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化学论文 >> 正文

新课标下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下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文/韦盛志 周艳艳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得力助手,实验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因此,教学形式要随之改革创新,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综合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新的课程观要求:全面的化学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需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启发式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维的前提,只有通过全面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多次实际训练,才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观察要具有全面性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有些实验在学生做完探究实验活动后,教师有必要再进行探究演示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过程。演示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还能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于高一学生来讲,由于实验基础差,在观察时往往容易被某些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所吸引而遗漏了说明化学变化实质的观察内容。例如,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中,对Na燃烧只注意实验步骤,而忽略了燃烧所产生的黄色火焰、生成新物质的颜色和状态。这种片面性如不克服,将影响后面知识的系统性。
  
  2.通过观察,抓住实验本质
  
  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启发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怎样由观察到的表面现象通过逻辑分析引导到实验本质,使学生通过一次探究演示实验的观察得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观察能力也得到提高。以化学必修1第四章氨的性质一课中浓盐酸和氨水反应的实验为例,本实验是利用HCl气体与NH3反应产生大量白烟证实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法是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上浓盐酸和浓氨水,两者只要靠近(无须接触)就有上述现象。两玻璃棒间的距离是关键,既要保证实验现象明显,又要让学生看清楚两玻璃棒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是冒白烟,其本质是氨与HCl发生了反应。虽不到半分钟的实验观察,通过白烟这一实验现象使学生掌握了氨的化学性质,也巩固了浓盐酸和浓氨水易挥发的物理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利用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把浓盐酸换成浓硫酸、浓硝酸,是否也有同样的实验现象?这样,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程序,着重培养其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一直是按“教师提问—教师做演示—教师归纳结论”的公式化的过程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克服此弊病,变被动为主动,我采用了将某些实验让给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程序。这时,学生遇到的问题很具体,需要什么药品、仪器,如何操作等,迫使他们必须动脑筋去思考。程序设计好后,让几位设计比较典型的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他们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规范。这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把注意力都吸引到实验中来。这种实验方法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也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
  
  三、学有所用,联系实际,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前后贯穿,并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教与学的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如,学到必修1第四章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课时,有必要补充硫化氢的性质,硫化氢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与实际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南宁前几年有一条臭名远扬的水沟(现为民歌湖),特别在夏天就更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有些工厂往沟里排废水,其中里边有大量的含硫化合物包括硫化氢,又由于硫化氢不稳定且易挥发,故经太阳光照射下气体挥发出来具有恶臭。现在经过综合治理之后已经好多了,现在还有天鹅在那里放养呢。教师注意类似于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既有整体性,又有内在联系,而且还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观察的目的是探索与发现,从而达到对事物变化及其规律的认识。中学生因受传统思维方法约束少,正处在思维和想象力最活泼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其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不能受限于教材,更不能死搬硬套,探究实验也是一样的。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可采用多种手段来完成探究实验。如,在学习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中,有关“钠”的化学性质时,除了探究钠在空气中燃烧及与水的反应实验以外,最后还可以探究和某些盐溶液(如FeCl3)反应,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同时有气体放出,而不是钠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铁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因为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NaOH再与FeCl3反应生成了红褐色沉淀Fe(OH)3,这样做会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实验,培养其创新精神与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努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促进教师和学生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刘美莺。化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2005(01)。
  
  (作者单位 韦盛志: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周艳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新课标下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92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化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