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老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论文
复习课上,我就采用了学生讲课的方法,请学生课前都准备好复习的知识点,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归纳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然后其它同学补充,教师最后整理、归纳。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锻炼了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化学教师还应组织学生研究问题,带领学生亲身体验。
例如学习防锈知识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怎样防止镇农贸市场顶蓬的锈蚀”的探究,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研究。首先发现问题:市场顶蓬锈蚀状况?然后提出问题:顶蓬锈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三步分析问题:怎样应用所学知识来防止顶蓬锈蚀?最后设计防锈的方案并对比优缺点。这样拓展了防锈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手段已不局限于课堂,内容也不局限于课本了,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5注重教学策略,加强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很大改变,由此也引起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育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学习依赖于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学生得到的是格式化的知识,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实验、调查等)的重要作用,从而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后,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应是开放性的,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多样的,应不时地这样鼓励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一节时,我自己设计了开放性问题:“有两瓶浓盐酸和浓硫酸,我们如何鉴别它们?”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解放热等性质,回答出鉴别方法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再根据浓盐酸的特性思考,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共能列出十多种鉴别方法,使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教师不断的鼓励、培养下,学生逐步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不同教材,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学法指导。
如学习了《爱护水资源》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主要围绕下列问题:我镇水污染状况怎样?有无浪费水现象?污染后的水对人和工农业生产有哪些危害?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源在哪里?怎样防止水污染?你知道的其它“水”有哪些?要求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访谈、资料查询等活动,最后写一份“我所认识的家乡水”的科学小论文。教师对学生不论采取何种模式的指导,都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研究能力,但教师在指导时要把握一个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做决定;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让他们自学或通过互助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先让学生碰壁、思考、讨论,然后我们再从中做适当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这样,学生才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这样新课程的思想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斐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邓爱萍,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3)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老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论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865.html
例如学习防锈知识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怎样防止镇农贸市场顶蓬的锈蚀”的探究,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研究。首先发现问题:市场顶蓬锈蚀状况?然后提出问题:顶蓬锈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三步分析问题:怎样应用所学知识来防止顶蓬锈蚀?最后设计防锈的方案并对比优缺点。这样拓展了防锈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手段已不局限于课堂,内容也不局限于课本了,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5注重教学策略,加强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很大改变,由此也引起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育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学习依赖于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学生得到的是格式化的知识,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实验、调查等)的重要作用,从而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后,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应是开放性的,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多样的,应不时地这样鼓励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一节时,我自己设计了开放性问题:“有两瓶浓盐酸和浓硫酸,我们如何鉴别它们?”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解放热等性质,回答出鉴别方法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再根据浓盐酸的特性思考,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共能列出十多种鉴别方法,使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教师不断的鼓励、培养下,学生逐步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不同教材,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学法指导。
如学习了《爱护水资源》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主要围绕下列问题:我镇水污染状况怎样?有无浪费水现象?污染后的水对人和工农业生产有哪些危害?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源在哪里?怎样防止水污染?你知道的其它“水”有哪些?要求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访谈、资料查询等活动,最后写一份“我所认识的家乡水”的科学小论文。教师对学生不论采取何种模式的指导,都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研究能力,但教师在指导时要把握一个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做决定;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让他们自学或通过互助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先让学生碰壁、思考、讨论,然后我们再从中做适当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这样,学生才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这样新课程的思想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斐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邓爱萍,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3)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老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