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与实践关于史论教学的实验与思考
咄咄怪事的泛滥,追 本求源也是“照本宣科”的危害。从理性上探讨,我们历史教学的水准没有规范标高,或者说对历史教师应具 备的素质条件没有严格其标准,除了行政手段助长这种混乱以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传统教学方法对历史学科思 维特点认识不足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原因。任何一门学科其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就是有它本学科独有的 思维特质。历史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要在教学中围绕历史思维这个中枢来组织教学对策,否则都将是看重了外 在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历史思维过程告诉我们:在选定一个个特殊的史实材料后,便开始了对历史感性具 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把史实归并汇类,抽出他们的普遍形式,取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史实背后的本质被 揭示出来,有了这种条件我们还必须凭借抽象思维进行分析、比较,再抽出其共同点,对共同点的必然的本质 的方面予以综合归纳,建立起一系列概念、判断,这种抽象的规定还只能反映某一方面的性质或关系,对历史 的具体性和统一性来说不可避免都有相对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尚不能反映历史事件的整个历史面貌,我们要重 视复杂历史的本来面貌,就必须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使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具体形式及它们之间的各种具 体关系得到反映。也就是把抽象的规定内在地联系起来,使它们丰富具体而又运动变化起来,对那些在抽象过 程中撇开的种种复杂因素按照历史的本来联系重新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多样统一的具体认识——思维中的具体 即人们思维中再现出来的历史。最后还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再现历史场面,使历史发展过程鲜明生动、有血有肉 。
从历史思维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基本特点,即采用历史的方法,按照对象产生和发展的自然进程进 行并揭示其规律。同时又坚持逻辑方法,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论形式揭示对象发展规律。两种思维互相统 一。在两种思维学统一内,第一,要求客观史事是出发点,而不是某种观念;第二,将历史现象和产生它的各 种条件联系起来;第三,用发展的观点思考历史。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方面 就是对这样的历史思维的把握和运用,所以历史教学法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它的中枢是历史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而不是其他。评估教学、考试命题都应该把对历史思维的要求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历史思维标准的提高史论 教学更需要不断加强。
三、史论教学实验与改良
有鉴于教学改革形势所逼,对历史知识结构的新认识,对教材的传统态度的变化以及对教学法重点的迁移 ,在经过两年史论教学的实验后,我们认为历史课堂教学(主要是高中)形式与内容应作出较大的调整。
(一)关于调整原则
1.遵照现行教材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体系,完成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的任务。
2.改变一节课为单位的备、教、考、改的惯例,按历史知识内容、依课本顺序分单元作单位进行备课、授 课、训练。
3.课堂教学由导读、释疑、训练三部分组成。坚持变以讲为主到以读为主;突出教学过程中对历史思维的 贯彻;强化训练质量。
(二)关于导读、释疑、训练的基本要求
1.导读部分
课程内容的背景,即历史事件发生与发展的周边情境,使学生明确某历史事件是该时代历史统一体中的一 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区分教材中史料与史论各是什么;
明确本课程内史料到史论或以史论指导分析史料所采用的方法;
指明单元教学内容在历史大系、历史阶段、方面系列,具体层面中所占地位、作用:力求了解编著者的意 图;
评析本次教学内容的社会影响、借鉴意义。
2.释疑部分
疏通字、词、句,解除阅读障碍;
对文物、图表等予以说明;
相关的经典作家史学观点讲释;
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介绍。
3.训练部分
训练范围分史料、史论、史法三方面,记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三部分;
练习方式按口头、文字两种表述方式进行;
练习标高以高考试题水准为水平线根据学生实际上下浮动;
历史小论文写作应有计划作定量安排。
在教学实验中,我们首先体会到历史教学的改革应该从加强史论教学入手,要求教师在史才、史识、史德 上不断向自我的极限提出挑战,拓宽施展教学才智的领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历史教学的专业特征更鲜明 。其次,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能发生缺项,应遵循渐进原则,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保证不应有任何忽视 ,没有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完成,高中史论教学的改进是无法操作的。第三,从实验结果看,史论教学的加强 ,对学生知识能力及高考应试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的收效,唯有史论教学改革才是既尊重教材又能与高考要求 接轨的基本途径,史论教学活动在教材与高考试题之间形成沟通并因此而产生教材、教学、考试三者间的协调 合力,这将对教材的改进、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质量的提高带来极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历史系 《教学理论与实践关于史论教学的实验与思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908.html
从历史思维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基本特点,即采用历史的方法,按照对象产生和发展的自然进程进 行并揭示其规律。同时又坚持逻辑方法,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论形式揭示对象发展规律。两种思维互相统 一。在两种思维学统一内,第一,要求客观史事是出发点,而不是某种观念;第二,将历史现象和产生它的各 种条件联系起来;第三,用发展的观点思考历史。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方面 就是对这样的历史思维的把握和运用,所以历史教学法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它的中枢是历史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而不是其他。评估教学、考试命题都应该把对历史思维的要求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历史思维标准的提高史论 教学更需要不断加强。
三、史论教学实验与改良
有鉴于教学改革形势所逼,对历史知识结构的新认识,对教材的传统态度的变化以及对教学法重点的迁移 ,在经过两年史论教学的实验后,我们认为历史课堂教学(主要是高中)形式与内容应作出较大的调整。
(一)关于调整原则
1.遵照现行教材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体系,完成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的任务。
2.改变一节课为单位的备、教、考、改的惯例,按历史知识内容、依课本顺序分单元作单位进行备课、授 课、训练。
3.课堂教学由导读、释疑、训练三部分组成。坚持变以讲为主到以读为主;突出教学过程中对历史思维的 贯彻;强化训练质量。
(二)关于导读、释疑、训练的基本要求
1.导读部分
课程内容的背景,即历史事件发生与发展的周边情境,使学生明确某历史事件是该时代历史统一体中的一 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区分教材中史料与史论各是什么;
明确本课程内史料到史论或以史论指导分析史料所采用的方法;
指明单元教学内容在历史大系、历史阶段、方面系列,具体层面中所占地位、作用:力求了解编著者的意 图;
评析本次教学内容的社会影响、借鉴意义。
2.释疑部分
疏通字、词、句,解除阅读障碍;
对文物、图表等予以说明;
相关的经典作家史学观点讲释;
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介绍。
3.训练部分
训练范围分史料、史论、史法三方面,记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三部分;
练习方式按口头、文字两种表述方式进行;
练习标高以高考试题水准为水平线根据学生实际上下浮动;
历史小论文写作应有计划作定量安排。
在教学实验中,我们首先体会到历史教学的改革应该从加强史论教学入手,要求教师在史才、史识、史德 上不断向自我的极限提出挑战,拓宽施展教学才智的领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历史教学的专业特征更鲜明 。其次,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能发生缺项,应遵循渐进原则,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保证不应有任何忽视 ,没有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完成,高中史论教学的改进是无法操作的。第三,从实验结果看,史论教学的加强 ,对学生知识能力及高考应试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的收效,唯有史论教学改革才是既尊重教材又能与高考要求 接轨的基本途径,史论教学活动在教材与高考试题之间形成沟通并因此而产生教材、教学、考试三者间的协调 合力,这将对教材的改进、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质量的提高带来极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历史系 《教学理论与实践关于史论教学的实验与思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