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中学写作教学突破性改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三、抓住模仿

    学写作,必须从模仿开始。

    从写作的思维过程看,模仿是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途径。作者偶然看到某种事物引起兴趣,便会再次有意识地仔细观察,心理活动进入“浅度心理场”。经过多角度仔细观察之后,加进自我意识,心理活动进入“深度心理场”。在这个心理场中,思维首先对事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进行模仿,然后与别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或用别的事物去干扰撞击,探求其内在实质,接着对其实质进行模仿。经过这样多次模仿,人对这个事物的认识就进入了完整深刻的阶段,最后才能通过语言系统,使事物变成写作的题材。

    从写作能力的形成过程看,模仿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和十分有用的方法。写作能力不是一种知性活动,它既不是人类生理上固有的,也不构建在简单认知的层面,而要经过细致的有序的训练。这种训练分三个阶段:模仿→反复迁延→内化完成。学生读了某段文章,在老师的点拨下,对某种写作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写作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运用程序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了一定映像(以上属于认知范畴),再在老师的指导下,依照映像进行模仿训练,使映像由感性逐步向理性过渡,并把这种映像的理性思考内贮在头脑中,外化为一种技能。在以后的训练中,教师再指导学生把这种技能反复迁延,加深拓宽,使这种技能深深铭刻在头脑中,达到操作程序自动化,写作的这种能力就形成了。

    从以上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模仿是写作训练的初级阶段,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当然培养不出写作能力,但模仿却是培养能力这个训练链条上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开始训练的最好方法。令人忧虑的是,至今还有许多同志对模仿的意义、作用认识不足,盲目地反对模仿,错误地跳越模仿,一开始就让学生写“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语言生动”的文章,这种缺乏梯度的训练,怎么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呢?

    值得进一步强调的是,文章是写作的结果,“法”隐藏在文字中,又和一些非“法”的东西相错杂,学生的悟性相对低一点,学习方法又不尽合理,要从文中剔出“法”来加以有意识的认知、模仿、迁延以至熟练运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千百年来大部分读书人常常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跳不出书来而“淹死”在书中。改革开放需要迅速培养大批人才,仅靠学生自己“多读多写”绝对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如果说,封建社会把“多读多写”奉为金科玉律不必过多指责的话,在语文教改已取得不少成绩的今天,为什么不应该尽快实行一套更科

学的方法?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钅加郎


《中学写作教学突破性改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098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