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政治论文 >> 正文

中小学品德、学习后进生成因与对策研究报告


而成为 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13.6%;我们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归因的专项调查显示:主要因有害文化毒害而犯 罪的占调查总数的14.02%。
    4.社会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
    中小学生渴望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但鉴于他们是非判断能力较低,一经与社会上有劣迹的人搭上手臂, 很快就会成为后进生。调查显示:主要鉴于这种影响的后进生占调查总数的6.55%;青少年违法犯罪归因 专项调查显示:主要鉴于这种影响而走上犯罪的占调查总数的15.85%。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归因分析
    学习后进生属智力正常的少年儿童,与学习好的学生比较,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兴趣离异与兴趣转移。主要因教师讲课枯燥乏味,让学生死记硬背,给学生留做不完的作业。
    (2)意志品格低下。由此而成为学习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半数以上。
    (3)抑制力品格低下。这是绝大多数后进生的共同弱点。有的表现为对外来刺激的抗干扰能力较低,有 的表现为对主观不良情绪的抑制能力较低。
    (4)学习动机不端正。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升大学而学,一类为将来攥大钱而学 。于是,有的当感到将来升学无望时便急转直下而后成为学习后进生,有的当很难使学习与挣钱挂起钩时便淡 漠学业,不仅成为学习后进生,而且由于由“钱”的支使,又极易成为品德后进生。
    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品格低下不是固有的,是学校、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但主要责任在学校。
    五、品德、学习后进生对策研究
    品德、学习后进生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后进生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为此,需要我们依据系统科学与教育科 学理论,实施一项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与社会为两翼的“我为后进生献爱心”的整体教育工程。
    (一)工程组织与领导
    以学校为单位,吸收街道社区教育负责人与家长代表参加,成立“我为后进生献爱心”教育工程委员会; 委员会下面,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教育工程小组,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省、市、县(区)教委(局)建立领导 、指挥系统,负责对本地区教育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监控与评估工作。
    (二)工程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与党的教育方针,为青少年奠定良好的素质发展基础 。
    (三)工程目的任务
    规定期限内完成所承担的品德、学习后进生的教育任务,使其达到所设计的转化目标:半年内,品德不再 出现新的“滑坡”,学习成绩平均达到及格;一年内,品德表现有所进步,学习成绩平均达到65分;二年内 ,品德表现有较大进步,学习成绩平均达到70分;三年内,品德表现、学习成绩达到良好;工程付诸实施不 再有新后进生出现。
    (四)工程实施总原则
    1.偏爱后进生原则。认真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因材施教原则。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最后奏效。
    3.德育为首、非智力因素为先原则。后进生教育只有运用“内发律”才可能奏效。
    4.整体性原则。后进生的成因是错综复杂、互相制约的,其教育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整体实施才能实 现教育效果的优化。
    5.激励性原则。对后进生的教育应坚持肯定评价为主,努力使来自外部的激励化作内部的动力。
    (五)工程实施的基本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7-8周)
    1.成立学校“我为后进生献爱心”教育工程委员会与班级教育工程小组。
    2.确定工程对象。
    3.签订工程责任状。以班为基层工程,层层签定责任状,写明教育对象、教育期限、应实现的教育目标 ,以及依目标完成情况应给予的奖罚规定。
    4.开展工程前测。即对教育对象的品德、学习的具体表现的调查摸底。
    5.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安排、工程完成指标规定、人员分工、教育方法、实施步骤等,送校长 签署同意后执行。
    6.工程实施前培训。培训由校长主持,全校统一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端正教育思想,明 确教育原则,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2年不等)。[略]
    第三阶段:验收评价阶段(2-3周)。[略]
    (六)确立学校、家庭、社会相应的教育原则
    1.学校的主要教育原则
    (1)兴趣教育原则;(2)个性发展原则;(3)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4)说服与导行 结合原则。
    2.家庭的主要教育原则
    (1)兴趣教育原则;(2)个性发展原则;(3)说服与导行结合原则;(4)自身榜样教育原则;( 5)“行必果,言必信”原则。
    3.社会(社区)主要教育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2)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原则。
    (七)建立科学的教育方法体系
    1.一般教育法
    (1)坚持唯物辩证法,即“一分为二”的方法;(2)坚持教育科学化,即以科研促后进生教育的方法 。
    2.具体教育法
    (3)榜样教育法;(4)辩驳教育法;(5)迁移教育法;(6)情感教育法;(7)感化教育法;( 8)说服教育法;(9)环境教育法;(10)锻炼教育法;(11)行为强化法;(12)整体教育法。
    3.特殊教育法(亦称“特殊教育技术”)
    (13)登门槛技术,即对后进生实行“步步为营”教育;(14)角色置换技术,即通过让后进生扮演 一种正确的或错误的角色,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过去的错误角色(如让后进生当一段班干部,即属这种技术) ;(15)强迫接触技术,即强迫后进生同自己的“落后面”接触,以正视并改掉自己的缺点、错误(对经常 逃避扫除的后进生,教师强迫他参加并与他一起扫除,即属这种技术);(16)心理互换技术,即创造条件 让后进生体验对方的心理感受,以达到认识自己错误的目的的技术;(17)反馈补救技术,即从后进生实际 出发,帮助其制定、实践具体的进步计划,帮助其通过自己的实践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补救的技术;(18 )教育承包技术,即承包教育后进生教育的技术;(19)发展特长技术;(20)舆论影响干预技术,即利 用正确的社会舆论、班集体舆论的压力教育后进生的技术;(21)权威影响技术;(22)心理互换技术… …
    (八)建立正确的工程运行机制
    1.目标机制;
    2.整体实施机制;
    3.反馈调控机制;
  &

《中小学品德、学习后进生成因与对策研究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15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