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浅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地理教学论文:浅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唐奉明(北碚区柳荫中学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新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它可以使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发展兴趣,积极主动地培养各种能力。新教材还强调,教材的使用时,要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素应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地理新教材;使用;培养;兴趣;合理取舍
On the use of new materials Some experience
Tang Feng-ming
【Abstract】The new textbook is a good material for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can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secondary school, interested in school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develop capacities. The new textbooks also emphasized that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flexible, reasonabl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stead of teaching materials. Requires teachers to rack their brains to good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can be truly realized Lok Secondary School, learning Chinese music, culture geography ability, appropriate factors should b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requirements.
【Key words】New Geography Textbook; Use; culture; Interest; Reasonable trade-off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能力。考试制度也随之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教材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要求,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和灵活性。即每一节都是以设疑激趣开始,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能力,并在能力行程中巩固、发展兴趣。新教材还强调,激趣的方法,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的使用都要注意,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新教材的实践,浅谈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1.设疑激趣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思考的动力源泉。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新教材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在每一节的开头总是精心设计疑问,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求知的热情,培养了各种能力。善于使用,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疑激趣的方法除使用书本上现成的以外,教师也可在其启发下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已达到贴近学生、更好地激发求知欲。
(1)实验现象激趣法。
如讲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表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时,做这样的实验:一个盛满水的水槽,抽出底部的活塞,水流出时形成逆时针的漩涡,为什么?(地理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又如,讲到大气热力环流时,将一个密闭玻璃槽放在阳光照射处,槽中一半为沙子、一半为水,一段时间后,将点着的一柱香从事前准备好的空隙处插入,让学生看烟的运动路径,然后看书运用原理解释为什么。
(2)使用诗词歌赋作为引导。
如讲到水循环时可使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问:是真的不回来吗?若不是,是怎样回来的?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何最后只看见船帆?又如: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
(3)谚语的使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生趣,在教学中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如讲到大陆性气候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如,讲锋面雨时可使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
(4)歌曲的借用。
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讲到季风时,可以用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就可以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这样就可以把季风引出来讲了。
2.贯穿趣味,培养能力
新教材在设疑激趣以后,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自主钻研教材、探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教师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掌握独立研究的本领。同时发展和巩固学生学习的趣味,使之成为不竭的动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发展是以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传统的地理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智力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寻新知识。同时,传统地理教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的智慧品质。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1) 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简介概括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设计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幻灯、电视录相、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适当开展地理演讲、考察等第二课堂地理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直观性与实践性,一新、奇、趣吸引学生,提高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思维,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火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2) 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动机。
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揭示他们观察的要领和对比线索。
如观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时,先假设太阳和公转轨道的位置,让学生便于进行空间想像和思维,接着教师持地球仪转动,在转到春秋分、冬夏至四个位置时停下来,让学生观察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并注明在这三条线上太阳直射的日期。从演示到版图、从动态到静态,从空间到时间,使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了想像和思考。
3.恰当取舍,科学组织
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教材内容也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脚本”,在使用时可以适当调整取舍、科学组织。
(1) 适当调整、增删教材内容。
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发展与知识更新,学生发展与素质的需要,适当地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破除基础知识不变的看法,对传统教材作必要的改动与增删,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手段。
(2 ) 教材的再加工。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范围。钻研教材,而不能就教材论教材。重要的是要在钻研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组织处理、创造加工,重新将其组织成为教学内容。这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对教材的创造加工首先要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因素;然后考虑把陈述性的知识进行程序化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了解其前后关系与层次,列出结构,揭示内在联系及组成。总结规律,便于客观掌握,图文转换,利于形象记忆,绘列图表,加强技能训练成定量分析等。伴随这一系列,活动就需要有综合、分析、类证、判断、归纳、概括等思维训练,在这中间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就会逐渐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形成。这一切仍是围绕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进行,但教师的思路要开阔,联系要广泛,这并非喧宾夺主,而恰恰是使教材的内容更丰满。教师通过这样认真地组织教学内容后,讲起来就决不是客观地“白描”,而是有体会、有感情、声情并茂的“教人”,不再是单纯的“教书”。这样不仅使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将得到体现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不一定过多、过细、过全地讲。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确实没有必要。只有对教材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取舍,正确使用教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注入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大胆地取舍教材,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学好它,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论文:浅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082.html
唐奉明(北碚区柳荫中学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新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它可以使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发展兴趣,积极主动地培养各种能力。新教材还强调,教材的使用时,要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素应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地理新教材;使用;培养;兴趣;合理取舍
On the use of new materials Some experience
Tang Feng-ming
【Abstract】The new textbook is a good material for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can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secondary school, interested in school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develop capacities. The new textbooks also emphasized that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flexible, reasonabl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stead of teaching materials. Requires teachers to rack their brains to good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can be truly realized Lok Secondary School, learning Chinese music, culture geography ability, appropriate factors should b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requirements.
【Key words】New Geography Textbook; Use; culture; Interest; Reasonable trade-off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能力。考试制度也随之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教材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要求,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和灵活性。即每一节都是以设疑激趣开始,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能力,并在能力行程中巩固、发展兴趣。新教材还强调,激趣的方法,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的使用都要注意,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新教材的实践,浅谈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1.设疑激趣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思考的动力源泉。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新教材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在每一节的开头总是精心设计疑问,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求知的热情,培养了各种能力。善于使用,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疑激趣的方法除使用书本上现成的以外,教师也可在其启发下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已达到贴近学生、更好地激发求知欲。
(1)实验现象激趣法。
如讲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表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时,做这样的实验:一个盛满水的水槽,抽出底部的活塞,水流出时形成逆时针的漩涡,为什么?(地理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又如,讲到大气热力环流时,将一个密闭玻璃槽放在阳光照射处,槽中一半为沙子、一半为水,一段时间后,将点着的一柱香从事前准备好的空隙处插入,让学生看烟的运动路径,然后看书运用原理解释为什么。
(2)使用诗词歌赋作为引导。
如讲到水循环时可使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问:是真的不回来吗?若不是,是怎样回来的?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何最后只看见船帆?又如: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
(3)谚语的使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生趣,在教学中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如讲到大陆性气候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如,讲锋面雨时可使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
(4)歌曲的借用。
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讲到季风时,可以用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就可以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这样就可以把季风引出来讲了。
2.贯穿趣味,培养能力
新教材在设疑激趣以后,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自主钻研教材、探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教师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掌握独立研究的本领。同时发展和巩固学生学习的趣味,使之成为不竭的动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发展是以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传统的地理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智力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寻新知识。同时,传统地理教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的智慧品质。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1) 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简介概括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设计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幻灯、电视录相、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适当开展地理演讲、考察等第二课堂地理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直观性与实践性,一新、奇、趣吸引学生,提高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思维,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火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2) 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动机。
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揭示他们观察的要领和对比线索。
如观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时,先假设太阳和公转轨道的位置,让学生便于进行空间想像和思维,接着教师持地球仪转动,在转到春秋分、冬夏至四个位置时停下来,让学生观察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并注明在这三条线上太阳直射的日期。从演示到版图、从动态到静态,从空间到时间,使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了想像和思考。
3.恰当取舍,科学组织
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教材内容也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脚本”,在使用时可以适当调整取舍、科学组织。
(1) 适当调整、增删教材内容。
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发展与知识更新,学生发展与素质的需要,适当地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破除基础知识不变的看法,对传统教材作必要的改动与增删,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手段。
(2 ) 教材的再加工。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范围。钻研教材,而不能就教材论教材。重要的是要在钻研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组织处理、创造加工,重新将其组织成为教学内容。这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对教材的创造加工首先要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因素;然后考虑把陈述性的知识进行程序化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了解其前后关系与层次,列出结构,揭示内在联系及组成。总结规律,便于客观掌握,图文转换,利于形象记忆,绘列图表,加强技能训练成定量分析等。伴随这一系列,活动就需要有综合、分析、类证、判断、归纳、概括等思维训练,在这中间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就会逐渐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形成。这一切仍是围绕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进行,但教师的思路要开阔,联系要广泛,这并非喧宾夺主,而恰恰是使教材的内容更丰满。教师通过这样认真地组织教学内容后,讲起来就决不是客观地“白描”,而是有体会、有感情、声情并茂的“教人”,不再是单纯的“教书”。这样不仅使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将得到体现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不一定过多、过细、过全地讲。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确实没有必要。只有对教材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取舍,正确使用教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注入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大胆地取舍教材,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学好它,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论文:浅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