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中学新时期学校德育整体优化初探
一、德育目标层次化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品定以及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上出现的新特点,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着眼,从抓实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包括学校总体目标、各学校、各年级的具体目标,长远目标,近期目标等),形成目标系列。
近几年,通过改革,我国现行的几个德育大纲已体现出幼儿园、小学、中学道德养成教育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原则要求。但是,如果我们离开了实际,采用大一统、一刀切的德育目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根据教育理论,学校德育目标的确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如,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主要是以情绪、临时动机为基础,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重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要以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实为基础,形成他们的道德观念、概念,使他们理解行为的标准,少年和青年对个人同集体、国家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已形成一定的道德概念,开始具备自我教育的基矗在对他们提出行为标准时,应该深刻说明其社会意义。
第二,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初中阶段的不同年级为例,初一可以抓学习目的性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二可以防分化,抓转化的目标管理为主,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初三可以人生观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为主,让学生作出第一次接受选择的准备。以中学同一年级不同学生为例,对思想品德处于中上位置的学生应注重社会理想、价值观念的教育;对后进生除进行理想、价值观念教育外,应从他们的行为规范抓起,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
第三,要了解、研究现阶段青少年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对策。要针对社会上的敏感热点问题设计出符合学生道德要求的德育内容,解决思想实际问题。一句话,学校的德育目标应能较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变僵化的教育模式为灵活的教育模式,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培养学生主动性、进取性,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能自觉将各项规范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善于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道德评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内容现代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学校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当前的形势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确定的。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等。这些应是学校长期稳定的德育内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迫切需要学校德育内容主动适应形势进一步充实和改革,使学校德育内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校要在更新德育观念的基础上,拓宽德育内容,加强和充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品德教育。
在当前,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竞争意识是进取性与显示性两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在优胜劣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素质。竞争是强烈上进的体现,没有竞争,社会就停滞不前。竞争意识,可以调动人们的一切内在的积极因素向着成功的方向努力,加强竞争意识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形成。学校教育应提供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获得优胜的机会和可能,要让每个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激励他们潜在的上进要求,发展进取竞争意识。对竞争意识差、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要启发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有一个奋斗目标,并发扬“沙里淘金”的精神。细心观察,抓住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要教育学生彻底摒弃“安于现状,抱残守缺,与世无争,不思进缺的旧观念,逐步确立“积极进取,永不自满、敢为人先,勇于竞争”的新观念,还要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竞争动机。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也不是为了整垮对手,而是为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竞争必须在不损害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前提下,靠知识、技能取胜,还要教育学生有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准备。要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自主意识是人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基矗自主意识包括自强奋斗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发展意识、自主创造意识、自我修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自主意识是一切积极因素的源泉,是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德育内容设计上,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扬民主作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组织、举办、参与多种的校内活动,锻炼他们在组织、交往、工作、劳动、生活中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创造意识是敢为性与批判性两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在未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的竞争,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竞争,更是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竞争。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我们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天赋,教学中要把知识传授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三、德育活动社会化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不断向家庭、社会延伸。大德育思想的树立,全民德育意识的强化,给学校德育带来勃勃生机。但是,学校、家庭、社会灌输的思想经常撞车。家庭、社会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上与学校还缺乏和谐统一。学校教育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读书,努力成为“四有”新人,而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家长们在孩子面前谈赚钱,议当官,论消费;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精神污染腐蚀着青少年的灵魂,给学校德育造成了困难,影响了学校德育的效果。就学校内部而言,不少学校未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环境和氛围,未能真正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教学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各种教育因素、各种教育力量、各种教育影响、各种教育形式的全息大德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全员德育意识,树立大德育观念,使学校德育活动进一步向社会延伸,向家庭渗透,构建德育活动社会化模式,合作育人,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形成全方位德育格局。就家庭教育而言,作为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主题内容,向学生家庭渗透,争取家长的主动、有效配合,以防止家庭教育失当、失时、失度、失策,使他们能更好地有效地致力于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道德修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就社会教育而言,要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拓宽德育领域,创建德育基地,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①要逐步建立与社会相互协作的教育形式,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各种力量的支持,要通过军、警、民共建活动,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法制意识、劳动意识。②要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群众监督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尤其是要依法对学校周边的娱乐、商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严格管理。③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变主动地去掌握(领会、巩固、运用)社会道德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改变过去学校德育孤军奋战的局面,为德育活动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基矗就学校教育而言,要坚持思想政治课教育与其他学科渗透相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学科教育与活动教育、环境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相结合,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拓宽德育渠道。要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传统节目、文艺演出、板报、广播宣传、演讲、展览、参观、游览、影评、书评、读书节等活动形式,丰富德育活动内容,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阵地,使校园成为德育的乐园。
四、德育管理科学化
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三大支柱的管理,不仅是学校德育实施的必要形式而且是强化德育效应的重要工具。“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必须确立科学的德育管理观念。
第一、优化德育队伍结构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优化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的要求,是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德育管理必须十分重视的一项紧迫而长远的任务,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第二,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第三,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 《新东中学新时期学校德育整体优化初探》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032.html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品定以及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上出现的新特点,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着眼,从抓实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包括学校总体目标、各学校、各年级的具体目标,长远目标,近期目标等),形成目标系列。
近几年,通过改革,我国现行的几个德育大纲已体现出幼儿园、小学、中学道德养成教育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原则要求。但是,如果我们离开了实际,采用大一统、一刀切的德育目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根据教育理论,学校德育目标的确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如,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主要是以情绪、临时动机为基础,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重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要以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实为基础,形成他们的道德观念、概念,使他们理解行为的标准,少年和青年对个人同集体、国家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已形成一定的道德概念,开始具备自我教育的基矗在对他们提出行为标准时,应该深刻说明其社会意义。
第二,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初中阶段的不同年级为例,初一可以抓学习目的性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二可以防分化,抓转化的目标管理为主,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初三可以人生观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为主,让学生作出第一次接受选择的准备。以中学同一年级不同学生为例,对思想品德处于中上位置的学生应注重社会理想、价值观念的教育;对后进生除进行理想、价值观念教育外,应从他们的行为规范抓起,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
第三,要了解、研究现阶段青少年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对策。要针对社会上的敏感热点问题设计出符合学生道德要求的德育内容,解决思想实际问题。一句话,学校的德育目标应能较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变僵化的教育模式为灵活的教育模式,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培养学生主动性、进取性,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能自觉将各项规范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善于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道德评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内容现代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学校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当前的形势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确定的。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等。这些应是学校长期稳定的德育内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迫切需要学校德育内容主动适应形势进一步充实和改革,使学校德育内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校要在更新德育观念的基础上,拓宽德育内容,加强和充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品德教育。
在当前,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竞争意识是进取性与显示性两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在优胜劣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素质。竞争是强烈上进的体现,没有竞争,社会就停滞不前。竞争意识,可以调动人们的一切内在的积极因素向着成功的方向努力,加强竞争意识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形成。学校教育应提供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获得优胜的机会和可能,要让每个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激励他们潜在的上进要求,发展进取竞争意识。对竞争意识差、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要启发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有一个奋斗目标,并发扬“沙里淘金”的精神。细心观察,抓住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要教育学生彻底摒弃“安于现状,抱残守缺,与世无争,不思进缺的旧观念,逐步确立“积极进取,永不自满、敢为人先,勇于竞争”的新观念,还要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竞争动机。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也不是为了整垮对手,而是为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竞争必须在不损害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前提下,靠知识、技能取胜,还要教育学生有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准备。要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自主意识是人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基矗自主意识包括自强奋斗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发展意识、自主创造意识、自我修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自主意识是一切积极因素的源泉,是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德育内容设计上,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扬民主作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组织、举办、参与多种的校内活动,锻炼他们在组织、交往、工作、劳动、生活中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创造意识是敢为性与批判性两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在未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的竞争,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竞争,更是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竞争。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我们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天赋,教学中要把知识传授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三、德育活动社会化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不断向家庭、社会延伸。大德育思想的树立,全民德育意识的强化,给学校德育带来勃勃生机。但是,学校、家庭、社会灌输的思想经常撞车。家庭、社会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上与学校还缺乏和谐统一。学校教育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读书,努力成为“四有”新人,而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家长们在孩子面前谈赚钱,议当官,论消费;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精神污染腐蚀着青少年的灵魂,给学校德育造成了困难,影响了学校德育的效果。就学校内部而言,不少学校未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环境和氛围,未能真正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教学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各种教育因素、各种教育力量、各种教育影响、各种教育形式的全息大德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全员德育意识,树立大德育观念,使学校德育活动进一步向社会延伸,向家庭渗透,构建德育活动社会化模式,合作育人,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形成全方位德育格局。就家庭教育而言,作为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主题内容,向学生家庭渗透,争取家长的主动、有效配合,以防止家庭教育失当、失时、失度、失策,使他们能更好地有效地致力于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道德修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就社会教育而言,要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拓宽德育领域,创建德育基地,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①要逐步建立与社会相互协作的教育形式,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各种力量的支持,要通过军、警、民共建活动,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法制意识、劳动意识。②要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群众监督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尤其是要依法对学校周边的娱乐、商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严格管理。③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变主动地去掌握(领会、巩固、运用)社会道德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改变过去学校德育孤军奋战的局面,为德育活动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基矗就学校教育而言,要坚持思想政治课教育与其他学科渗透相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学科教育与活动教育、环境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相结合,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拓宽德育渠道。要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传统节目、文艺演出、板报、广播宣传、演讲、展览、参观、游览、影评、书评、读书节等活动形式,丰富德育活动内容,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阵地,使校园成为德育的乐园。
四、德育管理科学化
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三大支柱的管理,不仅是学校德育实施的必要形式而且是强化德育效应的重要工具。“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必须确立科学的德育管理观念。
第一、优化德育队伍结构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优化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的要求,是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德育管理必须十分重视的一项紧迫而长远的任务,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第二,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第三,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 《新东中学新时期学校德育整体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