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
2009年12月22日至25日,市教科院组织了城区初中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本次活动调研了七所学校,各学科分头深入课堂听了七节课,并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了点评。下面就七节化学课情况,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优点
1.七节化学课中,教师都采用了三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提升学案)教学,学案设计符合三段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流程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实用性强,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问题及习题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差异性,使用效果良好。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好体现,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利用生产生活实践、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热点等素材引入教学;关注学生已有认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力求以问题引导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活动方式多姿多彩;重视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3.贯彻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新课程理念,重视紧密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关注最新科技和学生实践;重视化学知识的应用,力图贯彻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重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实验、讨论等)。
4.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交流和评价,积极开展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普遍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及时交流和反馈。
二、问题与建议
1.学案的使用过于模式化,实效性有待提高。
(1)学习目标条目繁多,许多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一一罗列,学生在学习内容陌生的情况下,对目标理解肤浅,甚至感到茫然。
(2)一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后,统一编写学案后,进行了资源共享,确实减轻了教师的个人负担,但部分教师有拿来主义思想,对学案不经任何修改的使用。造成了学案使用的模式化、机械化,制约了教师的思维和创新,忽视了学生的班级差异,降低了教学效果。学案的操作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案编写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学案编写过于细化,模式化的学案,学生象答卷一样从头到尾依次完成。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问题意识的形成。
建议:
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在学案的设计中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所以课堂探究部分应该空出更多时间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保留新鲜感,使课堂更有弹性和开放性。
学案设计中还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学案的编制体现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学习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突破措施、问题的设计、活动安排等都具有共性。集体备课中学案的设计不能过于细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对学案进行二次加工。学案的使用不能一成不变,一切依据情境,依据学生需要,用活用实。反对哪种学期前编制印好一个学期的学案的做法。
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
2.预习有名无实。
(1)七节化学课的学案中都设置有预习内容,但预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教师将预习内容设置为填空题格式,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学习方法的引导。
(2)预习的评价与检查落实不够。只布置不检查或上课对对答案等做法,使部分学生对预习疲于应付,达不到应有的预习效果。
建议:
进一步转变观念。预习不应只是对新知识的提前学习,还应包括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在预习新知识的同时,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预习内容中应设置旧知回顾内容。
关注知识预习的前提下,预习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是课下预习,方式可多种多样,如从媒上的搜集拓展的资料,制作学习卡片、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等。
预习要分层次。根据预习内容,可以分成多个层次,让所有学生都预习有所成,有基本要求,有提高要求,有高层次的深入研究的任务等。
预习要有所发现。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发现自己的疑问,在学案中要给学生留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检查和评价督促预习。可采用教师抽查与小组内学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尤其是较懒的要勤查,如果一些学生预习不到位,小组交流就会流于形式,使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就会很差。
3.缺乏真正的小组合作。
(1)学生的自学进度快慢不一,到小组互助学习时,部分学生还在自学,不参与讨论。
(2)小组组长不组织讨论,或者小组的组员有的参与不了讨论,有的游离于小组外;有些学生缺乏交往技能,只关注自己发言的机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
(3)小组互助学习时发现不了问题,不知道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不能有效或深入的讨论。
(4)评价时只强化了个人的评价,而淡化了对小组的评价,致使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不够强烈,不能很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
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价值的认识。
2.加强小组建设,分工科学,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奖罚分明。
3.召集相关组员开会,做到分层推进,各个击破。
4.加强小组评价的研究,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元评价,将小组建设深入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91.html
2009年12月22日至25日,市教科院组织了城区初中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本次活动调研了七所学校,各学科分头深入课堂听了七节课,并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了点评。下面就七节化学课情况,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优点
1.七节化学课中,教师都采用了三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提升学案)教学,学案设计符合三段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流程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实用性强,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问题及习题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差异性,使用效果良好。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好体现,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利用生产生活实践、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热点等素材引入教学;关注学生已有认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力求以问题引导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活动方式多姿多彩;重视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3.贯彻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新课程理念,重视紧密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关注最新科技和学生实践;重视化学知识的应用,力图贯彻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重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实验、讨论等)。
4.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交流和评价,积极开展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普遍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及时交流和反馈。
二、问题与建议
1.学案的使用过于模式化,实效性有待提高。
(1)学习目标条目繁多,许多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一一罗列,学生在学习内容陌生的情况下,对目标理解肤浅,甚至感到茫然。
(2)一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后,统一编写学案后,进行了资源共享,确实减轻了教师的个人负担,但部分教师有拿来主义思想,对学案不经任何修改的使用。造成了学案使用的模式化、机械化,制约了教师的思维和创新,忽视了学生的班级差异,降低了教学效果。学案的操作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案编写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学案编写过于细化,模式化的学案,学生象答卷一样从头到尾依次完成。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问题意识的形成。
建议:
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在学案的设计中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所以课堂探究部分应该空出更多时间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保留新鲜感,使课堂更有弹性和开放性。
学案设计中还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学案的编制体现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学习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突破措施、问题的设计、活动安排等都具有共性。集体备课中学案的设计不能过于细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对学案进行二次加工。学案的使用不能一成不变,一切依据情境,依据学生需要,用活用实。反对哪种学期前编制印好一个学期的学案的做法。
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
2.预习有名无实。
(1)七节化学课的学案中都设置有预习内容,但预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教师将预习内容设置为填空题格式,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学习方法的引导。
(2)预习的评价与检查落实不够。只布置不检查或上课对对答案等做法,使部分学生对预习疲于应付,达不到应有的预习效果。
建议:
进一步转变观念。预习不应只是对新知识的提前学习,还应包括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在预习新知识的同时,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预习内容中应设置旧知回顾内容。
关注知识预习的前提下,预习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是课下预习,方式可多种多样,如从媒上的搜集拓展的资料,制作学习卡片、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等。
预习要分层次。根据预习内容,可以分成多个层次,让所有学生都预习有所成,有基本要求,有提高要求,有高层次的深入研究的任务等。
预习要有所发现。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发现自己的疑问,在学案中要给学生留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检查和评价督促预习。可采用教师抽查与小组内学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尤其是较懒的要勤查,如果一些学生预习不到位,小组交流就会流于形式,使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就会很差。
3.缺乏真正的小组合作。
(1)学生的自学进度快慢不一,到小组互助学习时,部分学生还在自学,不参与讨论。
(2)小组组长不组织讨论,或者小组的组员有的参与不了讨论,有的游离于小组外;有些学生缺乏交往技能,只关注自己发言的机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
(3)小组互助学习时发现不了问题,不知道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不能有效或深入的讨论。
(4)评价时只强化了个人的评价,而淡化了对小组的评价,致使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不够强烈,不能很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
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价值的认识。
2.加强小组建设,分工科学,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奖罚分明。
3.召集相关组员开会,做到分层推进,各个击破。
4.加强小组评价的研究,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元评价,将小组建设深入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