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
务部”,而“体委会”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业务指导关系。因此,其业务也难以推展。加上社会体育组织、教育行政机构及体育行政主管单位之间缺乏密切联系,甚至带有浓厚的官方及派系色彩,在执行业务或发挥政府权力时,经常会因为权责、法令、制度、经费预算及人事运作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业务中断或政策执行不力,产生不必要的困扰与障碍。所以台湾地区体育行政管理政令不畅,体育运动无法做到有效地推展、监督与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也使台湾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及国际体育等相关组织机构与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这也是导致台湾地区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不高和社会体育人口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4 研究结论
两岸分别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发展,所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均属于“混合管理型”,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有所侧重。台湾体育管理体制过去偏向于与社会团体分权管理体育的混合型管理体制,但近几年来却开始逐步强化其政府的管理职能;大陆体育管理体制是由政府集中式管理体制向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体育的混合型管理体制过渡,倡导社会组织参与体育管理。目前,这两种体制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均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促进了各自体育运动的发展。具体来说,大陆应在竞技体育管理上保持“举国体制”的优势,而在社会体育、体育产业、两岸体育交流等方面应发挥社会组织与民间团体的力量,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台湾应该继续加强政府对体育的统筹管理,特别是对政策的制定、法规的推行、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竞技体育管理等方面加强其政府行为。
两岸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都是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新旧双重体制并存局面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且新旧两种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并存交替局面将会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因此,两岸在体育交流中,应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互动过程中,对细节和操作层面上的把握,应注重方法、手段与方式的灵活性,以积极的心态避免泛政治化倾向,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积极推动两岸全方位的体育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体育交流层面,并形成良性互动,以促进两岸体育和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绍祖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421~422.
[2] 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14~316.
[3] 体委会主导体育政策,教育部推广学校体育[N].台湾:民生报,体育天地版,1998.3
[4] 台湾“体委会”出台跨世纪体育规划[N].台湾:民生报,体育天地版,1997.7.23.
[5] 台湾“体育委员会”简介[EB].台湾“体委会”网站资料2002.6(网址:www.ncpfs.gov.tw).
[6] 台湾“教育部”体育司简介[EB].台湾“教育部”网站资料2002.6(网址:www.moe.gov.tw).
[7] 曾贤亮,王同茂,詹德基,等.我国体育组织制度的现况及发展策略[R].台湾“体委会”委托研究计划,1999.
[8] 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简介[EB].台湾奥委会网站资料2002.7(网址http//www.olympic.org).
[9] “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简介[EB].“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网站资料2002.8(网址http//www.ncpfs.gov.tw).
[10] 鲍明晓.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第16卷第4期:48~51.
[11] 熊斗寅.《熊斗寅体育文选》[M].贵州:贵州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465~481.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748.html
4 研究结论
两岸分别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发展,所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均属于“混合管理型”,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有所侧重。台湾体育管理体制过去偏向于与社会团体分权管理体育的混合型管理体制,但近几年来却开始逐步强化其政府的管理职能;大陆体育管理体制是由政府集中式管理体制向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体育的混合型管理体制过渡,倡导社会组织参与体育管理。目前,这两种体制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均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促进了各自体育运动的发展。具体来说,大陆应在竞技体育管理上保持“举国体制”的优势,而在社会体育、体育产业、两岸体育交流等方面应发挥社会组织与民间团体的力量,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台湾应该继续加强政府对体育的统筹管理,特别是对政策的制定、法规的推行、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竞技体育管理等方面加强其政府行为。
两岸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都是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新旧双重体制并存局面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且新旧两种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并存交替局面将会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因此,两岸在体育交流中,应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互动过程中,对细节和操作层面上的把握,应注重方法、手段与方式的灵活性,以积极的心态避免泛政治化倾向,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积极推动两岸全方位的体育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体育交流层面,并形成良性互动,以促进两岸体育和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绍祖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421~422.
[2] 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14~316.
[3] 体委会主导体育政策,教育部推广学校体育[N].台湾:民生报,体育天地版,1998.3
.4.
[4] 台湾“体委会”出台跨世纪体育规划[N].台湾:民生报,体育天地版,1997.7.23.
[5] 台湾“体育委员会”简介[EB].台湾“体委会”网站资料2002.6(网址:www.ncpfs.gov.tw).
[6] 台湾“教育部”体育司简介[EB].台湾“教育部”网站资料2002.6(网址:www.moe.gov.tw).
[7] 曾贤亮,王同茂,詹德基,等.我国体育组织制度的现况及发展策略[R].台湾“体委会”委托研究计划,1999.
[8] 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简介[EB].台湾奥委会网站资料2002.7(网址http//www.olympic.org).
[9] “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简介[EB].“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网站资料2002.8(网址http//www.ncpfs.gov.tw).
[10] 鲍明晓.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第16卷第4期:48~51.
[11] 熊斗寅.《熊斗寅体育文选》[M].贵州:贵州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465~481.
《海峡两岸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