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政治论文 >> 正文

中小学品德、学习后进生成因与对策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品德、学习后进生的存在,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它不仅影响着《义务教育法》的贯彻 落实,更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市场竞争、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后进生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 中华民族未来的素质,也决定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
    减少一个后进生,学校就少一分困扰,家长就少一分忧患,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中华民族就多一分希望。 可见,后进生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品德、学习后进生的概念界定
    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把品德后进、学习不良的学生称作“品德、学习后进生”。这些学生的智商水平 属于正常状态,只是由于环境(学校、家庭、社会)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个体不良的心理结构,从 而导致品德、学习较长时间表现为后进。我们对其品德、学习后进界定的具体标准是:
    品德标准:在学校的平时表现及各项活动中,由本人的思想认识、道德认识不良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造成不思进取、品德修养与一般学生有较大距离,在行为表现上多次违反中、小学生守则与社会行为规范、准 则,存在较多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问题行为与不良行为,或有较大过失、过错、违纪行为且屡教不改,并已基 本发展成为行为、习惯定势。
    学习标准:三门主要学科(思品、语文、数学)在一年内或更长时间内平时考查、其中考试、期末考试、 学年考试其总成绩不及格,与部颁教学要求有较大距离,且学习成绩大大低于自己的智力水平。
    三、样本分布
    为反映当前后进生存在的实际,样本选择上中、小学取样以初中为主,城乡学校以城为主,普教、职教以 普教为主,上中下三类学校比例各占三分之一。
    实际调查,本课题样本分布全省7个市、22个县(区)、105所学校,共得到有效个案、问卷调查样 本712个。
    四、品德、学习后进生归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归因分析
    我们的调查表明:在712名后进生中,与学校教育失误相关的有619人,占后进生总数的87.07 %。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1.错误的教育观念在制造后进生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80%的学生迫于“升学无望”而自暴自弃或越学越后进。他们说:“我们升上初中 的第一天,校长和老师就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能考上高中、大学才算有出息!’”有的说:“班级 、学校评‘三好’,就是看学习好。”有的甚至说:“学习不好,不是让我们降级,就是给我们放假,我们不 念才好,我们还有啥学头儿?”……这些道白充分揭示错误的教育观念首先导致的后果。
    2.教育方法失当“逼”出了后进生
    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例不对教师错误的教育方法提出批评。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 场合;肆意挖苦,不留情面;动骂动打,不讲师情;撵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 转嫁教育;强其调班,发难校长;弃之不管,任其东西……上述种种,直接带来的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后进 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在我们的调查中,由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而使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占 被调查总数的37%。
    3.班主任工作失误导致出后进生
    前面曾提到,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37%。在这37%中,涉及到班主 任工作失误的占绝大多数,主要表现为:(1)偏爱失误。偏爱少数“尖子”生,致使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 心大减,越来越后进。属这种情况的后进生占总数的近一半。(2)非正式群体工作失误。无视友谊与“小团 体”的界限,把本不后进的学生推到后进生一边。属这种情况的后进生占总数的近21%。
    4.学校管理失误“管”出了后进生
    调查表明:后进生的出现与学校管理失误密切相关。学校管理的主要失误有:(1)尚有近三分之一的校 长的首位工作是抓钱,导致德育被忽视;(2)有近70%的校长不抓教学,抓教学的副校长近半数对教学抓 得不力;(3)以罚代管、以撵代管、以处分代管,这种管法虽涉及到的学生不多,但涉及到几个便有几个成 为后进生,“命中率”极高。
    (二)家庭教育归因分析
    1.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
    调查表明:由于家长对子女的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导致子女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6 1%。40岁以上的家长多以“文革”后对艰苦岁月的体味去教育子女升学;40岁以下的家长则多以对市场 经济大潮冲击的体味去教育子女赚钱。在这种教育下,使有的埋头苦学而不思品德端正,有的苦学不成便自暴 自弃,有的干脆不学而去逛市场,与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
    2.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相关的后进生在所有家庭教育归因中占的比例最大,高达72%。主要表现为粗暴打 骂、溺爱袒护、放任自流。
    3.家长自身不完善
    调查表明,与父母自身不完善相关的后进生占调查总数的33%。这种不完善,一表现为父母经常吵骂、 大打出手,从而导致子女对爱的失落,对生活的失望,性情孤僻,性格暴躁;二表现为父母缺少对人生的正确 追求,或追求吃喝玩乐,或迷恋于扑克、麻将,从而导致子女对学习的淡漠,不思进取;三表现为父母生活的 不检点,或追求吃穿打扮,或与婚外恋人厮混从而导致子女不想学。
    4.家庭残缺与再婚家庭
    在被调查的后进生中,有7%的后进生父母有一方不全,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不能像正常家庭子女那 样能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导致子女冷漠、孤僻、忧郁的性格,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思进取,而成为后进生 。
    5.父母系个体业者
    我们的调查显示:后进生中有11%的父母是个体业者。这些父母整天起早贪晚地忙于作买卖攥钱,无暇 问及子女的品德与学业,无暇对子女进行教育与辅导;其中有甚者,面对子女的后进竟亮出大把钞票慰藉、安 抚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用钱雇用同学写作业、跑腿学舌,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
    (三)社会教育归因分析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当前的报刊、广播有关教育工作的报道,时常可以发现错误的导向。诸如: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 升学率作标准,对升学率高的教师给予重奖,有的集团、公司、乡镇对考上大学的奖以上千元奖金。受社会错 误导向影响的后进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3%。
    2.社会风气不正
    调查表明:主要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而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18.5%。社会不良风气中对 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使一些是非判断能力不高的学生沿着羡 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后进生。
    3.黄色文化毒害,灰色文化熏陶
    黄色录相、书刊对少年儿童的毒害已多为人知,灰色文化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警觉;歌词既不“黄”更不反 动,无非是爱呀、情呀、不问前程地“潇洒走一回”之类,使许多青少年灰退丧志,荒废了进取,过早地投入 了对爱的寻觅、对情的追求,不思增长本事地去空手潇洒!……我们的调查显示:主要因有害文化熏陶

《中小学品德、学习后进生成因与对策研究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15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