分辨出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的占21%,基本上能分辨的占50%,完全能够分辨的有29%。此项较其他各项,不同年级之间、不同地区学校之间存在的差距相对要小一些。
应该说,仅凭以上几道选择题所涉及的这几个方面以及学生所做出的选择,就给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做出准确鉴定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从上面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首先,部分中小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于感官的、娱乐的层面,演唱者、歌词内容以及欣赏者自身情绪等一些非音乐的因素对学生的欣赏喜好影响较明显,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的感受、体验和通过音乐引发的联想与想象还比较肤浅、有限。这些问题一方面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审美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在欣赏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对社会音乐环境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致使学生的音乐欣赏品位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较深。
其次,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素质的一种综合反映,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不具有基本的音乐常识,音乐鉴赏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而且,即便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灵活地把它们运用于欣赏教学之中,运用于音乐欣赏活动之中,那么,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也难有真正的提高。一般来讲,在音乐教学中,节奏练习没少做,各种唱法及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民族音乐的特点等知识也没少讲,但孤立地训练与传授,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因为音乐并不就是知识技能。中小学音乐教学主要应该是在音乐中学习知识技能,又把知识技能灵活地运用到音乐之中。
此外,调查显示,小学生与中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很正常的,但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明显,在某些方面,初中学生所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超过了高中学生。这里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高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之初中学生更大,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要少些。虽然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已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本次调查学校均已开设),但流于形式的估计为数不少。因此,如何真正提高高中艺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音乐知识技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知识技能教学是近年来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争议之一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争议之二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争议之三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效果究竟怎样,显然,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本文主题及篇幅的限制,这里只谈谈第三个问题。
有人说,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投入最大,产出最小”,也有人对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那么,我们这次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又怎样呢?
就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如下五道简单的题目:
1.能记得几个音乐家的名字?
具体统计结果是:连一个音乐家的名字都不记得的有18%。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8%,县级以下学校为21%;小学低年级为46%,小学高年级为14%,初中为2%,高中为4%。能记得1-5个音乐家名字的有58%。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61%,县级以下学校为52%:小学低年级为50%,小学高年级为65%,初中为58%,高中为49%。能记得5-10个音乐家名字的有19%。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20%,县级以下学校为18%;小学低年级为3%,小学高年级为15%,初中为28%,高中为23%。能记住10个以上音乐家名字的有10%。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11%,县级以下学校为9%;小学低年级为1%,小学高年级为6%,初中为12%,高中为24%。记得住或记不住音乐家的名字也许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也并不能说明太大 《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管窥(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616.html
尽管如此,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依然有66%的学生说自己养成了欣赏音乐的习惯,只有34%的学生还尚未养成这一习惯,如果我们考虑当前中小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考虑一些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听音乐所持的消极态度,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当然,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欣赏音乐的习惯的高中生达77%,而小学生只有48%。爱听音乐是人的天性,学校音乐教育有责任创造条件、排除干扰,好好地保护学生的这种天性,这应该是学校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听音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大部分学生也具有听音乐的好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我们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下面这组统计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在聆听音乐时,能基本想象出音乐所描写的景象的学生有58%(高中要高,为77%),不能产生任何联想与想象的有42%(小学要高,为52%)。
在谈到欣赏音乐的感受时,认为感受最深为“令人愉快”的学生有46%,感受最深为“音乐真美”的学生有41%,在欣赏音乐时“谈不上有什么感受”的学生有13%。此项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在听一首不熟悉的歌曲时,能准确地打出音乐节拍的学生只有37%,不能打出音乐节拍的学生高达63%。此项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在欣赏歌曲时,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歌词内容上的学生有29%(小学低年级为60%、小学高年级为27%、初中为22%、高中为17%),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歌曲旋律上的学生有50%(小学低年级为22%、小学高年级为47%、初中为60%、高中为65%),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演唱者身上的学生有21%(小学低年级为28%、小学高年级为26%、初中为18%、高中为18%)。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明显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通常情况下,决定学生选择演唱(或欣赏)歌曲的主要因素是“歌词写得好”的占18%(地市级以上学校为13%、县级以下学校为28%),主要因素是“旋律优美动听”的占57%(地市级以上学校为65%、县级以下学校为40%),主要因素是“演唱者是自己崇拜的偶像”的有25%(地市级以上学校为22%、县级以下学校为32%)。此项不同年级之间差别不大。
在欣赏乐曲时,完全不能分辨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占27%(小学低年级为51%、小学高年级为26%、初中为17%、高中为28%),能分辨得出个别乐器的占51%(小学低年级为37%、小学高年级为53%、初中为60%、高中为44%),能分辨得出某些乐器的占22%(小学低年级为12%、小学高年级为21%、初中为23%、高中为28%)。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明显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在欣赏歌曲时,完全不能分辨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占25%(小学低年级为63%、小学高年级为22%、初中为17%、高中为12%),基本上能分辨的占60%(小学低年级为32%、小学高年级为64%、初中为71%、高中为58%),完全能分辨的有15%(小学低年级为5%、小学高年级为14%、初中为12%、高中为30%)。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在欣赏音乐时,完全不能分辨出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的占21%,基本上能分辨的占50%,完全能够分辨的有29%。此项较其他各项,不同年级之间、不同地区学校之间存在的差距相对要小一些。
应该说,仅凭以上几道选择题所涉及的这几个方面以及学生所做出的选择,就给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做出准确鉴定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从上面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首先,部分中小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于感官的、娱乐的层面,演唱者、歌词内容以及欣赏者自身情绪等一些非音乐的因素对学生的欣赏喜好影响较明显,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的感受、体验和通过音乐引发的联想与想象还比较肤浅、有限。这些问题一方面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审美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在欣赏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对社会音乐环境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致使学生的音乐欣赏品位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较深。
其次,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素质的一种综合反映,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不具有基本的音乐常识,音乐鉴赏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而且,即便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灵活地把它们运用于欣赏教学之中,运用于音乐欣赏活动之中,那么,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也难有真正的提高。一般来讲,在音乐教学中,节奏练习没少做,各种唱法及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民族音乐的特点等知识也没少讲,但孤立地训练与传授,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因为音乐并不就是知识技能。中小学音乐教学主要应该是在音乐中学习知识技能,又把知识技能灵活地运用到音乐之中。
此外,调查显示,小学生与中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很正常的,但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明显,在某些方面,初中学生所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超过了高中学生。这里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高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之初中学生更大,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要少些。虽然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已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本次调查学校均已开设),但流于形式的估计为数不少。因此,如何真正提高高中艺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音乐知识技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知识技能教学是近年来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争议之一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争议之二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争议之三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效果究竟怎样,显然,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本文主题及篇幅的限制,这里只谈谈第三个问题。
有人说,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投入最大,产出最小”,也有人对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那么,我们这次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又怎样呢?
就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如下五道简单的题目:
1.能记得几个音乐家的名字?
具体统计结果是:连一个音乐家的名字都不记得的有18%。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8%,县级以下学校为21%;小学低年级为46%,小学高年级为14%,初中为2%,高中为4%。能记得1-5个音乐家名字的有58%。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61%,县级以下学校为52%:小学低年级为50%,小学高年级为65%,初中为58%,高中为49%。能记得5-10个音乐家名字的有19%。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20%,县级以下学校为18%;小学低年级为3%,小学高年级为15%,初中为28%,高中为23%。能记住10个以上音乐家名字的有10%。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11%,县级以下学校为9%;小学低年级为1%,小学高年级为6%,初中为12%,高中为24%。记得住或记不住音乐家的名字也许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也并不能说明太大 《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管窥(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