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册、三级、四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初探
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感。二是增强了评价过程的教育作用。本方案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出了学生评价主人的地位,能让学生在互动式的评价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每周的小组互评,学生会为自已一周找不出“闪光点”而愧疚;成为“每周一星”,学生会受到极大的鼓舞;那些受到隆重表彰与广乏宣传的“示范生”,学生会为他们的荣耀而羡慕。三是为中考改革准备了“接口”。评价不是为了选拔,然而,初中生毕业、升学却不可能没有标准。本方案为全面、科学和公正地评定毕业或选拔升学,提供了完整、真实的原始信息。无论采用等级加学业成绩的方式,还是采用评价等级与学业成绩赋权整合成分数的方式,只要对“两册”中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都能直接得到评价结论。在前段的评价实验中,也暴露出一些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克服的问题。一是教师的评价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少数教师主观上不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仍习惯于用挑剔的眼光找问题,甚至把评价作为威胁学生的工具;有的教师客观上缺乏把握学生“成功点”的能力,在质性评价中缺乏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在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上,有待于逐步形成相对明确的评价标准体系,这样才更便于评价者的操作,也才能保证评价更加公平、公正。三是家长与社会人士如何更有效地参与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只有让他们积极、主动、经常地参与评价活动,才能克服学生校内外表现的“两面性”,也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两册、三级、四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初探(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1207.html
《两册、三级、四线”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初探(第2页)》